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20)最高法民申363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張某,女。
委托訴訟代理人:宋建宏,河北三和時代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齊婧儀,河北三和時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董某某,男。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董文其,男。
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董春紅,女。
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董春林,男。
再審申請人張某因與被申請人董某某、董文其,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董春紅、董春林所有權及與所有權相關權利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冀民終62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張某申請再審稱:本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六項之規(guī)定,應予再審。主要事實和理由是:(一)原審判決判令張某向董某某、董文其承擔賠償責任,突破了合伙財產的相對獨立性和債的相對性原則,適用法律錯誤。1.原審法院認定張某、董春紅、董某某、董文其之間存在個人合伙關系,案涉車輛系合伙財產,但沒有在合伙制度的框架下審理本案。2.合伙財產具有相對獨立性,區(qū)別于合伙人的個人財產。案涉車輛被認定為合伙財產,其滅失是合伙財產損失而非合伙人的個人財產損失。3.合伙財產具有獨立性,故合伙財產受到損失時,賠償對象是合伙而非合伙人。在合伙沒有進行清算、分配的情況下,原審法院直接判決張某向董某某、董文其賠償,損害了合伙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利。(二)原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張某處分案涉車輛的行為沒有任何過錯,也不需要對合伙財產損失承擔責任。1.合伙經營陷入困境,張某作為合伙人有權處分合伙財產,減少合伙損失。因案涉車輛在董某某控制下,張某只得通過自力救濟的方式控制案涉車輛,且自力救濟行為并不超過合理范圍,不存在過錯。二審判決認定張某擅自扣車損害合伙財產運營,與事實不符。2.原審判決認定“案涉車輛一直由張某控制并且導致毀損嚴重”與事實不符。案涉車輛自始至終是合伙財產,合伙沒能盡到保管義務,造成的損失屬于合伙財產損失,而不是某合伙人的個人財產損失。
本院經審查認為:原審法院在查明張某與董某某、董文其、董春紅之間系合伙關系,合伙內部因經營管理及收益分配問題發(fā)生爭議,張某強行對董某某、董文其名下正在運營的車輛予以扣押后導致車輛毀損嚴重的情況下,綜合考慮張某的行為不屬于正當行使合伙人經營管理權利的范圍,侵害了董某某、董文其正常經營的權利,案涉車輛毀損不屬于合伙期間正常經營的損失等因素,判決張某賠償其扣車行為給董某某、董文其造成的損失,并無不當。合伙人對合伙債務依法應承擔連帶責任,張某申請再審提出的原審法院在合伙沒有進行清算、分配的情況下,直接判決張某向董某某、董文其賠償損失,損害了合伙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利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張某提出的其通過自力救濟的方式控制案涉車輛并不超過合理范圍、不存在過錯的理由,于法無據。其關于案涉車輛是合伙財產,車輛損失屬于合伙財產損失,不應由其個人承擔賠償責任的理由,亦不能成立。
綜上,張某提出的再審事由均不能成立,其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六項規(guī)定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張某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萬挺
審判員 汪軍
審判員 潘杰
二〇二〇年二月十九日
法官助理王永明
書記員 **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