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沈某某。
委托訴訟代理人:姚建輝,浙江鑫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生陽建材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盛桃蕓,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俞健,上海景昊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沈某某訴被告上海生陽建材有限公司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1月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12月5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沈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姚建輝、被告上海生陽建材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俞健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沈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返還購房款人民幣(下同)202,856元,支付違約金81,504.50元,賠償房屋增值部分損失143,269.71元。事實與理由:2006年11月11日,原告向被告購買了坐落于上海市奉賢區(qū)浦衛(wèi)公路XXX號3層316室的商業(yè)綜合用房,并簽訂了購房合同,雙方約定:房屋總價401,079元,2006年11月11日支付202,856元,余款198,223元在2007年6月30日支付,被告應在2007年6月30日前交付房屋,2007年12月31日前辦理房地產(chǎn)初始登記手續(xù)。協(xié)議簽訂后,原告支付購房款202,856元,交房期限到期后,原告帶款前去交接房屋時,被告因相關證件未辦妥而無法交房,此后原告多次要求交付房屋,辦理房屋產(chǎn)權登記事宜,可被告均沒有給予辦理,導致產(chǎn)權未過戶到原告名下。經(jīng)查該房屋已被案外人查封拍賣,被告已無法交付房屋,故原告訴訟來院。庭審中,原告增加訴訟請求:判令解除原、被告簽訂的商品房預售合同。并撤回訴訟請求中要求支付違約金81,504.50元的訴訟請求。
被告上海生陽建材有限公司辯稱,同意解除合同,同意返還購房款,但不同意支付違約金,被告不存在違約行為。根據(jù)合同約定,原告有支付尾款的義務,原告在付款到期后,尾款未支付。被告曾給原告發(fā)過交房通知,但原告沒有來履行。另不同意支付增值部分的損失,因為原告沒有依據(jù)。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于當事人有異議的證據(jù),本院認定如下:1、被告提供的交房通知書一份,證明由于原告遲遲不付款,而被告公司內部出現(xiàn)股東變更,新的股東接手后,于2007年12月27日向原告發(fā)送了交房通知書,被告已經(jīng)盡到了通知交房的義務,系爭房屋是可以過戶和正常交易的。原告對該證據(jù)真實性有異議,認為原告沒有收到過該交房通知書,其他與原告一同購買系爭房屋的買家也是2018年7月剛剛收到通知可以辦理產(chǎn)權證,故該證據(jù)有偽造的嫌疑。對此本院認為,被告未能提供該通知書已經(jīng)向原告發(fā)送及送達的依據(jù),故本院對該證據(jù)不予認定。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06年11月11日,原告與被告簽訂《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一份,約定:原告向被告購買位于上海市奉賢區(qū)浦衛(wèi)公路《商業(yè)綜合用房》1538號3層316室房屋;建筑面積暫定136.19平方米;總房價款401,079元;原告若未按本合同約定的時間付款,應當向被告支付違約金,違約金按逾期未付款額的日萬分之一計算,違約金自本合同的應付款期限之第二天起算至實際付款之日止,逾期超過60天后,被告有權單方面解除本合同,原告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賠償金額為總房價款的百分之一,被告有權在原告已支付的房價款中扣除原告應支付的賠償金額,剩余房款退還給原告,如原告已支付的房價款不足賠償?shù)模桓嬗袡嘧匪?,被告如行使解除合同權的,應當書面通知原告;該房屋的交付必須符合房屋通過竣工驗收的條件,被告承諾于2007年12月31日前辦理房地產(chǎn)初始登記手續(xù),取得新建商品房房地產(chǎn)權證(大產(chǎn)證);被告定于2007年6月30日前將該房屋交付給原告,除不可抗力外;被告如未在本合同約定期限內將該房屋交付原告,應當向原告支付違約金,違約金按原告已支付的房價款日萬分之一計算,違約金自2007年6月30日之第二天起算至實際交付之日止,逾期超過90天,原告有權單方面解除本合同;該房屋符合交付條件后,被告應在交付之日前15天書面通知原告辦理交付該房屋的手續(xù),原告應在收到該通知之日起15天內,會同被告對該房屋進行驗收交接,房屋交付的標志為交鑰匙。該合同附件一付款方式和付款期限約定:原告于2006年11月11日支付首付款202,856元,于2007年6月30日前應支付房款198,223元。上述合同簽訂后,原告于當日支付購房款202,856元,由被告開具發(fā)票。2013年10月8日,系爭房屋取得大產(chǎn)證,權利人登記為被告,房屋類型為辦公樓,建筑面積為132.43平方米。
另查明,系爭房屋于2016年10月20日被浙江省泰順縣人民法院司法查封,于2018年7月17日在該法院拍賣中被案外人張莉莉拍得,拍賣成交價為682,000元。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簽訂的《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恪守。被告未能提供2007年6月30日房屋已經(jīng)符合交付條件及被告已經(jīng)按約書面通知原告交付房屋的依據(jù),故被告未能按約向原告交付房屋。根據(jù)雙方合同的約定,被告交付房屋的時間期限與原告支付第二筆款項的時間期限一致,在被告未能按約交付房屋的情況下,原告有權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不支付第二筆款項。而原、被告均未向對方發(fā)送過書面解除合同的通知,故雙方的合同至起訴前仍在繼續(xù)履行中。系爭房屋于2016年10月20日被其他法院司法查封,現(xiàn)經(jīng)查詢仍處于司法查封中,被告已無法按約向原告交付房屋,被告的行為顯屬違約,現(xiàn)原告要求解除雙方簽訂的預售合同,于法有據(jù),故本院對原告要求解除合同的訴訟請求,依法予以支持。合同解除后,被告應當返還原告購房款,故本院對原告要求被告返還購房款202,856元的訴訟請求,依法予以支持。系爭合同因被告的違約行為導致解除,被告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原告要求被告賠償房屋差價損失于法有據(jù),對于損失數(shù)額的認定,本院認為,系爭房屋已由其他法院拍賣,拍賣成交價可以作為計算房屋差價損失的參考,故本院在綜合考慮合同履行及解除的情況、原告的付款情況、被告的違約情況后酌定被告應賠償原告房屋的差價損失140,000元,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九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百三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告沈某某與被告上海生陽建材有限公司于2006年11月11日簽訂的《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
二、被告上海生陽建材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沈某某購房款人民幣202,856元。
三、被告上海生陽建材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沈某某房屋差價損失人民幣140,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7,714元,減半收取,計人民幣3,857元,由原告負擔人民幣657元,由被告負擔人民幣3,200元。
財產(chǎn)保全費人民幣2,670元,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蘇??姝
書記員:倪??璟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