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北京城鄉(xiāng)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北京市豐臺區(qū)草橋東路**院**樓。
法定代表人:李國祥,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颯,女,北京城鄉(xiāng)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員工。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任培峰,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北京金唐天潤置地發(fā)展有限公司主管,住北京市豐臺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德明,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河南省鴻某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住所地信陽市平橋區(qū)平橋鎮(zhèn)興隆街**。
法定代表人:陳紅星,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弢,男,河南省鴻某建筑勞務有限公司勞資員。
上訴人北京城鄉(xiāng)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城鄉(xiāng)建設集團)因與被上訴人任培峰、王德明、河南省鴻某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某勞務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豐臺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06民初429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1年1月8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不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城鄉(xiāng)建設集團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我方與鴻某勞務公司、王德明按照責任大小共同承擔侵權責任,一、二審訴訟費用由對方承擔。事實與理由:1.一審法院認定鴻某勞務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屬于認定事實不清。本次事故發(fā)生的起因是由于鴻某勞務公司承攬的汽車坡道施工工程,混凝土泵車在臨時施工現場的非機動車道上向施工現場澆筑混凝土,王德明設置安全帶的行為與施工有直接關系,且王德明自身存在過錯,應當承擔責任。2.一審法院認定王德明與我公司之間屬于幫工關系屬于認定錯誤。鴻某勞務公司作為一家具有資質的勞務施工單位,本身負有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的責任和義務,鴻某勞務公司安全員工作失職,因此該公司應當承擔侵權責任。3.一審判決書中認為根據李軍的口供認定王德明為我公司幫工,與事實不符。李軍作為項目上的后勤人員,對現場生產管理并不熟悉。
任培峰辯稱,同意一審判決,不同意城鄉(xiāng)建設集團的上訴請求。請求法院維持一審判決。
鴻某勞務公司辯稱,同意一審判決,不同意城鄉(xiāng)建設集團的上訴請求。1.一審認定事實清楚,事故是在道路上發(fā)生的,我們施工范圍在圍欄內,本次事故與我方沒有關系。2.關于泵車的安置位置,城鄉(xiāng)建設集團沒有對我們進行安全交底。王德明本身是瓦工,不具備指揮交通的常識。我們工作都要聽從城鄉(xiāng)建設集團的指派,他們的保安要求我們設置安全帶,我們才進行這項工作的。
王德明經本院依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亦未提交書面答辯意見。
任培峰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王德明、城鄉(xiāng)建設集團、鴻某勞務公司賠償我醫(yī)療費94915.25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600元、營養(yǎng)費8600元、護理費26680元、殘疾賠償金161606.4元(其中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13907.4元)、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0元、鑒定費4350元、殘疾輔助器具費3000元、交通費1500元、財產損失3930元。共計316181.65元;2.判令王德明、城鄉(xiāng)建設集團、鴻某勞務公司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9年4月19日8時40分,在北京市豐臺區(qū)北京西站南路南口南側國家審計署路口處,王德明在非機動車道內設置安全帶,適有任培峰駕駛電動自行車由南向北駛來,任培峰身體與安全帶接觸,任培峰及電動自行車摔倒,造成任培峰受傷。
2019年5月30日,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豐臺交通支隊豐北大隊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載明王德明違反規(guī)定從事非交通活動的交通違法過錯行為與本起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有因果關系,是事故發(fā)生的全部原因,認定王德明承擔全部責任,任培峰無責任。
事故發(fā)生后,任培峰到北京豐臺右安門醫(yī)院住院治療,于2019年5月5日出院,出院診斷為:右脛骨骨折,右腓骨近端骨折,右足第2、3、4跖骨骨折,面部開放性損傷,多處軟組織損傷伴皮擦傷,頭外傷后神經癥反應,出院醫(yī)囑:1.佩戴支具,適度功能鍛煉;2.全休一個月;3.一個月后門診復查;4.不適隨診。2019年10月30日,北京博大司法鑒定所出具司法鑒定意見書,載明:任培峰的傷殘等級為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十級傷殘,人體致殘率為10%,任培峰的誤工期180日、護理期90日,營養(yǎng)期90日。
任培峰主張王德明系城鄉(xiāng)建設集團工作人員,提交了2019年4月22日,豐北大隊對王德明、城鄉(xiāng)建設集團項目部副經理李軍的詢問筆錄。詢問筆錄中,王德明陳述其由東向西設置,東側把安全帶拴在了路東側的一個撩桿上,西邊就手里拿著,正準備拴在護欄上,還沒栓電動自行車就過來了;安全帶離地面大約有一米高;是公司保安讓王德明干的;因為北邊的吊車干活,讓其設置安全帶臨時占道;李軍陳述其系城鄉(xiāng)建設集團的項目部副經理,工人在道路上設置安全帶是其工地的生產方面安排的;因為北邊有汽車吊在施工,需要臨時斷路;該事故今后由項目部辦公室副主任郭偉負責。經質證,城鄉(xiāng)建設集團主張王德明不是其公司工作人員;對任培峰詢問筆錄真實性認可;對李軍的兩份詢問筆錄不認可,主張李軍是項目書記,主管行政后勤,主管生產的是李天強,李軍并不了解實際情況;對王德明的詢問筆錄不認可,不知道王德明說的指揮他的公司保安指的是誰,認可當時工地的保安是該公司項目部的保安,但經核實公司保安未指派王德明設置安全帶,且事發(fā)路口的保安亭不是城鄉(xiāng)建設集團的。鴻某勞務公司對詢問筆錄沒有異議,認為上述證據可以證明王德明是受城鄉(xiāng)建設集團的指派去設置安全帶。
城鄉(xiāng)建設集團主張其系豐臺區(qū)麗澤金融商務區(qū)D-10地塊F3其他類多功能用地項目的總承包人,其將該項目1#、2#汽車坡道及3#汽車坡道變更部分工程勞務分包給鴻某勞務公司,王德明系鴻某勞務公司在該工程的工作人員,是王德明自己去拉安全帶,并非城鄉(xiāng)建設集團指揮,安全責任應由鴻某勞務公司承擔。提交了《豐臺區(qū)麗澤金融商務區(qū)D-10地塊F3其他類多功能用地項目施工總承包合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勞務分包合同》及鴻某勞務公司與王德明的《勞動合同書》。經質證,任培峰主張對《豐臺區(qū)麗澤金融商務區(qū)D-10地塊F3其他類多功能用地項目施工總承包合同》及《勞動合同書》的真實性沒有異議,《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勞務分包合同》無法核實;鴻某勞務公司對上述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主張王德明系該公司瓦工,按照合同約定,承包人必須服從發(fā)包人管理,對應李軍的口供,是城鄉(xiāng)建設集團的人員指揮王德明去拉的安全帶。
庭審中,任培峰主張其損失及計算方法為:1.醫(yī)療費
94915.25元,提交了醫(yī)療費票據、費用明細;2.住院伙食補助費1600元,住院16天,每天100元計算;3.營養(yǎng)費8600元,營養(yǎng)期172天(按醫(yī)囑計算),每天50元;4.護理費26680元,主張住院期間護理費4480元(按票據計算),出院后2019年5月6日至2019年11月7日185天(按醫(yī)囑計算)由家人護理,每天120元,提交了護理病人協議書及護理費發(fā)票;5.殘疾賠償金
161606.4元,按照73849元的標準計算20年,賠償指數10%,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13907.4元,被扶養(yǎng)人為女兒任佳億(xxxx年xx月xx日出生),按照46358元的標準計算6年,撫養(yǎng)義務人為2人,提交了戶口本,出生證明;6.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0元;7.鑒定費4350元,提交了鑒定費發(fā)票;8.殘疾輔助器具費3000元,提交了發(fā)票;9.交通費1500元,提交了交通費票據;10.財產損失3930元,提交了拖車費發(fā)票及車輛維修費發(fā)票。經質證,城鄉(xiāng)建設集團對上述證據無異議,但主張醫(yī)療費單據金額為93430.25元,與任培峰主張不符,具體金額以法院查明為準,同意營養(yǎng)期及護理期按照醫(yī)囑計算;鴻某勞務公司對上述證據真實性均無異議,同意城鄉(xiāng)建設集團的意見。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當事人有答辯并對對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進行質證的權利,王德明經法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庭應訴,視為其放棄了答辯和質證的權利。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豐臺交通支隊豐北支隊對本次事故作出王德明承擔全部責任的認定,符合法律規(guī)定,法院予以確認。關于責任主體,因本案事發(fā)地點在鴻某勞務公司施工范圍之外,亦無證據證明設置安全帶屬鴻某勞務公司職責范圍,且王德明設置安全帶并非受鴻某勞務公司指派,故法院認定王德明發(fā)生事故時并非執(zhí)行鴻某勞務公司的工作任務,鴻某勞務公司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王德明與城鄉(xiāng)建設集團不存在勞務關系,其聽從城鄉(xiāng)建設集團指派設置安全帶系幫工行為,故城鄉(xiāng)建設集團應賠償任培峰的合理損失。城鄉(xiāng)建設集團主張王德明自行設置安全帶,并非其指派,與其工作人員李軍在事故發(fā)生后所做陳述不符,法院對其上述抗辯意見不予采信。
關于任培峰的各項損失金額:醫(yī)療費94915.25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600元、營養(yǎng)費8600元、護理費26680元、鑒定費4350元、殘疾輔助器具費3000元、財產損失3930元,證據充分,計算方法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法院予以支持;殘疾賠償金計算金額有誤,其主張的超出部分法院不予支持;交通費、精神損害撫慰金金額過高,法院予以酌定。
據此,一審法院判決:一、北京城鄉(xiāng)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賠償任培峰醫(yī)療費94915.25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600元、營養(yǎng)費8600元、護理費26680元、殘疾賠償金161605.4元、精神損害撫金5000元、鑒定費4350元、殘疾輔助器具費3000元、交通費500元、財產損失3930元,共計310180.65元;二、駁回任培峰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院二審期間,城鄉(xiāng)建設集團提交《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書》一份,請求根據該協議書第13條記載“由于乙方責任造成生產安全事故,導致甲方或第三方人員傷亡時,由乙方承擔事故責任和經濟責任。甲方或第三方有義務負責協助處理善后事宜?!北臼鹿蕬斢渗櫮硠趧展境袚鹿守熑?。任培峰對于證據的真實性不認可,該合同未簽署日期,無法核實證據形成的時間。鴻某勞務公司亦不認可該證據的真實性,稱其不清楚合同簽署的日期,且本案屬于生產范圍以外的道路交通事故,不屬于生產安全事故,因此該協議與本案無關。城鄉(xiāng)建設集團提交醫(yī)療費收費發(fā)票、門診結算單等復印件若干,擬證明城鄉(xiāng)建設集團為任培峰墊付了相關費用。任培峰質證稱上述票據原件仍在其本人手中,其訴訟請求中不包含上述票據中所列的費用。任培峰提交三張照片,擬證明李軍是城鄉(xiāng)建設集團的經理部人員。城鄉(xiāng)建設集團質證稱認可照片的真實性,但認為李軍分管后勤工作,不了解生產情況。鴻某勞務公司質證稱,認可證據的真實性,李軍就是負責生產工作的負責人,且了解事故發(fā)生的經過。本院對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根據訴辯意見及審理情況,二審中的爭議焦點為本案中應當對任培峰在本次事故中的合理損失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問題。
本次交通事故系由王德明違規(guī)在非機動車道內設置安全帶的行為所致,關于這一行為,城鄉(xiāng)建設集團的工作人員李軍向公安機關陳述,“是我們工地的生產方面安排的,因為北邊由汽車吊在施工,需要臨時斷路”。可見,城鄉(xiāng)建設集團為實現其斷路施工的目的,主動安排與該公司無勞務關系的王德明為其設置安全帶,進而導致了本次事故。一審法院綜合本案現有證據及各方當事人陳述,認定王德明的行為系為城鄉(xiāng)建設集團提供無償幫工,符合本案實際情況,本院對此不持異議?,F城鄉(xiāng)建設集團雖辯稱李軍不負責生產方面工作,不了解施工情況,但未就其所掌握的李軍實際職務及工作內容提交證據予以證明,因此本院對該事實不予采信。
就鴻某勞務公司而言,結合其所承攬的工程范圍、施工內容,均與造成本次事故的斷路行為無關,故一審法院認定鴻某勞務公司不承擔本次事故的賠償責任,本院予以維持。城鄉(xiāng)建設集團主張其與鴻某勞務公司之間簽有《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書》,應當由鴻某勞務公司承擔賠償責任。但城鄉(xiāng)建設集團所主張的相關條款所載內容為“生產安全事故”,與本案中涉及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不屬于同一性質,故本院對其主張不予采納。
關于王德明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問題?!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承擔賠償責任后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幫工人追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王德明系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其雖在交通事故中被認定負事故全部責任,但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系過失責任,現有證據不能證明其在幫工過程中存在不聽勸告,未按要求違規(guī)操作等故意或重大過失,故城鄉(xiāng)建設集團稱王德明有重大過失或故意,請求法院判決其承擔賠償責任,缺乏證據,本院不予支持。
王德明經本院依法傳喚無故未參加訴訟,視為其放棄了二審訴訟的相關權利,本院予以缺席判決。
綜上所述,城鄉(xiāng)建設集團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七十四條規(guī)定,缺席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953元,由北京城鄉(xiāng)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屠 育
審 判 員 魏曙釗
審 判 員 宋 光
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六日
法官助理 楊一樹
書 記 員 陳**雙
書 記 員 果滿樹
書 記 員 史雪原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