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居民,住重慶市墊江縣。
上訴人(原審原告):袁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居民,住重慶市墊江縣。
二上訴人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文國軍,重慶玉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胡某于,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居民,住重慶市墊江縣。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彭第蘭,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居民,住重慶市墊江縣。
二被上訴人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史峰豪,重慶梓德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石某某、袁某某因與被上訴人胡某于、彭第蘭排除妨礙、停止侵害、賠償損失、恢復原狀糾紛一案,不服重慶市墊江縣人民法院(2020)渝0231民初219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1年1月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上訴人石某某、袁某某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或發(fā)回重審,依法改判二被上訴人拆除從二上訴人房子(廚房)對出至公路邊修建的圍墻;并判決二被上訴人恢復二上訴人同二被上訴人原房屋之間歷史形成的流水陽溝,方便陽溝水能流暢;依法改判二被上訴人在新建房屋時未經(jīng)二上訴人許可擅自將二上訴人吃水打的水井損壞的損失費1500元或者恢復原狀;依法改判二被上訴人排除新建房同二上訴人房子之間堆放的雜物,方便二被上訴人拆除圍墻后二上訴人能從這巷子進出生產(chǎn)和生活。事實和理由:一、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完全是錯誤認定。1、一審評析的三個問題不是圍繞二被上訴人修建的圍墻是否侵占了二上訴人房屋產(chǎn)權證載明院壩的土地使用權和二被上訴人修建的圍墻是否影響二上訴人的生產(chǎn)和生活及出行的安全。2、在一審中二上訴人向法庭舉示生效的原墊江縣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地證305字第20101400XXX號和法院及當事人雙方照的照片足以證明二被上訴人在2018年建房修建的圍墻已經(jīng)侵占了二上訴人房子前面院壩的土地使用權和妨礙二上訴人從圍墻往二上訴人房子正右邊過去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如挑糞、上廁所、倒糞便等事項),現(xiàn)在圍墻不拆除,二上訴人要往二被上訴人修建圍墻外圍從公路邊過去,給二上訴人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極大的障礙和不便。3、一審認定“二被告的房屋于1992年自建取得,2010年原墊江縣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對二被告的房屋頒證,載明權利人為胡某于,用地面積202.29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348.14平方米,房屋總層數(shù)兩層,該房背面與二原告房屋側面相鄰,長為263米、距公路一邊73米”的事實是二被訴人新建房屋后,原墊江縣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對二被上訴人的房屋頒證資料蓋章是作廢了的,一審法院來作為認定事實是錯誤的。4、一審認定“2019年將修建的房屋拆除改建,證載宗地面積15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總3層。另該房超宗地面積53.46平方米,超建筑面積261.89平方米”的事實不屬實,二被上訴人是2018年建房,不是2019年建房,二被上訴人在一審沒有向法庭舉示新建房屋的房產(chǎn)證證據(jù)。5、一審法院認定“被告原住房拆除后,與之前院壩合并形成現(xiàn)在院壩”的事實不屬實。按照法律規(guī)定,被上訴人拆除原住房后,原來房屋產(chǎn)權證已經(jīng)被原墊江縣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蓋章注銷作廢,原來二被上訴人的房屋和原院壩的土地使用權應當收歸村民小組所有,二被上訴人不再對原來房屋和院壩的土地享有使有權,當然二被上訴人就不能用原來房屋和原來院壩修建院壩。所以二被上訴人應當拆除修建的圍墻。6、一審法院認定“二原告增加的訴訟請求,二原告廚房與二被告房屋之間堆放的雜物,在本院勘察現(xiàn)場前已清理完的事實不屬實,一審法院沒有證據(jù)證明這一事實,在卷宗材料沒有一審法院勘察現(xiàn)場前已清理完畢的證據(jù)來證明一審判決的說法,法官不能既當審判者又當證人。上訴人有照片證明二被上訴人在房屋之間堆放雜物的客觀事實。7、一審法院認定“本院勘察雙方邊界也確有水溝存在”的事實,這個水溝不是原來二上訴人和二被上訴人之間房屋形成的歷史陽溝流水,這個水溝是后面二被上訴人建房后形成的,現(xiàn)在這水溝,不能排放房子的陽溝流水。8、一審法院認定“原告主張水井因被告修房被侵占,亦未向本院舉示相關證據(jù)加以證明”是不屬實的,二上訴人在法庭上舉示村組證明和照片證明二被上訴人建房將二上訴人的水井損壞并沒有賠償。二、一審法院是2020年5月18日立案,2020年11月10日才審結,是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只有三個月的時間審限。一審判決書中載明二被上訴人建房后的房產(chǎn)證沒有向法庭舉示,不應當作為本案的證據(jù),按照法律規(guī)定,一審法院超審限是程序違法,按規(guī)定應當依法發(fā)回重審。
被上訴人胡某于、彭某某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石某某、袁某某向一審法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胡某于、彭某某拆除從石某某、袁某某廚房到公路邊的圍墻并恢復原狀;2、判令胡某于、彭某某恢復兩家房屋之間歷史形成的流水陽溝,方便流水通暢;3、判令胡某于、彭某某賠償因建房損壞石某某、袁某某吃水的水井1500元或者恢復吃水的水井。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石某某、袁某某與胡某于、彭某某均分別系夫妻關系,雙方均系同一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所修建的住宅房屋相近系鄰居關系。雙方各自的農(nóng)村住宅均有房地產(chǎn)權證,其中石某某、袁某某房屋為1992年自建取得,用地面積122平方米,面朝自己院壩一邊長13.5米。2010年原墊江縣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對石某某、袁某某的房屋頒證,載明權利人為石某某,土地使用權面積128平方米,樓層總二層第1-2層,建筑面積217.5平方米。四至界限:東距本人院林3米,西距本人陽溝2米,南距本人土溝2米,北距地壩中心2.5米,房屋面朝自己院壩一邊長16米。胡某于、彭某某的房屋于1992年自建取得,2010年原墊江縣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對胡某于、彭某某的房屋頒證,載明權利人為胡某于,用地面積202.29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348.14平方米,房屋總層數(shù)兩層,該房背面與二原告房屋側面相鄰,長為26.3米,距公路一邊7.3米。2019年將修建的房屋拆除改建,證載宗地面積15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總3層。另該房超宗地面積53.46平方米,超建筑面積261.89平方米。胡某于、彭某某原住房拆除后,與之前院壩合并形成現(xiàn)院壩?,F(xiàn)雙方因胡某于、彭某某改建后發(fā)生糾紛,經(jīng)所在基層調解委員會調解仍有爭議,石某某、袁某某于2020年5月訴至一審法院。
一審庭審中石某某、袁某某陳述,自己的訴求中的第一、二項,是基于胡某于、彭某某侵占了自己的院壩而產(chǎn)生,院壩的界限,應從自己廚房邊界直對出公路為界。第三項訴求水井系胡某于、彭某某建房時破壞無法使用而產(chǎn)生。自己1986年建房后,多年來,院壩僅向公路方向擴過兩米。
在一審審理過程中,由一審法院組織當事人雙方對爭議現(xiàn)場進行了勘察,現(xiàn)石某某、袁某某的房屋正面長14.1米,廚房正面3.8米,共計17.9米。胡某于、彭某某房屋正面門廳中線距爭議圍墻處9.8米,門廳右柱距爭議圍墻處6.3米。
一審審理過程中石某某、袁某某增加的訴訟請求,請求胡某于、彭某某清除石某某、袁某某廚房與胡某于、彭弟半房屋之間堆放的雜物,在一法院勘察現(xiàn)場前已清理完畢。
一審法院認為,石某某、袁某某提出的訴訟請求的基礎,系主張自己的院壩,應由自己的廚房邊界取直對出公路,但被胡某于、彭某某侵占而產(chǎn)生;水井系胡某于、彭某某建房時破壞無法使用而產(chǎn)生。故本案中,要解決的爭議實為胡某于、彭某某建房時,是否對石某某、袁某某的院壩進行了侵占,以及是否破壞了石某某、袁某某的水井。對此作如下評析:
一、關于胡某于、彭某某院壩如何形成的問題。從胡某于、彭某某向一審法院舉示的建房相關證據(jù)及照片中,能夠看出其在建房過程中時,原有的房屋尚未拆除完畢,新建的房屋主體已近完工,其舊房與新房基本成直角,舊房的正面邊界位于新房門廳右側門柱位置。結合胡某于、彭某某原權證中,胡某于、彭某某房屋靠公路一邊為7.3米,與一審法院現(xiàn)場勘察門柱至圍墻6.3米,門廳中點距圍墻9.8米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能夠得出,胡某于、彭某某的院壩右側部分,就是拆除舊房后形成的,其寬度與注銷了的原權證邊長基本一致,胡某于、彭某某陳述的自己院壩的形成情況,與原證及一審法院勘察的結果基本上一致。
二、石某某、袁某某的院壩形成問題。石某某、袁某某現(xiàn)房屋正面,最新的權證載明長度為16米,一審法院測量加上廚房長度共計17.9米,廚房位置及面積在權證中,沒有反映,與權證載明的情況,有一定出入。且石某某、袁某某自己陳述,自己1986年建房后,多年來,院壩僅向公路方向進行擴了兩米,由此也能說明,石某某、袁某某的院壩與胡某于、彭某某改建前房屋的邊界,基本沒有變化。
三、本案訴訟前雙方的爭議。從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記錄的內容看,其爭議事項為胡某于、彭某某改建房屋后界線不清、修建圍墻后影響出入。調解結果為由石某某、袁某某在己方現(xiàn)狀界線上修水溝、在院壩邊上修圍墻或防護網(wǎng)等方面內容。雙方的爭議也沒有院壩被侵占方面的內容,一審法院實地勘察雙方邊界也確有水溝存在。
綜上,石某某、袁某某主張自己的院壩,應由自己的廚房邊界以直線對出,而被胡某于、彭某某侵占,是不能成立的,石某某、袁某某的主張,沒有向一審法院舉示足夠的證據(jù)加以證明,應承擔舉證不力的后果;其主張水井因被告修房被侵占,亦未向一審法院舉示相關證據(jù)加以證明,故對石某某、袁某某的訴訟請求,一審法院不予采納。石某某、袁某某所增加的訴訟請求,在訴訟過程中已經(jīng)得以解決,不再處理。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駁回原告石某某、袁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沒有舉示新的證據(jù)。本院對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上訴人石某某、袁某某主張被上訴人所修的圍墻侵犯了其權利,并影響其生產(chǎn)生活,應當舉示充分的證據(jù)予以證明。從一審中上訴人石某某、袁某某舉示的房屋產(chǎn)權證上所記載的四至界畔來看,胡某于、彭某某所修建的圍墻并沒未侵入其房屋產(chǎn)權證上所記載的界線內,上訴人石某某、袁某某舉示的證據(jù)不能證明影響其生產(chǎn)和生活,因此,上訴人認為胡某于、彭某某將所修建的圍墻撤除的理由,不能成立。其主張水井被胡某于、彭某某修房被侵占,其所舉示的證據(jù),也不能充分證明,因此,該主張本院也不支持。但一審判決訴訟費的負擔錯誤,本院予以糾正。
綜上,上訴人石某某、袁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審案件受理費25元,由石某某、袁某某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80元,由上訴人石某某、袁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陳中林
審判員 陳勝泉
審判員 張海瑞
二○二一年三月十六日書記員鄧明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