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反訴原告):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訴訟代理人:吳來勇,北京仁道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反訴被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超,北京港融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宇晨,北京港融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上訴人李某某因與被上訴人王某某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昌平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14民初369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1年1月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李某某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發(fā)回重審或改判駁回王某某一審本訴請求,支持李某某一審反訴請求。事實和理由:1.李某某與王某某之間就車輛使用并未成立租賃關(guān)系。根據(jù)誰主張誰舉證原則,應由王某某就雙方成立租賃關(guān)系承擔舉證責任。在雙方當事人未達成租賃合意的情況下,一審判決認定李某某繳納的購車貸款為租金,侵害了李某某的合法權(quán)益。若李某某與王某某之間成立租賃關(guān)系,李某某只需支付租賃費用即可,車輛的保險、保養(yǎng)、加油等租賃過程中產(chǎn)生的費用,應當由王某某承擔。本案中,李某某承擔了車輛的保險、保養(yǎng)、加油等費用,還承擔了購車的貸款費用,更符合李某某是車輛實際購買人,而非王某某所說的租賃關(guān)系。從《欠條》文意也可以看出李某某欠王某某的是購車款,買車主體應是李某某,印證了李某某所述借名買車的問題。2.一審判決既認定雙方之間存在租賃關(guān)系,又判決李某某支付王某某購車首付款,屬于自相矛盾。如果屬于租賃,車應由王某某購買并承擔相應費用,李某某只需承擔租賃費即可,如果是借名買車,王某某應返還車輛或購車貸款。
王某某辯稱,1.雙方存在租賃關(guān)系,人員工資和車輛的實際價格符合市場價格,甚至比市場價格略低,王某某買車和換車是根據(jù)李某某的需要,李某某給的錢是租車的錢和王某某的工資。2.錄音內(nèi)容完整,可以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jù)。綜上,一審判決查明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駁回李某某的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王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李某某償還王某某買車首付欠款7萬元;2.訴訟費用由李某某承擔。
李某某向一審法院提出反訴請求:1.判令王某某返還李某某322830元及利息(以322830元為基數(shù),自2019年9月13日起按照年利率24%的標準計息直至實際給付之日止);2.本訴及反訴訴訟費由王某某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王某某于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間任李某某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北京眾禾嘉業(yè)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司機,每月工資8千元左右。該期間王某某將自己名下原車輛出售后根據(jù)李某某要求新購案涉車輛。該車輛系貸款購置,首付款97652.5元,由王某某支付;貸款每期償還金額10761元、計36期,李某某還款30期、還款金額322830元。另王某某主張購車時購置稅、保險等計46753.5元由其交納,李某某予以認可。案涉車輛購置后,王某某根據(jù)李某某及公司要求出車。
2019年9月18日,李某某向王某某出具《欠條》,載明:“今欠王某某買車首付款柒萬元整(70000元)”。王某某與李某某的通話錄音顯示:王某某:“車款你把用我一個信用卡也寫上”;李某某:“一萬七啊,一萬九的額度用一萬七”;王某某:“對啊”;李某某:“一共八萬七,我給你單寫吧”;王某某:“好,你單寫吧”;李某某:“買車首付”;王某某:“你給我寫個欠我車款就行了”。
王某某與李某某之子楊某的通話錄音顯示:王某某:“不是說車掛我那兒”;楊某:“掛你那兒,最后這車也就算是給你了”;王某某:“我就是想讓你們給我頂一頂月供,我去拉活兒,我家里也交代的過去,我也但能養(yǎng)得住車就養(yǎng)著”;楊某:“我也建議你養(yǎng)著這車,不管怎么說”;王某某:“我也真不想賣”;楊某:“這個車不管怎么說,用這個車拉活比別的車起碼多拉錢”;王某某:“但是你們不幫我月供,我也不敢說”;楊某:“之前我也考慮過這事,你就出去拉活,我們幫你月供,起碼一個人一半,或者我們多湊點,我們幫你頂過去”;王某某:“你們幫我湊個萬把千,我也頂個半年,家里實在過不去”;楊某:“知道,我之前就跟你說過,不成就去拉活”;楊某:“七萬塊錢給您寫個條,回頭緩過來再說”;楊某:“工資到我媽那里算她那里都有底,那七萬塊錢咱倆就說好了,回頭一塊給你寫工資里”;楊某:“然后每個月的月供我現(xiàn)在不能給你保證,現(xiàn)在情況你也知道”;王某某:“是,我就說你盡量給我湊,我盡量保留這個車”;楊某:“咱們雙方努努力”;王某某:“月供盡量給我湊,我盡量保住這個車,我要實在保不住那也沒辦法”。
另查,案涉車輛已經(jīng)王某某出售,李某某陳述因其支付車輛貸款及油費、高速費等,并出具欠條擔負車輛首付款,車輛應歸其所有。王某某陳述雙方之間約定是案涉車輛雙方各負擔一半首付款、李某某負擔還貸款、車輛由李某某及公司使用,其離職時車輛歸其所有。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八條規(guī)定,對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提供的證據(jù),人民法院經(jīng)審查并結(jié)合相關(guān)事實,確信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對一方當事人為反駁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所主張事實而提供的證據(jù),人民法院經(jīng)審查并結(jié)合相關(guān)事實,認為待證事實真?zhèn)尾幻鞯模瑧斦J定該事實不存在。法律對于待證事實所應達到的證明標準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本案中,首先,王某某提交的證據(jù)中,雙方通話錄音中提到“幫月供”“頂一頂月供”“月供盡量給我湊”及“掛你那兒,最后這車也就算是給你了”等,應認定雙方對車輛所有權(quán)歸屬王某某具有合意。其次,王某某已負擔購車時交納首付款及保險、稅費等,李某某支付車輛貸款及支付相應油費、高速費等期間亦對于車輛具有支配和使用權(quán)利。王某某負擔車輛首付款及購置費用的行為與李某某主張的借名買車事實并不相符。該期間雖公司支付王某某工資,但王某某亦承擔司機的職務職責,李某某未就車輛使用支付王某某其他額外費用,其支配和使用車輛期間負擔車輛貸款及油費等相應費用,更符合租賃行為而非借名買車行為。綜上,一審法院對于王某某的主張予以采信,對于李某某主張借名買車行為的陳述不予采信。綜上所述,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八條規(guī)定,判決1.李某某于判決生效后7日內(nèi)支付王某某款項7萬元;2.駁回李某某的訴訟請求。
本院二審期間,李某某提交楊某證人證言作為新證據(jù),證明車的所有權(quán)人為李某某,并非王某某,車輛并非送給王某某,而是抵償工資和欠款,抵完以后車輛歸王某某所有,車輛的價值遠高于向王某某支付的工資和欠款,多余部分王某某應當返還。經(jīng)質(zhì)證,李某某對證人證言內(nèi)容予以認可,并稱本案系借名買車,車輛的歸屬最后雙方要進行協(xié)商,王某某不能既要工資又要車輛所有權(quán);王某某對證人證言不予認可,其認為證人系李某某之子,與本案有利害關(guān)系,且陳述的內(nèi)容與客觀事實存在差異。經(jīng)審查本院認為,證人楊某與本案存在利害關(guān)系,在沒有其他證據(jù)予以佐證的情況下,本院對楊某的證人證言不予采信。
本院依法補充查明以下事實:案涉車輛購買前,王某某自有一輛低配GL8車輛,應李某某要求,王某某將原車輛出售,購置一輛高配新款GL8車輛。二審訴訟中,李某某稱購買新車時,雙方約定案涉車輛掛在王某某名下,車輛所有錢都應當由其支付,如果王某某不再擔任司機職務,車輛的歸屬需要雙方協(xié)商。王某某則稱購買新車時雙方即約定車輛歸王某某所有,首付款由王某某支付,李某某補償其7萬元,車輛貸款由李某某負責償還,用于抵償租車費用。二審訴訟中,李某某稱因案涉車輛已由王某某出售,故其無法再主張車輛所有權(quán),其要求王某某返還其已墊付的車輛貸款。
本院對一審法院查明的其他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八條規(guī)定:“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提供的證據(jù),人民法院經(jīng)審查并結(jié)合相關(guān)事實,確信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對一方當事人為反駁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所主張事實而提供的證據(jù),人民法院經(jīng)審查并結(jié)合相關(guān)事實,認為待證事實真?zhèn)尾幻鞯?,應當認定該事實不存在。法律對于待證事實所應達到的證明標準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本案二審中,李某某雖稱因案涉車輛已由王某某出售,其無法再主張車輛所有權(quán),其要求王某某返還其已墊付的車輛貸款,但其該項請求的前提仍是建立在其對車輛享有所有權(quán)的基礎之上,故本案爭議焦點為李某某與王某某之間系借名買車還是車輛租賃關(guān)系、李某某應否向王某某支付欠款7萬元。對此本院認為,首先,李某某并未提舉有效證據(jù)證明案涉車輛購買之時,雙方曾明確約定車輛所有權(quán)歸其所有;其次,李某某稱王某某不再擔任司機職務時,對車輛歸屬問題雙方需進行協(xié)商,其亦未能舉證證明雙方曾協(xié)商確定車輛歸其所有;再次,王某某負擔了車輛的首付款、購置費用,李某某雖負擔了車輛30個月的貸款并支付相應的油費、高速費等,但在該期間,李某某享有對車輛的支配和使用權(quán),并且李某某并未舉證證明其承擔的車貸費用明顯高于車輛市場租賃價格;最后,王某某離職時,李某某出具欠條,對尚欠王某某車輛首付款7萬元的事實予以確認。綜合上述,一審法院認定雙方之間更符合租賃合同特征并無不當,故王某某依據(jù)欠條主張李某某償還欠款,具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應予支持。
綜上所述,李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處理結(jié)果并無不當,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4621元,由李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強剛?cè)A
審 判 員 甄潔瑩
審 判 員 王 晴
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日
法官助理 苑 珊
書 記 員 郭 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