公訴機關青島市市南區(qū)人民檢察院。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女,1993年6月2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青島市市北區(qū)。訴訟代理人陳成海,北京市盈科(青島)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人李強,男,1970年6月11日出生,漢族,初中文化,無業(yè),住所地青島市市南區(qū),戶籍地青島市市南區(qū)。1992年3月因犯強奸罪、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六年。2016年10月17日因涉嫌犯故意傷害罪被拘留,同年10月28日被逮捕。
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李強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輕傷,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應當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據此具狀起訴,要求判令被告人李強賠償醫(yī)療費、誤工費、交通費、營養(yǎng)費等損失共計14543.68元。被告人李強對指控的犯罪事實及罪名均無異議,表示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賠償被害人損失。經審理查明,被告人李強的鄰居潘某于2016年4月12日13時許,在本市臺西三路48號院內與青大德人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張某、范某因產品退貨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李強見狀對張、范二人進行毆打,致張鼻骨骨折合并左側上頜骨額突骨折,經法醫(yī)鑒定構成輕傷二級;雙眼挫傷,經法醫(yī)鑒定構成輕微傷。上述事實,被告人李強在開庭審理過程中并無異議,且有法醫(yī)學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書及病歷材料,證人范某、潘某等人證言,被害人張某的陳述,辨認筆錄,前科材料,戶籍信息資料,電話查詢記錄,受案登記表和公安機關出具的抓獲經過說明等證據予以證明。另查明,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因傷造成的經濟損失計有醫(yī)療費1665.68元、誤工費1500元、交通費200元、營養(yǎng)費300元。以上事實有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提交的病歷材料、醫(yī)療費單據等證據予以證明,足以認定。本院認為,被告人李強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輕傷,其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依法應予處罰;由此給被害人造成的經濟損失,依法亦應賠償。公訴機關指控成立,應予支持。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賠償請求中的合理部分,亦應支持。但有關誤工費、營養(yǎng)費及交通費的訴訟請求,因不能提出充足、有效的證據證明,不能全額支持。被告人李強到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且當庭認罪,依法可以從輕處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第四十五條、第四十七條、第三十六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guī)定》第一條第一款、第二條、第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青島市市南區(qū)人民檢察院以青市南檢公刑訴[2017]28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李強犯故意傷害罪,于2017年1月6日向本院提起公訴。在訴訟過程中,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向本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合并審理。青島市市南區(qū)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崔潔、周慧出庭支持公訴,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及其訴訟代理人陳成海、被告人李強到庭參加訴訟。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一、被告人李強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刑期從判決執(zhí)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zhí)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6年10月17日起至2017年10月16日止。)二、被告人李強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3665.68元。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山東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