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訴機關青海省大柴旦礦區(qū)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馬某某,男,東鄉(xiāng)族,小學文化程度,系打工人員,住青海省格爾木市,2015年10月21日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大柴旦行委公安局取保候審。
青海省大柴旦礦區(qū)人民檢察院以柴檢公訴刑訴〔2016〕17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馬某某犯交通肇事罪,于2016年11月9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受理后,適用簡易程序于2016年11月16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大柴旦礦區(qū)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何生光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馬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被告人馬某某于2015年9月4日駕駛青H**號比亞迪牌小型普通客車搭載其母親馬發(fā)土麥、妻子馬某甲,兒子馬龍、外甥馬如祥沿G3011線由北向南行駛,14點30分許,車輛行駛G3011線503Km+460m處發(fā)生單方翻車,造成乘車人馬發(fā)土麥在送往醫(yī)院救治的途中死亡,馬如祥受傷,車輛受損的道路交通事故。因被害人的家屬申請對被害人馬發(fā)土麥不要求尸體解剖檢驗,格爾木市公安局刑事技術室作出的〔格〕公〔刑〕鑒〔法病〕字[2015]095號鑒定文書對受害人馬發(fā)土麥進行了尸表檢驗。青海省機電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站司法鑒定所司法鑒定意見書(2015)機鑒第177號,對肇事車輛青H**號比亞迪牌QCJ6480S小型普通客車鑒定意見為:該車輛制動系統(tǒng)、轉動系統(tǒng)及輪胎花紋均符合國家標準,該車輛肇事之前的行駛速度為105km/h。依據(jù)以上鑒定意見大柴旦行委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作出柴公交認字〔2015〕第018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馬某某駕車違反了《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四十二條第一款,承擔本次事故的全部責任。
案發(fā)后受傷人員馬如祥的母親馬某乙給于2016年9月20日就此次事故受傷人員的醫(yī)療費和被告人馬某某達成了協(xié)議,并表示不追究責任。受害人的家屬于2016年8月23日出具了諒解書對被告人表示諒解。
上述事實有被告人的身份證明、受案登記表、立案決定書、出警經過、到案經過、現(xiàn)場勘查筆錄、現(xiàn)場平面圖、現(xiàn)場照片、取保候審決定書、被告人供述、鑒定意見、證人證言、柴公交認字〔2015〕第018號交通事故認定書,協(xié)議書、諒解書等證據(jù)相互印證,且能夠完整的證實被告人的到案經過及犯罪事實,足以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jù)。
本院認為,被告人馬某某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超速行駛車輛,致一人死亡,車輛受損的重大交通事故,并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依法應予懲處。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馬某某犯交通肇事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罪名成立,依法應予支持。案發(fā)后被告人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取得了受害人家屬的諒解。根據(jù)被告人馬某某的犯罪情節(jié)和悔罪表現(xiàn),對其適用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依法對其適用緩刑,公訴機關提出的量刑建議,予以采納。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七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馬某某犯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
(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直接向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五份。
代理審判員 潘 紅 群
書記員:楊晶哈木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