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藍某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懷柔區(qū)。
法定代表人:李紅,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牛建偉,北京市煒衡(石家莊)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麗施,北京市煒衡(石家莊)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健,北京市大瀚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藍某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某湖公司)因與被上訴人王某某勞動爭議一案,不服北京市懷柔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16民初448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1年2月4日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張清波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藍某湖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牛建偉、張麗施,被上訴人王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楊健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藍某湖公司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法院判決,改判支持藍某湖公司的訴訟請求;2.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由王某某承擔。事實與理由:1.案涉《勞動合同》系王某某持藍某湖公司印章與自己簽署,該《勞動合同》不應具有法律效力。王某某作為藍某湖公司股東期間,一直掌控藍某湖公司公章、銀行賬戶,雙方交接印章、銀行u盾、變更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記錄可以證明。2.根據(jù)《藍某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章程》第十六條、第十九條,王某某作為公司股東、執(zhí)行董事、法定代表人期間,利用其保管公章、法人章的便利,于2019年10月9日自行與公司簽署《勞動合同書》,約定聘任王某某為公司經(jīng)理、基本工資2萬元,卻并未注明工作內容,屬于濫用執(zhí)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職責權限。2020年3月30日,王某某自行作出解聘其經(jīng)理職務的執(zhí)行董事決定。因此,雙方的勞動關系自始至終完全系王某某自導自演。3.王某某僅正常在職16天,從上班時間看,王某某也不可能與藍某湖公司建立勞動關系。2020年1月到2020到4月王某某可以網(wǎng)上辦公,但王某某未舉證其在此期間進行了工作,未向公司提供過任何勞動成果。4.王某某利用職務之便私自挪用藍某湖公司款項,將公司運營資金揮霍殆盡后立即對外轉讓公司股權退出公司,不屬于勞動關系解除。藍某湖公司成立后出資一直處于認繳狀態(tài),王某某并未實繳,因王某某種種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比如:中國工商銀行企業(yè)存款對賬單中,王某某私自挪用公司資金用于支付自住房屋租金21332元、報銷與公司經(jīng)營無關的發(fā)票如財務顧問服務費18570元),公司已陷入經(jīng)營困難。因此,2020年3月30日王某某將其持有的全部公司股權對外轉讓后,立即以勞動關系解除為由向公司索取工資、高額離職賠償金的行為,屬于惡意侵占公司及其他股東財產(chǎn)。公司保留另行起訴王某某本人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5.王某某與公司并未辦理任何勞動合同解除的手續(xù)。6.經(jīng)與于忠赪核實,于忠赪向王某某的兩筆轉賬系王某某個人借款,并非工資。
王某某辯稱,同意一審判決,請求維持一審判決。
藍某湖公司向一審法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雙方不存在勞動關系;2.判令藍某湖公司不支付王某某工資;3.判令藍某湖公司不支付王某某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9年10月9日,王某某與藍某湖公司簽訂期限為2019年10月10日至2020年10月9日終止的勞動合同,約定王某某擔任總經(jīng)理,勞動合同尾部甲方處由藍某湖公司加蓋公章,于忠赪簽字,乙方處王某某簽字?!秳趧雍贤犯奖?載明工資發(fā)放標準是基本工資20000元加提成,每月10日前支付上一個月的基本工資。于忠赪于2019年11月9日向王某某微信轉賬20000元,于2019年12月10日向王某某微信轉賬15000元。藍某湖公司向王某某支付工資至2019年11月。王某某實際工作至2020年1月23日,后春節(jié)放假,之后受疫情影響未到崗上班。2020年4月2日,王某某向于忠赪發(fā)送微信“于總:我與公司行政于2020年4月2日辦理工作交接手續(xù),按照《勞動法》規(guī)定公司需要補發(fā)拖欠工資及辭退賠償,我打工的人就靠工資生存,您看何時支付合適?”2020年4月15日,王某某向北京市懷柔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懷柔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欠付工資及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懷柔仲裁委作出京懷勞人仲字【2020】第1011號裁決書,裁決藍某湖公司支付王某某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4月2日期間工資61681.61元、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10000元。藍某湖公司不服裁決訴至一審法院。
庭審中,藍某湖公司就其訴稱意見向法庭提供如下證據(jù):1.考勤打卡記錄,證明王某某2019年12月出勤14天,2020年1月出勤2天。經(jīng)質證,王某某不認可證據(jù)的真實性。2.《公司考勤管理辦法》《員工手冊》,以及王某某于2020年3月28日向當時藍某湖公司負責財務的李紅詢問2019年12月工資何時發(fā)放的微信聊天記錄證據(jù),證明王某某無故曠工,藍某湖公司已于2020年1月與王某某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質證,王某某對《公司考勤管理辦法》《員工手冊》均不予認可,對微信聊天記錄認可,認為該證據(jù)恰能證明王某某與藍某湖公司存在勞動關系。3.藍某湖公司章程、企業(yè)存款對賬單、股權轉讓協(xié)議等,證明王某某與藍某湖公司系投資關系,自行解聘其經(jīng)理職務,王某某退出公司并非是因為勞動關系解除而是因為其對外轉讓了公司股權。經(jīng)質證,王某某對上述證據(jù)的證明目的不予認可,認為是否存在勞動關系與王某某的公司職務沒有關系。
另查明,藍某湖公司投資人原為王某某和于猛,后于2020年4月13日變更為張嬿、楊一凡、北京天晶科技有限公司,后于2020年7月27日,變更為李紅。北京天晶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東之一是哈爾濱奧光博拓科技有限公司(占股比例50%),哈爾濱奧光博拓科技有限公司的唯一股東是于忠赪。經(jīng)法庭詢問,于忠赪與于猛是親屬關系。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jù)庭審查明的事實及于忠赪所持股公司與藍某湖公司的關聯(lián)性,一審法院認定于忠赪代表藍某湖公司與王某某簽訂勞動合同、于忠赪向王某某微信轉賬數(shù)額等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jù)鏈,足以認定王某某與藍某湖之間存在勞動關系。藍某湖公司應按照每月工資20000元的標準支付王某某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工資。藍某湖公司提出因王某某無故曠工,已于2020年1月解除勞動關系,但未向法庭提供對王某某作出曠工處理及解除勞動關系的相應證據(jù),故一審法院不予采信其該項主張。非因勞動者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單位停工、停業(yè)的,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提供正常勞動支付勞動者工資,用人單位沒有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當按照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70%支付基本生活費,王某某要求支付2020年2月至4月2日工資的主張,2020年2月藍某湖公司應按照20000元工資標準支付,2020年3月至4月2日藍某湖公司應按照生活費標準支付。仲裁裁決數(shù)額符合法律規(guī)定,一審法院予以確認。王某某以拖欠工資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支付經(jīng)濟補償?shù)恼埱?,符合法律?guī)定,經(jīng)計算,藍某湖公司應支付王某某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8154元。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藍某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于判決生效后七日內支付王某某二〇一九年十二月至二〇二〇年四月二日期間欠付工資及生活費共計61681.6元;二、藍某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于判決生效后七日內支付王某某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8154元;三、駁回藍某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如果藍某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二審期間,藍某湖公司向本院提交于忠赪與藍某湖公司代理人張麗施的微信聊天記錄,擬證明王某某是藍某湖公司的投資人,實際控制人,王某某和于忠赪是合作關系,王某某與藍某湖公司不存在勞動關系。王某某的質證意見為:不認可真實性,于忠赪和于猛是叔侄,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經(jīng)查,一審中藍某湖公司提交的2019年9月29日《藍某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章程》顯示:藍某湖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人民幣,股東于猛認繳出資數(shù)額為600萬元,股東王某某認繳出資數(shù)額為400萬元,出資期限均為2049年12月31日。經(jīng)詢,藍某湖公司稱王某某和于忠赪共同出資設立藍某湖公司,于忠赪和于猛是叔侄關系,于猛代于忠赪持股,但公司的注冊、運營都是王某某負責。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的其他事實與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綜合雙方的訴辯意見,本案二審的爭議焦點為:王某某與藍某湖公司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藍某湖公司上訴主張王某某作為公司的股東、執(zhí)行董事和法定代表人,該勞動合同是王某某持公司印章與自己簽署,不應具有法律效力。對此本院認為,根據(jù)于忠赪所持股公司與藍某湖公司存在關聯(lián)性的事實,以及藍某湖公司在二審中認可王某某和于忠赪共同成立藍某湖公司,于忠赪之侄于猛系代其持股,可以認定于忠赪代表藍某湖公司與王某某簽訂勞動合同。結合于忠赪向王某某的兩筆微信轉賬、藍某湖公司向王某某轉賬支付工資,以及王某某向于忠赪請示工作及催要工資的事實,可以認定藍某湖公司與王某某存在勞動關系。藍某湖公司關于于忠赪向王某某的轉賬系雙方之間借款的上訴意見缺乏依據(jù),本院不予采信。王某某以拖欠工資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支付經(jīng)濟補償?shù)恼埱?,符合法律?guī)定,本院對一審法院認定的藍某湖公司應支付王某某欠付工資、生活費及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的數(shù)額予以確認。
綜上所述,藍某湖公司的上訴請求及理由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藍某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員 張清波
二〇二一年三月三十日
法官助理 王 菲
書 記 員 張旭燃
書 記 員 高明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