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qū)人民檢察院
常某某
李建波(吉林通業(yè)律師事務所)
公訴機關: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qū)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常某某,松原市長嶺縣人,戶籍所在地:白城市,捕前住白城市。
因涉嫌犯交通肇事罪,2015年5月11日被白城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5月14日被取保候審;2015年9月16日被刑事拘留;2015年9月24日被執(zhí)行逮捕。
現羈押于白城市看守所。
辯護人李建波,吉林通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白城市洮北區(qū)人民檢察院于2016年1月7日以白洮檢刑檢刑訴字(2015)259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常某某犯交通肇事罪向本院提起公訴。
本院審查后,認為符合法定開庭條件,決定開庭審判,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4月7日、5月25日兩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合并審理。
白城市洮北區(qū)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宋煥杰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常某某及其辯護人李建波,證人王某某、鑒某某到庭參加訴訟。
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現已審理終結。
白城市洮北區(qū)人民檢察院指控:2015年5月10日21時許,逃逸車輛駕駛人駕駛轎車沿棉紡路由東向西行駛,與行人田某甲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車輛損壞、田某甲受傷,發(fā)生事故后,逃逸車輛駕駛人駕車逃逸(此案正在偵破中)。
逃逸車輛駕駛人承擔此事故全部責任,田某甲不承擔事故責任。
2015年5月10日21時許,常某某駕駛號小型汽車沿棉紡路由西向東行駛,行駛至棉紡路白城市水利資源中心處時,從被逃逸車輛撞倒在地的被害人田某甲身上碾壓過去。
田某甲經搶救無效后死亡。
被告人常某某承擔此事故全部責任,田某甲不承擔事故責任。
白城市洮北區(qū)人民檢察院指控上述犯罪事實所列舉的證據有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告人供述、鑒定意見等。
白城市洮北區(qū)人民檢察院認為,被告人常某某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一人死亡,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案發(fā)后,常某某打電話報警,但庭審中不供認犯罪事實,不能認定自首,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之規(guī)定追究其刑事責任,建議判處二年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如賠償被害人并得到諒解,可適用緩刑。
被告人常某某對公訴機關指控其犯交通肇事罪無異議,辯稱案發(fā)當晚發(fā)現地上黑色物體時已來不及躲避,于是駕車從物體上騎跨過去,感覺車”墊了”一下,之后靠右側停車查看時才知道是人。
被告人常某某的辯護人李建波的辯護意見是:㈠起訴書指控被告人犯交通肇事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1、對一起交通事故,出現兩個”負全部責任”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有異議。
⑴一起交通事故出現兩個”負全部責任”的認定前后矛盾,也不可能同時存在。
該案交警出庭作證,把本是一起交通事故按兩起交通事故處理,沒有事實與法律依據。
⑵第一份《事故認定書》說田某甲受傷,而沒有說傷的程度,第二份《事故認定書》沒有說田某甲受傷而直接說經搶救無效死亡,故意遺漏前車撞人后致人受傷的事實。
被告人后期行為并沒有阻斷因前次撞擊受傷而導致受害人死亡的結果,也就是說假設沒有常某某二次駕車從其身上騎過去,被害人也可能死亡。
還有,如果沒有第一次撞擊,使被害人從路北被撞到路南順躺于路中間,常某某也不可能駕駛車從其身上騎過。
所以常某某不應在本次事故中對被害人的死亡承擔全部責任。
⑶兩份《事故認定書》都針對”行人”田某甲作出,本案所有卷宗材料都證明常某某是與第一次撞擊由路北撞到路南順躺于路中的被害人發(fā)生的刮蹭,對于常某某來說順躺于路中的被害人不能稱是”行人”。
那么,被害人與”行人”發(fā)生交通事故和與順躺于路中間的被害人發(fā)生交通事故是有本質區(qū)別的。
根據以上事實,沒有證據證明田某甲的死亡結果系常某某所致,應本著”疑罪從無”的原則,認定被告人無罪。
2、《白城市洮北區(qū)公安司法鑒定中心法醫(yī)學尸體檢驗鑒定書》并沒有說明”致傷”和”死亡”是由于哪次事故造成。
但卷中被告人的所有筆錄中都稱其從那人上面騎過去,感覺有些墊車。
五菱宏光微型小客車,從一個順路躺著的人身上騎過去,能夠造成剮蹭傷,能否造成被害人”因鈍性外力作用頭部及軀干部,造成顱腦損傷及胸腹部閉合性損傷死亡”,該鑒定書沒有鑒定出是由被告人行為造成。
鑒定人員也是含混其詞,不能確定。
現有證據不能認定田某甲的死亡結果由被告人所致。
3、《道路交通事故車輛技術檢驗報告》00500814-1號檢驗結果,即被告人駕駛的車輛變速箱下端留有人體組織、血跡等。
被告人是從事獸醫(yī)工作,給動物接產,解剖是其通常工作,車子有可能接觸動物血液及組織,常某某駕駛車輛上有血跡及組織不具有唯一性。
4、證人譚某某證實,第一輛車將被害人撞倒后沒有停直接向西開走了,其距那人四五米左右,忽然由西向東過來一輛小面包車直接將這人拖在車底。
結合《交通事故平面現場草圖》,說明路南邊當時距離死者5.70米。
從被第一輛車撞擊倒地,證人前某某,還差四五米左右被告人的車就到了,說明從被害人被第一輛車撞擊倒地到被告人駕車騎過去時間非常短。
證人沒某某,被告人車就到了,可以推斷前車撞人幾秒后,被告人車就到了,在這樣短的時間內,一個正常人是無法應變這一突發(fā)事件的,更何況當時夜黑,路燈昏暗,陰天刮風,一會兒又下小雨,被告人經常走這條路,對此路非常熟悉,有足夠的理由認為路中不會順躺著一個人。
這種條件下發(fā)生交通事故,對被告人來說是不能預見,不能控制的意外事件,不應以交通肇事罪論。
㈡常某某有法定從輕、減輕情節(jié)。
事故發(fā)生后,被告人主動報案,屬自首。
綜上所述,本案中前車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有因果關系。
根據刑法中的因果關系理論,沒有前行為就沒有田某甲死亡結果的發(fā)生,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
本案中被告人的行為不會隔斷先前的因果關系。
因為只有在一般人無法預料的或者是極其偶然的,并且對危害結果的出現起到重要作用的介入因素才會隔斷因果關系。
本案中,前車駕駛人員肇事后明知受害人受傷倒地,在當時天色逐漸變暗,作為一個具有生活常識的普通人,完全能夠預見此時受害人若得不到救助,隨時有被后車碾軋的可能。
前車的先行肇事行為使受害人面臨生命安全的緊迫危險,負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險或防止結果發(fā)生的特定義務,如果前車駕駛人員履行了救助義務,危害結果可能不會發(fā)生,但此時前車選擇了逃逸。
正是這種不作為的逃逸行為導致被害人最終死亡,所以被告人后來的碾軋不是偶然的、異常的介入因素,而是人們完全可以預料到的,不會阻斷前車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所以被告人不應承擔本案全部責任。
本院認為,被告人常某某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駕駛車輛未盡到謹慎駕駛義務,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依法應予以懲處。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第六十七條 ?一款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常某某犯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
(緩刑考驗期限自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次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吉林省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本院認為,被告人常某某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駕駛車輛未盡到謹慎駕駛義務,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依法應予以懲處。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第六十七條 ?一款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常某某犯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
(緩刑考驗期限自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
審判長:李博
審判員:劉君
審判員:陳書琴
書記員:牟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