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海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北京鑫圣茂電子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昌平區(qū)回龍觀西大街****523。
法定代表人:王**,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俊峰,北京市邦道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蒙古族。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俊峰,北京市邦道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張海某因與被上訴人北京鑫圣茂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圣茂公司)、王**股東資格確認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昌平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14民初495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1年1月4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張海某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改判支持張海某一審全部訴訟請求;2.訴訟費用由鑫圣茂公司、王**負擔。事實和理由:一、一審判決事實認定不清,一審法院把與本案無關、經過剪輯翻錄、無原件、無錄音時間的錄音作為定案依據錯誤。張海某經王**引薦,通過算卦認識了王晶。2017年5月底,張海某被王**、王晶以虛假高薪、豐厚待遇誘惑聘用入職北京鑫圣茂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能源公司)做董事長王**的助理。2017年5月,張海某被冒名登記為鑫圣茂公司的股東。張海某未在鑫圣茂公司申請登記的公司章程、股東會決議、指定授權委托書上簽字,也從未授權過任何人進行工商登記行為。鑫圣茂公司申請登記前并未召開過股東會,張海某既沒有經營公司的能力,也沒有投資的資金。王**稱鑫圣茂公司有8個專利很值錢,實際上是花了幾百元從淘寶網上購買的,而且此專利并非屬于鑫圣茂公司。目前,據張海某所知還有其他被冒名登記的股東。鑫圣茂公司成立后沒有任何經營行為,公司也從未入資過一分錢,拖欠員工工資從不放發(fā),該公司僅僅是王**、王晶及韓軍三人以鑫圣茂集團為名騙取錢財的工具。王**注冊鑫圣茂公司也沒有實際經營的意思,僅僅是為了騙取錢財而進行注冊,王**涉嫌詐騙,不但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其代理人在法庭上涉嫌虛假訴訟,擾亂司法秩序。由于張海某從未有過成為鑫圣茂公司股東的意思表示,只是其名義被盜用記載于有關的形式要件之中,其對自己名義被盜用一無所知。張海某既無真實出資,亦無加入鑫圣茂公司持有股權的意思表示,不僅不符合股東的基本要件,而且將導致不當得利的法律后果。二、本案程序錯誤,本案一審于2019年3月15日立案后,2020年6月才第一次開庭,開庭審理過程中,庭審筆錄沒有如實記載庭審情況。
鑫圣茂公司、王**辯稱,張海某陳述的事實與客觀事實不符,一審判決所認定的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駁回張海某的上訴,維持原判。王**并不是本案適格被告。
張海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確認2017年5月25日簽訂的《指定(委托)書》無效;2.確認張海某不是鑫圣茂公司的股東;3.訴訟費由鑫圣茂公司、王**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鑫圣茂公司于2017年6月7日注冊成立,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登記股東為新能源公司(認繳出資額為590萬元,持股比例59%)、馮佳(認繳出資額為20萬元,持股比例2%)、胡俊娣(認繳出資額為20萬元,持股比例2%)、黃春華(認繳出資額為150萬元,持股比例15%)、劉麗(認繳出資額為20萬元,持股比例2%)、劉欣欣(認繳出資額為20萬元,持股比例2%)、衛(wèi)秀玲(認繳出資額為120萬元,持股比例12%)、張海某(認繳出資額為20萬元,持股比例2%)、張琪(認繳出資額為20萬元,持股比例2%)、趙亮亮(認繳出資額為20萬元,持股比例2%),出資期限均為2057年4月28日。一審庭審中,鑫圣茂公司主張由于其公司與新能源公司在同一地址辦公,2017年6月19日夜間廠房著火,導致公司后續(xù)不再繼續(xù)經營。
新能源公司于2017年5月12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5999萬元,股東為王**(持股34%)、王晶(持股33%)、韓軍(持股33%)。
張海某在本案中要求確認無效的2017年5月25日的《指定(委托)書》系鑫圣茂公司的工商登記資料,該委托書載明:茲指定(委托)李浩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鑫圣茂公司的登記注冊(備案)手續(xù),委托期限自2017年5月25日至2017年8月25日,委托人為鑫圣茂公司的全部股東,該委托書有鑫圣茂公司全部自然人股東的簽字及新能源公司的蓋章。一審庭審中,鑫圣茂公司認可該委托書中張海某的簽字并非其本人所簽,但主張張海某對此知曉且認可。鑫圣茂公司提交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17年4月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實名登記方式的公告》,該公告載明自2017年5月8日起,新設內資企業(yè)的自然人股東(出資人)和法定代表人未完成身份確認,將不能完成后續(xù)登記。
一審庭審中,鑫圣茂公司提交2017年6月底的錄音一份,鑫圣茂公司主張此次會議為鑫圣茂公司股東會,參加人員為鑫圣茂公司股東,其中包含新能源公司股東(王**、王晶、韓軍)、張海某、黃春華、胡俊娣、劉欣欣等,張海某在錄音中表示:“我們都沒拿錢,我們是不是都可以撤了?我們是認繳的現在”,“你不承認我們是股東把我們叫來干啥”,“黃姐不承認我們是股東現在”,王晶在錄音中表示:“其實吵沒有意義,這公司現在這狀況怎么度過難關?咱們是6月7日注冊的,這1萬個電池單子馬上簽完之后,怎么能讓他把錢進來,這是主要的”。張海某認可錄音中其陳述的真實性,但表示錄音存在剪輯,張海某明確表示不申請鑒定。張海某表示錄音中提到的公司為準備成立但沒有成立的公司,其陳述的“我們是認繳的現在”是代表新能源公司在表態(tài),王**表示新能源公司的三個股東均在現場,張海某不能代表新能源公司。
一審法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本案中,張海某以鑫圣茂公司工商登記材料中“張海某”的簽字并非其本人所簽為由要求確認其并非鑫圣茂公司的股東,對此,一審法院認為,一般情況下,如果公司工商登記材料中的股東簽字并非本人所簽,則相關文件對該股東不產生法律效力,但在股東資格確認糾紛中,不能僅憑公司股東在工商登記中的簽字并非本人所簽即認定其并非公司股東,還需要結合該股東對其被登記為公司股東一事是否知情、其是否具有成為該公司股東的意思表示、是否以股東身份參與公司經營、是否行使股東權利等事實進行判斷。根據本案庭審查明的事實,鑫圣茂公司工商登記資料中2017年5月25日的《指定(委托)書》中“張海某”的簽字并非本人所簽,但在鑫圣茂公司注冊成立過程中,需要張海某完成實名認證。張海某在本案中主張鑫圣茂公司提供的錄音中提及的公司為準備成立但沒有成立的公司,但其主張沒有證據支持,鑫圣茂公司提交的錄音內容能夠證明張海某對其股東的身份是知情且認可的,張海某具有成為鑫圣茂公司股東的意思表示。因此,張海某要求確認《指定(委托)書》無效、要求確認其不是鑫圣茂公司股東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一審法院不予支持。張海某要求王**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一審法院不予支持。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駁回張海某的訴訟請求。
本院二審期間,張海某提交了以下證據:證據1.鑫圣茂公司著作權(軟件著作權)情況;2.韓軍與張海某通話錄音;3.黃春華和王晶對話錄音;4.王**通話錄音,證明其和黃春華被王**、王晶欺騙,不想成為股東。經質證,鑫圣茂公司、王**對證據1的真實性認可,但認為與本案無關。對證據2-4的真實性未予確認且認為也與本案無關。經審查,本院認為,張海某提交的上述證據,對本案處理結果并無影響,本院均不予認定。
本院對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雖然鑫圣茂公司2017年5月25日《指定(委托)書》中“張海某”的簽字并非本人所簽,但不能僅依據非本人簽字的事實而否定其股東資格,還要結合其被登記為股東是否知情、是否具有成為股東的意思表示等事實綜合判斷。
張海某上訴主張鑫圣茂公司提交的錄音材料存在剪輯,不應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對此本院認為,一審庭審中,張海某明確表示對于錄音是否存在剪輯不申請鑒定,在張海某未提舉其他有效證據證明案涉錄音存在剪輯的情況下,本院對其該項主張不予認可,一審法院將錄音材料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并無不當。錄音中,張海某提到“我們是認繳的現在”“你不承認我們是股東把我們叫來干啥”“黃姐不承認我們是股東現在”,王晶在錄音中提到“咱們是6月7日注冊的”,錄音內容相互印證,能夠說明張海某對自己是鑫圣茂公司股東明知且認可,一審判決認定其系鑫圣茂公司股東并無不當。
張海某主張的其他上訴理由,均不足以導致其上訴請求成立,本院不再一一評述。
綜上所述,張海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處理結果并無不當,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70元,由張海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強剛華
審 判 員 甄潔瑩
審 判 員 王 晴
二〇二一年三月三十日
法官助理 苑 珊
書 記 員 郭 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