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敏舟船務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張建忠,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毅霞,上海恒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張某某。
委托訴訟代理人:吳烊旭,上海木誠木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敏舟船務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敏舟公司”)訴被告張某某工傷保險待遇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4月2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4月30日進行了證據(jù)交換,于2019年5月2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敏舟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毅霞、被告張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吳烊旭到庭參加了庭審。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敏舟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決原告不支付被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人民幣40,817元(以下幣種同);2、判決原告不支付被告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1,396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21,396元。庭審中,原告撤回了第2項訴訟請求。事實與理由:被告曾是原告的員工,于2014年3月進入原告處工作。2018年1月4日被告發(fā)生工傷,2018年1月4日經(jīng)上海市奉賢區(q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為工傷,于2018年8月2日經(jīng)奉賢區(qū)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為因工致殘程度十級。2018年12月16日被告自行離職。被告曾簽訂過不繳納社會保險的申請書,被告在申請書中明確自愿放棄未繳納社會保險的各項權利。關于被告受傷前12個月平均工資為5,831元,原告認為被告收到總額中包含了大量加班工資。根據(jù)被告工作期間的實際情況,被告在原告處是有活就做,沒有活就不做,基本工資是上海市最低工資標準,另包括加班費。為方便計算,雙方是按200元/天、25元/小時進行發(fā)放,被告從未提出過任何的異議,雙方以這種方式執(zhí)行。周六、周日被告存在的加班費,在仲裁時也一并計算在內(nèi),根據(jù)裁判的規(guī)則,加班工資在平均數(shù)中應當予以剔除。另外,被告已簽字確認了不予以繳納社會保險后的責任,被告對于自行簽字的行為不予認可,嚴失誠信。基于以上事實與理由,原告認為,被告在仲裁時未能如實陳述加班的事實,有違誠信,導致仲裁未能查明事實。為此,特向貴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支持原告之訴訟請求。
被告張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告訴請缺乏事實與法律依據(jù),仲裁委員會確認計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的基數(shù)為5,831元,故原告應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40,817元。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被告于2014年3月至原告處工作,于2018年12月16日離職。2018年1月4日,被告在原告處發(fā)生工傷。2018年8月2日,上海市奉賢區(qū)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出具初次(復查)鑒定結論書,鑒定結論為被告因工致殘程度十級。
2019年1月22日,上海市奉賢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區(qū)仲裁委”)受理了張某某與敏舟公司工傷保險待遇仲裁申請,張某某要求:1、敏舟公司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40,817元、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1,396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21,396元;2、敏舟公司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29,155元。同年3月7日,區(qū)仲裁委作出裁決,裁令:一、敏舟公司支付張某某一次性傷殘補助金40,817元、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1,396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21,396元;二、對張某某的其他請求不予支持。嗣后,敏舟公司不服裁決,遂訴至本院。
另查明,被告在原告處在職期間曾簽過一份不予繳納社保申請書,載明:本人經(jīng)過慎重考慮,現(xiàn)申請公司不為本人繳納社會保險,如有工傷及意外情況的發(fā)生,為保障公司利益和本人利益,現(xiàn)本人同意:……三、關于本人不要求公司購買社會保險相關的法律后果本人已充分理解;……五、本申請人是本人自愿,并自愿放棄以不繳納社會保險而向公司索要離職經(jīng)濟補償金并放棄與社會相關的各項權利。六、本人要求公司進行補助,補助的標準為每工作一天補助社會保險費為裝配工/電焊工20元,直接和工資一并支付給本人,如果本人提出投訴或者補繳社會保險,則同意將此補助款退還公司,并且承擔個人應當繳納的部分。
以上事實,有原告提供的不予繳納社保申請書、裁決書各1份為證,經(jīng)庭審質(zhì)證,本院予以確認;對原告提供的工資明細1份,被告不予認可,該證據(jù)系原告自行制作,故本院不予確認;對原告提供的法律文書1組,因與本案無關,故本院不予采納。
庭審中,雙方確認被告工資標準為200元/8小時,每小時25元。
訴訟過程中,經(jīng)本院主持調(diào)解,因雙方意見不一,致調(diào)解不成。
本院認為,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自行申報、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勞動者因工致殘,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致使勞動者發(fā)生工傷后無法從工傷保險基金中獲得理賠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相應的替代給付責任。本案中,被告雖然簽訂了不予繳納社保申請書,但原告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行為違反了法律規(guī)定,顯屬無效。被告發(fā)生工傷后無法從工傷保險基金理賠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原告應予以給付。經(jīng)本院審核,被告月正常出勤工資為4,350元(即200元/天×21.75天),仲裁裁決認定的前12個月平均工資為5,831元,含有加班工資,應予剔除,故原告依法應支付被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30,450元(即4,350元/月×7個月)。對于仲裁裁決的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原告撤回起訴,視為對裁決結果的認可,故本院對此予以確認。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第六十條第一款、《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四十一條第一、第二款、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上海敏舟船務工程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給付被告張某某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人民幣30,450元;
二、原告上海敏舟船務工程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給付被告張某某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人民幣21,396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人民幣21,396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收取計5元,由原告上海敏舟船務工程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曉燕
書記員:陳覺晨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