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訴機關應城市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李某甲,貨車司機。因涉嫌犯交通肇事罪于2014年5月6日被刑事拘留,5月15日被依法逮捕。現羈押于應城市看守所。
應城市人民檢察院以應檢刑訴(2014)100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李某甲犯交通肇事罪,于2014年7月1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于當日依法受理,并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4年9月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應城市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毛繪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李某甲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2014年3月4日20時15分許,被告人李某甲駕駛號牌為鄂A×××××的東風牌中型廂式貨車沿107省道由西向東行駛至應城市陳河鎮(zhèn)曙光渡槽路段時,因未關閉貨車貨箱右前墻板,在未保持安全、暢通的原則下通行,致使打開狀態(tài)的貨車貨箱右前墻板前部與被害人碰撞,造成林某乙當場死亡。經應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認定,被告人李某甲負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案發(fā)后,被告人李某甲自動向公安機關投案,如實供述其交通肇事的事實。
本案審理期間,被害人之子林某甲向本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被告人李某甲、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武漢九洲雄鷹物流有限公司和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武漢中心支公司(下簡稱“太平洋保險公司”)賠償各項經濟損失521796元。經本院主持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xié)議,由被告人李某甲和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太平洋保險公司共同賠償林某甲各項經濟損失250000元,林某甲放棄其他訴訟請求,并對被告人李某甲的肇事行為予以諒解。
上述事實,有經庭審舉證、質證的下列證據予以證實:
(一)證人證言
證人林某甲的證言證實:其在武漢治病回應城后,找不到父親林某乙,后來由交警帶領到殯儀館辨認,才確認父親林某乙被汽車撞死。
(二)責任認定、鑒定意見
1、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證實:被告人李某甲負事故的全部責任。
2、應城市公安司法鑒定中心的法醫(yī)學尸體檢驗鑒定書證實:被害人林某乙符合巨大外力致頭部及胸部復合傷死亡。
3、武漢福田司法鑒定所道路交通事故鑒定意見書證實:事故發(fā)生時,打開狀態(tài)的鄂A×××××號東風牌中型廂式貨車貨箱右前墻板前部與行走的被害人林某乙碰撞。
(三)勘驗筆錄及相關照片
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勘驗筆錄、現場圖和事故照片證實:案發(fā)現場的情況。
(四)書證
1、到某經過證實:2014年3月4日20時30分,被告人李某甲到應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報案,稱其駕駛鄂A×××××中型廂式貨車行駛至107省道曙光渡槽路段時,可能撞到人了。交警隨即展開調查,并于2014年5月6日將被告人李某甲刑事拘留。
2、應城市公安局扣押、發(fā)還物品清單證實:被告人李某甲的機動車駕駛證被交警扣押。
3、被告人李某甲的身份信息證實其年齡、籍某、民族等基本。
4、機動車行駛證證實:鄂A×××××號東風牌汽車的所有人為武漢九洲雄鷹物流有限公司。
5、機動車駕駛證證實:被告人李某甲具備駕駛貨車的資格。
6、應城市公安局法醫(yī)鑒定所的死亡證明證實:被害人林某乙的死亡原因。
7、被害人林某乙的身份證明證實:被害人林某乙的年齡、民族、籍某、住址等情況,同時還證明其有一子林某甲,出生于1990年7月10日,為非農業(yè)戶口。
8、應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隊的賠償憑證和情況說明證實:被告人李某甲已預付17589.5元,其中17589.5元已作為喪葬費支付給林某甲,余款100000元尚留在交警大隊。
9、調解協(xié)議及諒解書證實:被害人之子林某甲與被告人李某甲、“太平洋保險公司”達成調解協(xié)議,被告人李某甲、“太平洋保險公司”共同賠償林某甲經濟損失250000元(含已賠付的17589.5元),林某甲對被告人李某甲的肇事行為予以諒解。
(五)被告人李某甲對其交通肇事的事實已作供述,其口供與查明的事實相一致。
上述證據來源合法,客觀并相關聯,本院予以采信。
本院認為:被告人李某甲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駕駛機動
車致一人死亡,且負事故全部責任,其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李某甲犯交通肇事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實,罪名成立。案發(fā)后,被告人李某甲主動投案,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屬自首,其積極賠償被害人近親屬的全部經濟損失,并取得被害人近親屬的諒解,故被告人李某甲具有法定從輕或者減輕以及酌定從輕處罰的情節(jié)。綜合被告人李某甲的犯罪事實、情節(jié)以及對社會的危害程度,結合社區(qū)矯正部門的建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七十二條第一款,第七十三條第二款、第三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李某甲犯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緩刑考驗期,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審 判 長 張 萌 審 判 員 陳 鴻 人民陪審員 宋曉華
書記員:陳幫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