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董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朝陽區(qū)。
上訴人(原審被告)白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蒙古族,住北京市朝陽區(qū)。
二上訴人共同委托代理人:張健,北京市高朋律師事務所律師。
二上訴人共同委托代理人:紀宏建,北京市齊致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任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朝陽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朝陽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任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朝陽區(qū)。
三被上訴人共同委托代理人:趙紅燕,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董某、白某因與被上訴人任某1、李某、任某2分家析產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2019)京0105民初3594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1年1月1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董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健,白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健,被上訴人任某1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趙紅燕,李某,任某2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董某、白某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改判駁回任某1、李某、任某2一審全部訴訟請求;2.一、二審案件受理費由任某1、任某2、李某承擔。事實和理由:一、一審法院認定任某1、任某2、李某享有騰退安置各項費用總額為2412898.5元,無任何事實依據(jù),該金額是明顯錯誤的。判決書第6頁第五行寫明:“根據(jù)原被告各方擁有房屋的面積和安置政策,三原告應得補償費、補助費和獎勵費總額應為2412898.5元?!钡粚彿ㄔ翰⑽淳驮摂?shù)據(jù)的認定依據(jù)以及計算方式進行闡明,僅從判決書的字面描述可推定,一審法院計算任某1、任某2、李某享有騰退安置各項費用總額的依據(jù)為:房屋面積和安置政策。對于該兩項依據(jù),董某、白某從一審查明認定的事實可知如下內容:第一、關于房屋面積經(jīng)董某、白某向北京市黑莊戶農工商公司(下稱騰退人)了解,騰退人處保存的騰退檔案中顯示,北京市朝陽區(qū)黑莊戶鄉(xiāng)定西村X號(下稱被騰退房屋)實測建筑面積為304.86平方米,其中董某、白某所享有的北房等實測面積為170.67平方米,任某1、任某2、李某享有的南房及南房過道實測面積為134.19平方米。也即任某1、任某2、李某所享有的房屋面積遠遠小于董某、白某。第二、關于安置政策根據(jù)《黑莊戶鄉(xiāng)住宅房屋騰退補償協(xié)議書》(董某與騰退人簽署)、《北京市朝陽區(qū)黑莊戶鄉(xiāng)住宅房屋騰退補償安置辦法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之內容,騰退安置費用總額為4390441.2元,其構成及標準如下:1、被騰退房屋補償基價,標準為4500元/平方米,則實測面積304.86平方米*4500,該項費用為1371870元;2、被騰退房屋項目配合費,標準為3000元/平方米,則實測面積304.86平方米*3000,該項費用為914580元;3、被騰退房屋重置成新價,標準為評估報告,最終確定為442494元;4、提前搬家獎勵,標準為每宗宅基地獎勵10萬元,每個認定人口獎勵8萬元,則10萬+8萬*5人,該項費用為500000元;5、無違章獎勵,標準為每宗宅基地250000元;6、未超占宅基地獎勵,標準為每宗宅基地300000元;7、搬家補助費,標準為20元/平方米/次,則實測面積304.86*20,該項費用為6097.20元;8、移機費,標準為空調400元/臺;9、周轉補助費,標準為每個認定人口2500元/月,暫定48個月,則2500元*5人*48月,該項費用為600000元;以上各項費用合計為4390441.2元,也即董某與騰退人簽署《黑莊戶鄉(xiāng)住宅房屋騰退補償協(xié)議書》所確認的騰退安置費用總額。由以上費用明細及計算標準可知,除提前搬家獎勵、周轉補助費兩項費用的計算標準為認定人口,其余各項費用計算標準均為房屋面積。另根據(jù)涉案宗地的實際情況,任某1、任某2、李某在拆遷過程中,并不配合拆遷進程,而其名下的房屋及附屬物是由拆遷公司采取強制拆除的方式進行騰退的,故任某1、任某2、李某不能、且不應該享有提前搬家獎勵,這部分補償金僅應由董某、白某享有。通過以上情況以及查明確認的事實,按照一審法院在判決書第6頁寫明的計算方式,即根據(jù)任某1、任某2、李某所占有的房屋面積及安置政策,任某1、任某2、李某在此次騰退安置中,最多可享有的騰退安置各項費用總額僅為180余萬元,而并非一審法院所認定的24128985元。如上所述,一審法院未對本案事實進行全面調查核實,更未對其判決事項及計算方式作出任何闡述,而僅憑主觀臆測模糊不清地認定任某1、任某2、李某的補償金數(shù)額,顯然是存在明顯錯誤的,應該予以糾正。二、根據(jù)安置政策和選房需要,董某作為被騰退房屋的使用權人,在標準安置面積的基礎上,可再行獲得不高于30平方米的安置面積。依據(jù)《北京市朝陽區(qū)黑莊戶鄉(xiāng)住宅房屋騰退補償安置辦法實施細則》第8條第四款:“因戶型設計原因導致購買安置房面積超過總標準安置面積的,每宗宅基地上所有認定人口超出的面積之和不得高于總標準安置面積的10%,或者不得高于30平方米?!绷硪罁?jù)第9條第二款:“每宗宅基地上所有認定人口,選擇一居室的定向安置房不得超過兩套。”再依據(jù)涉案的實際情況,因被任某1、任某2、李某惡意占用被拆遷房屋,造成包括董某、白某在內的被安置人未能在第一時間選取安置房源,造成涉案的所有五方被安置人僅能在剩余的房源中進行選擇。根據(jù)補償安置政策,本案的五方當事人,可選房的平方米數(shù)為:董某、白某為100平方米,即董某、白某每人50平方米,任某1、任某2、李某為200平方米,即任某1、李某、任某2每人50平方米以及因任某1大齡未婚額外補助的50平方米。在選房當日,任某1、任某2、李某先選擇了一套一居室,即11號樓3單元303房屋,房屋面積為60平方米,以及一套三居室,即11號樓3單元304房屋,面積為120平方米,任某1、任某2、李某共使用騰退安置面積180平方米,剩余20平方米未另行選房,任某1、任某2、李某自愿且同意將該20平方米騰退安置面積交由董某、白某自由使用。董某、白某礙于安置政策所限(每戶只能選擇兩套一居室),以及任某1、任某2、李某已經(jīng)選擇一套一居室的前提下,只能選擇一套一居室,即5號樓3單元902,面積為60平方米。剩余40平方米無法匹配其他房源,客觀上無法滿足實際居住要求。在此情形下,經(jīng)騰退人建議,可以參照前述《實施細則》第8條之規(guī)定,即“因戶型設計原因導致購買安置房面積超過總標準安置面積的,每宗宅基地上所有認定人口超出的面積之和不得高于總標準安置面積的10%,或者不得高于30平方米”的規(guī)定,由董某、白某作為被騰退房屋使用權人再行獲得30平方米安置面積,即剩余的40平方米加上可獲得30平方米,以及任某1、任某2、李某未使用的20平方米,選擇了一套90平方米的安置房屋。所以該30平方米的補償面積是在滿足了客觀條件(戶型設計原因無法選房)后額外獲得補償安置面積,而并非任某1、任某2、李某所稱的每人6平方米,故本事實一審法院也未查明,并且做出正確認定,應該糾正。
任某1、李某、任某2辯稱,不同意董某、白某的上訴請求與理由,請求二審法院維持一審法院判決。
任某1、李某、任某2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要求董某、白某支付占用任某1、李某、任某2購房指標補償款152萬元,董某返還任某1、李某、任某2安置補償款1404751.5元,并賠償占用安置補償款損失(自2019年7月31日至實際返還安置補償款之日止,以1404751.5元為本金,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計算)。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X號院是董某所在農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分配給其的住宅建設用地,宅基地發(fā)證審批表批準時間為1993年6月。董某與李某于2000年11月10日登記結婚,二人系再婚,婚后未共同生育子女。任某2和任某1系李某之子,董某之繼子。任某1、李某、任某2的戶口原在山東梁山,董某與李某結婚后,任某1、李某、任某2的戶口轉入**院,現(xiàn)任某1、李某、任某2均為定辛莊西隊村民。2006年11月17日,董某與李某經(jīng)法院判決離婚。2007年2月6日,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調解書,確認X號院內的南房五間及南房過道歸任某2所有。
2019年1月6日,北京市黑莊戶農工商公司作為騰退人與被騰退人董某簽訂《黑莊戶鄉(xiāng)住宅房屋騰退補償協(xié)議書》,約定:農工商公司對X號院進行騰退,董某選擇定向安置方式。被騰退房屋內有認定人口5人,分別是:董某、之妻白某、之前妻李某、之前繼子任某2、任某1,其中原籍和戶籍均在此次被騰退村且年滿18歲及以上沒有婚史的認定人口一人(即任某2)。農工商公司支付給董某被騰退房屋補償費2728944元,其中包括:補償基價1371870元、項目配合費914580元、房屋重置成新價442494元;農工商公司支付董某騰退獎勵105萬元,其中包括:提前搬家獎勵50萬元、無違章獎勵25萬元、未超占宅基地獎勵30萬元;農工商公司支付董某騰退補助費611497.2元,其中包括:搬家補助費11097.2元(一次搬家補助費6097.2元、二次搬家補助費5000元)、移機費(空調一臺)400元、周轉補助費60萬元(每個認定人口每月2500元,暫定周轉期為48個月)。農工商公司給付董某騰退補償費、騰退獎勵費、補助費總額4390441.2元。董某完成交房及簽訂《定向安置房預購協(xié)議書》后,應由農工商公司向董某支付差價的,農工商公司代扣除購房款后,于15個工作日內將結算差價支付給董某。雙方還在協(xié)議中對其他相關事項進行了約定。
同日,董某簽署購房指標確認書,確認五位認定人口的標準安置面積為每人50平方米;大齡未婚人員任某2可多購買定向安置房50平方米;因戶型設計原因導致購買安置房面積超過總標準安置面積的,每宗宅基地上所有認定人口超出的面積之和不得高于總標準安置面積的10%,或者不得高于30平方米;董某可購買安置房總面積不超過330平方米。
2019年4月22日,董某作為購房人與北京萬合雙新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及農工商公司簽訂預購協(xié)議書,約定董某購買X房屋,合同約定建筑面積為90平方米,購房總價為414000元。同日,白某作為購房人簽訂預購協(xié)議書,購買5號樓3單元9層902號房屋,合同約定建筑面積60平方米,購房總價為27萬元。同日,董某以購房人任某2委托代理人的身份簽訂預購協(xié)議書,購買11號樓3單元3層303號房屋,合同約定建筑面積60平方米,購房總價為27萬元。同日,董某以購房人任某1和李某委托代理人的身份簽訂預購協(xié)議書,購買11號樓3單元層303號房屋,合同約定建筑面積120平方米,購房總價為54萬元。上述協(xié)議簽訂后,農工商公司從4390441.2元騰退補償費、獎勵費、補助費中扣除了四套安置房屋總購房款1494000元,并于2019年7月將剩余2896441.2元差價款存入了董某的銀行賬戶。
庭審中任某1、李某、任某2、董某、白某各方表示,目前四套安置房屋尚未開工建設。
另查,根據(jù)安置政策此次騰退定向安置方式的補償基價為每平方米4500元、項目配合費為每平方米3000元、提前搬家獎勵每宗宅基地獎勵10萬元、每個認定人口獎勵8萬元、無違章獎勵每宗宅基地25萬元、未超占宅基地獎勵每宗宅基地30萬元、搬家補助按照每次每平方米20元標準計算。
上述事實,有民事判決書、民事調解書、騰退協(xié)議、購房指標確認書、預購協(xié)議書及庭審筆錄等在案佐證。
一審法院認為:任某1、李某、任某2為定辛莊西隊村民,戶籍在該村**院內,且在此次騰退過程中被認定為X號院的認定人口,任某1、李某、任某2應根據(jù)騰退安置政策享有相關權益。此次騰退的補償費、補助費和獎勵費應有任某1、李某、任某2的份額。上述費用現(xiàn)已發(fā)放,具備分割條件,任某1、李某、任某2要求董某給付安置補償款的訴訟請求合法有據(jù),一審法院予以支持。根據(jù)任某1、李某、任某2、董某、白某各方擁有房屋的面積和安置政策,任某1、李某、任某2應得補償費、補助費和獎勵費總額應為2412898.5元,扣除任某1、李某、任某2所購安置房的購房款81萬元,任某1、李某、任某2應分得差價款1602898.5元。董某未及時將上述款項交付給任某1、李某、任某2,任某1、李某、任某2要求董某支付占用損失的訴訟請求合法有據(jù),一審法院予以支持,但利率標準應以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標準計算為宜。由于四套安置房屋目前尚未建設,房屋的實際建筑面積和實際購房款金額尚不確定,任某1、李某、任某2僅根據(jù)安置房預購協(xié)議書所載的約定建筑面積向董某、白某主張安置面積占用費,缺乏事實依據(jù),一審法院無法支持。各方可待安置房屋的面積確定后就此協(xié)商解決或另案解決。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
一、董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李某、任某1、任某2騰退補償費、獎勵費、補助費一百六十萬二千八百九十八元五角;
二、董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李某、任某1、任某2占用騰退補償費、獎勵費、補助費損失(以一百六十萬二千八百九十八元五角為本金,自二〇一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至實際給付之日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
三、駁回李某、任某1、任某2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30687.48元,由李某、任某1、任某2負擔13337.48元(已交納);由董某負擔17350元(于判決生效后七日內交納)。
本院審理期間,任某1、任某2、李某未提交新的證據(jù)材料,董某、白某提交的新證據(jù)材料為:1、(2007)朝民初字第02600號案卷材料,證明僅是南房5間和過道的權益給任某1、任某2、李某,但不能享有被拆遷人的地位,如果調解書能夠成為其具有產權的依據(jù),拆遷辦應該與被上訴人直接簽訂安置補償協(xié)議,不會將董某作為唯一的被安置人簽定協(xié)議,手繪表證明了屬于任某1、任某2、李某的南房和過道的面積;2、拆遷安置辦法及實施細則,證明拆遷安置人不是任某1、任某2、李某,平面圖結合測繪圖,董某、白某的面積遠遠大于任某1、任某2、李某的面積,原審判決拆遷款任某1、任某2、李某比董某、白某多,宅基地的獎勵不應該給任某1、任某2、李某,無違章獎勵也是針對宅基地的補償,不應該給任某1、任某2、李某,未超占的獎勵跟任某1、任某2、李某無關。任某1、任某2、李某就董某、白某提交的新證據(jù)材料意見為:證據(jù)1中測繪圖真實性認可,但是測繪圖過道屬于共有,不能證明2018年拆遷房屋的實際狀況,房子是經(jīng)過訴訟雙方達成的調解協(xié)議,按照地隨房走原則,房產屬于任某1、任某2、李某所有,土地使用權也屬于任某1、任某2、李某所有;證據(jù)2真實性認可,不認可證明目的,南房5間和過道已經(jīng)有生效的文書確認歸任某1、任某2、李某所有,包括相應的土地使用權,董某未經(jīng)過任某1、任某2、李某同意簽訂了拆遷協(xié)議。根據(jù)本案現(xiàn)有證據(jù)證明的事實及本案待證事實,本院對董某、白某提交的新證據(jù)材料不作為新證據(jù)予以確認。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現(xiàn)有證據(jù)表明,任某1、任某2、李某是X號院的騰退安置人口,應根據(jù)騰退安置政策享有相關權益。根據(jù)農工商公司已經(jīng)將相應款項支付給董某的事實,應對董某與任某1、任某2、李某之間的安置補償款進行分割。
根據(jù)董某與任某1、任某2、李某擁有的房屋面積和安置政策,一審法院經(jīng)核算,任某1、任某2、李某應得補償費、補助費、獎勵費等總額應為2412898.5元,應扣除任某1、任某2、李某所購安置房購房款810000元。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的規(guī)定,在董某、白某目前提供的證據(jù)不能證明上述款項核算數(shù)額存在錯誤的情形下,一審法院認定任某1、任某2、李某應分得差價款1602898.5元的處理意見并無不妥,故本院對董某、白某有關“一審法院認定任某1、任某2、李某享有騰退安置各項費用總額為2412898.5元,無任何事實依據(jù),該金額是明顯錯誤的”的上訴理由和請求不予采納。根據(jù)現(xiàn)有證據(jù),一審法院判決董某應向任某1、任某2、李某給付騰退補償款、獎勵費、補助費1602898.5元的處理意見并無不妥。
由于安置房屋實際建筑面積、購房金額尚不確定,一審法院要求董某、任某1、任某2、李某待安置房屋的面積確定后進行協(xié)商或另案解決的處理意見并無不妥,故本院對董某、白某有關“根據(jù)安置政策和選房需要,董某作為被騰退房屋的使用權人,在標準安置面積的基礎上,可再行獲得不高于30平方米的安置面積”的上訴理由和請求不予采納。
綜上,董某、白某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0687.48元,由董某、白某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張印龍
審 判 員 何靈靈
審 判 員 周艷雯
二〇二一年三月三十日
法官助理 陳文文
書 記 員 王 艷
-2-
-13-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