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20)最高法民申990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柯勁恒,廣東東方星聯(lián)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郭力荔,廣東東方星聯(lián)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廣東英廣投資有限公司。住所地: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金穗路16號506房。
法定代表人:周智勇,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莫文戰(zhàn),廣東雄爵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伍柏旺,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居民,住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劉貽雄,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廣東省陽春市。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曾文偉,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
原審第三人:應明哲,男,1957年12月26日,臺灣地區(qū)居民,住臺灣地區(qū)。
再審申請人王某某因與被申請人廣東英廣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廣公司)、伍柏旺、劉貽雄、曾文偉及原審第三人應明哲股權轉讓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廣東高院)(2017)粵民終63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
王某某向本院申請再審請求:1.撤銷廣東高院(2017)粵民終634號民事判決第四項;2.改判解除王某某與英廣公司、伍柏旺于2013年10月25日簽訂的《股權收購合同》;3.支持王某某除“解除2013年11月英廣公司、王某某、伍柏旺、應明哲簽訂的《抵款協(xié)議書》”外的一審全部訴訟請求。4.案涉全部訴訟費由英廣公司、伍柏旺、劉貽雄、曾文偉承擔。事實與理由:1.原審法院認定英廣公司已逾期支付第二筆股權轉讓款,已構成違約,卻不支持王某某解除合同的請求,屬適用法律錯誤。王某某在履行《股權收購合同》第二期義務(即解決目標公司查封物業(yè)的涉訴糾紛、欠繳稅費等債務)所需要的資金,須從英廣公司應支付的第二期款項900萬元處取得。由于英廣公司未依約支付該筆款項,導致王某某只能使用自有資金來處理。2014年6月30日前后,王某某多次催促英廣公司支付第二期款項,英廣公司卻只在2014年7月4日至2015年8月20日間轉賬300萬元給王某某,嚴重違反合同約定,王某某有權單方行使法定解除權。2.原審法院認為從2015年4月21日起廣州東毅摩托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毅公司)的物業(yè)租金應由王某某收取,卻沒有依法調查英廣公司實際收取租金的情況,也不依法對物業(yè)租金進行評估鑒定。違反了關于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應當鑒定的法律規(guī)定,認定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原審法院支持王某某追索租金的情況下卻不支持王某某提交的每月租金數額請求,又沒有依法對實際租金數額進行調查。3.原審法院對劉貽雄與英廣公司之間銀行賬戶流水是否存在虛假的問題,在王某某提出調查申請后,怠于行使調查權,屬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情況。王某某申請調取證據證明廣州市蘿崗區(qū)人民法院已將該筆債務與廣州市天河區(qū)人民法院(2013)穗天法民三初字第21號案件所涉?zhèn)鶆者M行抵銷的相關筆錄,原審法院未依職權進行調查。4.原審法院認為英廣公司在2015年6月至9月間繳納的東毅公司欠稅及滯納金中,2009年至2010年欠稅及滯納金2509148.37元和2011年至2013年欠稅及滯納金2564552.35元應全部作為英廣公司支付給王某某的款項,屬于認定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原審法院在王某某無法主動代東毅公司清繳欠稅的情況下,將英廣公司怠于清償欠稅所造成的損失一概計算為王某某欠付的稅款,屬于事實認定錯誤。王某某從未持有過法人代表私人印鑒,不存在移交基礎。退一步講,英廣公司完全可以對公司財務專用章進行掛失補辦,在不影響日常經營的情況下保護自身資金安全。即使王某某履行第三期股權轉讓款義務時存在違約的情形,被申請人應付的第三期股權轉讓款數額遠遠高于王某某未解決的訴訟,以數額極小的債務為理由拒絕履行數額極大的債務是顯失公平的。據此,王某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五項、第六項申請再審,請求最高人民法院再審本案。
英廣公司提交書面意見稱,王某某應正視事實、端正心態(tài)。其申請再審的請求和理由均為原審請求和理由的簡單重復。由于再審改判的原因,王某某所稱抵銷無法完成,而英廣公司沒有替王某某償還稅款的合同義務。截止2019年8月28日,英廣公司已經依照《股權收購合同》和案涉生效法律文書內容,履行完畢全部義務。本案歷經管轄權異議、一審、二審,相關爭議與案件事實均十分清楚。本案不存在王某某所稱應予再審的情形,請求最高人民法院駁回王某某的再審申請。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原審法院未準許王某某調查收集證據的申請及駁回王某某解除合同的訴訟請求是否妥當的問題。
一、關于原審法院未準許王某某調查收集證據的申請是否妥當的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九十五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當事人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與待證事實無關聯(lián)、對于證明待證事實無意義或者其他無調查收集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準許。因此,人民法院準許并調查收集的證據,應系經初步判斷與案件爭議具有法律上的關聯(lián)性,具備初步的證據能力,且相關事項確為查明案件基本事實所需的證據。根據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及王某某再審申請書的內容,本案中,王某某認為原審法院未予準許其調查收集證據申請不當,主要涉及兩個事項:一是東毅公司欠付廣州浩德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浩德公司)工程款在執(zhí)行中已抵銷;二是劉貽雄與英廣公司間交易存在惡意串通。而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作出(2015)穗中法審監(jiān)民再字第23號民事判決,判令:駁回王某某要求浩德公司歸還借款本金300萬元及利息的訴訟請求。至此,王某某已無法在執(zhí)行中實現(xiàn)債權債務的互抵。而劉貽雄不是案涉合同當事人,與王某某無直接法律關系。因此,原審法院認為王某某申請人民法院調查的事實與待證事實無關聯(lián),無調查收集必要,不予準許王某某調查收集證據的申請,理據充分,本院予以認可。
二、原審法院駁回王某某解除合同訴訟請求是否妥當的問題
根據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雙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中均存在違約行為,但均不構成根本違約。雙方當事人亦在合同中對各自違約應承擔的違約責任作出約定。王某某提供的證據不能證明英廣公司存在無正當理由據不履行合同主要義務的情形,或者英廣公司存在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的違約行為。因此,原審法院認為王某某請求解除合同的理由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駁回王某某關于解除其與英廣公司簽訂的《股權收購合同》的訴訟請求,并無不當。此外,王某某、應明哲在一審庭審中確認英廣公司、伍柏旺提交的《清繳東毅公司稅費明細表》《稅收繳款書》《稅務處理決定書》《催繳稅費通知書》《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關于東毅公司欠稅清繳協(xié)助執(zhí)行的商請函》,以及案涉《股權收購合同》中關于雙方權利義務的約定,原審法院據此認定英廣公司通過銀行轉賬、代繳欠稅及滯納金、清償東毅公司債務等方式支付給王某某的款項為10083700.72元,符合本案合同的實際履行情況。原審法院在英廣公司與王某某簽訂的《股權收購合同》不予解除的情況下,認為雙方權利義務應受合同約束,并根據合同中關于“英廣公司支付第三期股權轉讓款之后,才能享有東毅公司的物業(yè)租賃收益”的約定,以及案涉物業(yè)移交的實際情況,駁回王某某關于返還部分租金受益的請求,事實和法律依據充分。此外,王某某主張返還訴訟費91493.5元,但因其未能提供證據證明該筆訴訟費已由人民法院退回,故原審法院不予支持,并無不當。
綜上,王某某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五項、第六項規(guī)定的情形。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王某某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楊 蕾
審判員 劉少陽
審判員 高燕竹
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九日
法官助理鄧畫文
書記員張賓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