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20)最高法民申1511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銀川承某物業(yè)服務有限公司。住所地: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新華東街83-2號。
法定代表人:納清河,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沈向梅,該公司監(jiān)事會主席。
委托訴訟代理人:姜順義,北京德恒(銀川)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查學和,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回族,住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興慶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朝建,四川英特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銀川承某物業(yè)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承某物業(yè)公司)因與被申請人查學和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一案,不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2019)寧民終1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承某物業(yè)公司申請再審稱,請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再審本案。事實與理由:1.原審判決認定寧夏義烏商貿城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義烏公司)未歸還的款項1894.5萬元,其中轉入吳忠市建設局18409188元,用于義烏商貿城的拆遷安置費用,是履行投資協議的行為,該認定缺乏證據證明,且與現有書面轉款憑證載明部分轉款屬于借款的情況相矛盾。2.原審判決對查學和未經股東會決議擅自對外投資或將公司資金借貸造成的損失1894.5萬元承擔賠償責任不予認定,屬適用法律錯誤。
查學和提交意見認為,原審判決程序合法,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判決結果公正,承某物業(yè)公司的再審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
本院認為,本案再審審查的焦點問題是:1.原審判決對案涉1894.5萬元款項性質認定是否錯誤;2.原審判決未判令查學和承擔賠償責任有無不當。
關于案涉1894.5萬元款項性質。根據原審查明的事實及吳忠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2015)吳民商初字第19號生效判決,承某物業(yè)公司訴請的1894.5萬元款項系基于履行合法有效的《項目合作投資協議書》而形成。銀川福興祥和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興房產公司)與寧夏義烏公司于2001年5月8日簽訂《項目合作投資協議書》,雙方就“義烏商貿城”項目履行了協議主要內容,后因福興房產公司法定代表人查學和表示不再參與該投資項目,要求寧夏義烏公司法定代表人馬穎還款,馬穎認可,雙方遂就欠付的1894.5萬元形成借貸關系??梢姡铐椥再|的轉化系雙方基于新的意思表示而發(fā)生,但支出時屬于投資款,而非借貸資金。根據案涉華恒信會鑒字(2013)第2號《司法會計鑒定意見書》及寧夏信友會計師事務所對福興房產公司清算過程中所作《審計報告》,案涉1894.5萬元中的18409188元是2001-2002年福興房產公司在與寧夏義烏公司聯合開發(fā)“義烏商貿城”項目時投入的拆遷安置費,該款項經寧夏義烏公司和福興房產公司及承某物業(yè)公司轉入吳忠市建設局。雖然在協議簽訂前及履行過程中,雙方轉入轉出的部分款項并未明確標注用途,部分轉款憑證中記載為借款,但雙方真實意思表示為履行投資協議,實際用途亦為約定的“義烏商貿城”項目投資,故原審判決將該款項整體認定為投資款并無不當。承某物業(yè)公司關于案涉款項部分屬于借款,以及查學和擅自出借公司資金的主張無事實及法律依據,其該項申請再審理由不成立。
關于原審判決未判令查學和承擔賠償責任有無不當的問題。本案中,查學和作為承某物業(yè)公司、福興房產公司法定代表人、執(zhí)行董事,在與寧夏義烏公司簽訂《項目合作投資協議書》時,并未報請公司股東會決議。但案涉《項目合作投資協議書》簽訂時,承某物業(yè)公司尚未改制,仍系國有企業(yè),其并未提交證據證明在當時對外進行項目合作投資須經該公司股東會、董事會表決。而承某物業(yè)公司原審及申請再審期間提交的福興房產公司章程均載明執(zhí)行董事有權決定公司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的規(guī)定。且根據在案相關證據,福興房產公司全體股東對公司投資“義烏商貿城”項目知曉,直至公司注銷亦未提出異議,并在公司清算時一致通過涉及該投資余額的處理事項的清算報告。故原審判決未適用公司法有關股東會、董事會職權劃分的規(guī)定,并判決駁回承某物業(yè)公司關于查學和承擔相關賠償責任的主張,處理并無不當。承某物業(yè)公司的該項申請再審理由不能成立。
綜上,承某物業(yè)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規(guī)定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銀川承某物業(yè)服務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陳紀忠
審判員 何 波
審判員 姜遠亮
二〇二〇年六月一日
法官助理賀雙龍
書記員陳小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