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20)最高法民申1038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河南瀚港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南省鄭州新鄭綜保區(qū)申報大廳121-1房間。
法定代表人:左偉剛,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吳東波,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有西,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南省鄭州新鄭國際機場。
法定代表人:李衛(wèi)東,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竇慧靖,北京市嘉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河南瀚港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港公司)因與被申請人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機場集團)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豫民終72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瀚港公司申請再審稱,(一)被申請人為回避其違約在先的事實,提交偽造的證據。1.一審中,機場集團為了回避其違約在先的事實,在一審中稱“匝道拆除和移建由鄭州機場二期工程建設指揮部負責,是涉及政府形象工程的政府行為,并非機場集團所為”,并提交了落款為“鄭州機場二期工程建設指揮部”的《情況說明》。經申請人核查,相關工程的發(fā)包人是機場集團(二審已經提交招標評標公示),根本不是二期指揮部,機場集團并非如其所稱未參與工程;并且《情況說明》載明的匝道完工時間也與機場集團自行在二審中提交的證據《施工單位竣工報告》自相矛盾。2.二審中,認定航站樓匝道的建設主體是指揮部,讓申請人另行主張權利。明顯錯誤。除了機場集團,沒有第二個單位能夠成為航站樓匝道的建設主體。3.機場集團提交的其中兩份虛假證據。第一份是《關于T1航站樓引橋施工和GTC魯班獎驗收情況說明》中表明“關于上匝引橋,2016年5月拆除完成,2016年10月新建完成”;第二份是《橋面鋪裝報驗/驗表》,卻記載有關橋面2016年11月1日才完成橋面混凝土鋪裝,且尚未驗收。即,假定該《橋面鋪裝報驗/驗表》載明的內容屬實,則上匝道根本不可能在10月就新建完成。
(二)原判決認定的基本事實—“T1航站樓上匝道工程至遲于2016年12月20日完工”缺乏證據證明。1.二審中,機場集團提交的其中一份證據《施工單位竣工報告》顯示出具日期為2017年5月18日,且該報告為施工單位自己出具的自檢竣工報告,并非是第三方最終出具的《竣工驗收報告》。據此足以認定,相關工程的第三方竣工驗收日期,最早于2017年5月18日之后。且《施工單位竣工報告》并不能作為匝道已經工程竣工的證據。即便假定機場集團提交的《施工單位竣工報告》是真實的,據此足以證明,2017年5月18日之前,機場集團T1航站樓“上下引橋,一層道路”是在施工狀態(tài),瀚港公司免租期該是自2017年5月18日開始后計算至2018年5月18日,計租日期更該是自2018年5月18日后開始計算。2.原判認定與實地勘察所認定的事實不符。為了準確查明匝道移建對租賃物的實際影響,二審期間承辦法官至現場進行了實地勘查,確認了該匝道截至勘查當時仍然處于機場集團的管制狀態(tài),申請人車輛進入,必須申請辦理臨時通行證書,其他車輛一律禁止通行,上下匝道口被鐵鏈鎖住,且下匝道口處于逆行狀態(tài)。原生效判決書第27頁非常明確的表明:“上下匝道均有圍擋,兩端入口不通”。影響租賃物使用。一審酌定15日,二審酌定5個月,顯然不夠。因為二審勘驗現場時匝道仍處于封閉狀態(tài)。故,租金應從匝道解除封閉之日算起。
(三)機場集團方違約在先,瀚港公司享有拒付租金的法定理由,被申請人的“法定解除權”則未形成。1.原生效判決書第30頁非常明確的表明:“上下匝道的圍擋確使社會車輛不能正常駛入,給瀚港集團承租經營造成較大影響”,據此足以證明,機場集團違約在先,瀚港公司不存在違約行為。致使瀚港公司合同目的無法實現。2.《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六條規(guī)定,出租人應當按照約定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賃期間保持租賃物符合約定的用途。這是出租人的基本義務。本案客觀事實是,機場集團交付租賃物后,卻爆破移建了租賃標的物唯一的上下通道(匝道橋),施工圍擋,使得租賃物無法滿足經營使用的基本要求(原判已認定)。因此,在租賃物無法滿足正常使用的情形下,瀚港公司完全有理由要求順延租金支付期限,延長免租期。瀚港公司不存在違約行為,機場集團無權解除合同。即,合同違約方本身不應因己方違約而享有合同解除權。
(四)關于何時完成合同標的物完全交付使用,瀚港公司提交的證據足以證明機場集團持續(xù)搬遷至2017年12月19日,原審認定為2017年6月15日證據不足。實際履約中,自2016年5月15日后搬遷14次;6月17次;7月9次;8月8次;9月4次;10月8次;11月3次;12月4次。2017年1月2次;2月2次;3月4次;5月1次;6月2次;7月5次;8月1次;9月2次;10月1次;11月2次;12月2次。以法院認定的交接時間點2017年6月15日為界限,之前雙方交接79次;之后交接13次。雙方直到2017年12月19日還在交接。法院認定從2017年6月起計算租金,顯然與客觀事實不符。在承租人沒有完全或者主要占有租賃物的情況下,法院判決承租人支付完全的租金,權利義務不對等。
瀚港公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三、六項的規(guī)定申請再審。
機場集團提交意見稱,(一)案涉租賃合同約定的解除條件已經成就,二審法院判決具有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其一,被答辯人河南瀚港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港公司”)與答辯人在2016年3月26日簽訂了《鄭州航港進口(免稅)商品博覽中心項目合作合同》,就T1航站樓部分區(qū)域租賃事宜進行約定。依據該合同第9.2.3條,瀚港公司超過四十五天未繳納或補足租金的,答辯人有權解除合同。本案一審二審過程中,瀚港公司均認可在占有案涉租賃場地兩年多的時間里,未按合同約定繳納過任何租金。瀚港公司的該等行為已經構成根本違約,致使答辯人的合同目的無法實現。按照《合同法》的第九十四條二審法院支持合同解除的判決既有事實依據又有法律依據。其二,瀚港公司所稱匝道維修影響其使用的主張,缺少證據支持,不足以對抗其支付租金的義務。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瀚港公司主張其正常使用租賃物受到影響的,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否則需承擔舉證不能的相應后果。事實上,其租賃權根本沒有受到影響,這也是無論是一審還是二審,瀚港公司都未能提供任何相關證據的根本原因。從其自己提交的《關于T1航站樓及GTC商業(yè)項目第二合同年度第二合作季度場地使用費催繳通知函的回復函》亦可看出,其僅就魯班獎驗收可能影響使用提出過異議,對于匝道維修事項未提出任何異議。一審二審過程中,法院均調取了關于匝道維修的相關證據,二審法院按照“就長不就短”的原則,沒有采信匝道于2016年10月建成的說法,而是依據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陸側高架橋及市政工程(GTCSG-07)施工單位竣工報告中“于2016年12月20日完工并提前投入使用”的記載,認為匝道“至遲于2016年12月20日前完工”,并據此調整了瀚港公司免交租金的時限,充分保護了瀚港公司權益。作為承租人,瀚港公司的主要義務是支付租金。其要求再延長免租期1年沒有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理應不能得到支持。(二)瀚港公司所謂“虛假證據”的再審申請理由與事實不符,不應得到支持。其一,瀚港公司認為二審判決依據的證據屬于偽造的證據,但是卻未提供證據證明其主張,不應得到支持。其二,從瀚港公司的再審申請書可以看出,其認為《關于T1航站樓引橋施工和GTC魯班獎驗收情況說明》(以下簡稱《情況說明》)與《橋面鋪裝報驗/驗表》(以下簡稱《報驗表》)顯示的時間沖突,繼而得出證據偽造的結論,認為二審法院依據上述兩份證據認定了匝道維修時間。事實并非如此。《情況說明》顯示的匝道新建完成時間是2016年10月,《報驗表》顯示的匝道混凝土鋪裝報驗時間是2016年11月1日。根據道路工程建設的一般規(guī)律,混凝土鋪裝是道路工程建設的最后一道程序,而報驗肯定是在建設完成之后才能實施。2016年11月1日報驗,意味著最晚在2016年10月份已完成建設,否則沒法報驗。顯然,上述兩份證據時間不存在沖突和矛盾。其三,二審法院在認定匝道維修時間時,充分查明案件事實,最終既沒有依據《情況說明》,也沒有依據《報驗表》,而是依據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陸側高架橋及市政工程(GTCSG-07)施工單位竣工報告,認為匝道“至遲于2016年12月20日前完工”。因此,瀚港公司所稱二審判決根據虛假證據認定案件事實的說法不能成立。(三)瀚港公司其他再審申請理由系混淆視聽,不應得到支持。其一,瀚港公司將上述施工單位竣工報告的出具日期直接等同于施工期限,認為竣工報告系2017年5月18日出具,所以施工期限也應當是到2017年5月18日截止,完全不顧報告里面已經明確相關工程在2016年12月20日完工并投入使用的表述。其二,瀚港公司將案涉租賃物目前狀態(tài)等同于糾紛發(fā)生前的狀態(tài),認為匝道目前有圍擋,就等于匝道在整個租賃期間都有圍擋,所以應當免除租金至匝道解除封閉之日。二審法院已經根據現場勘查情況并結合其他證據,基于公平原則就匝道修建、圍擋等因素對瀚港公司的影響予以充分考慮,將一審法院認定的調減半個月租金改為調減五個月租金。在無新證據證明的情況下,二審法院上述判決并無不當。其三,瀚港公司將答辯人部分物品搬遷時間等同于租賃區(qū)域交付時間,只要有物品從案涉T1航站樓搬出,就等于雙方仍在交接。這更是與事實不符。從瀚港公司提供的鄭州機場T1航站樓物品搬出清單可以看出,瀚港公司早在2016年5月25已經成為T1航站樓現場負責單位,從T1航站樓搬出物品需瀚港公司人員簽字確認。這意味著其已經實際占有控制租賃場地。如果租賃場地沒有完成交接,答辯人作為租賃場地的所有權人,完全可以自行從T1航站樓搬出物品,無需瀚港公司人員簽字確認。此外,T1航站樓并非所有區(qū)域都是租賃區(qū)域,如果瀚港公司認為物品系從租賃區(qū)域搬出使其無法正常使用租賃場地,需舉證證明。但是一審二審中,瀚港公司均未提供證據證明該等主張。更重要的是,就場地交接時間,一審二審法院都進行了查明和回應,核查了雙方交接單的內容和時間,結合租賃標的物的主要特征及承租實際需要,最終二審法院支持了一審判決所認定的事實,認定做為租賃合同主要標的物的商業(yè)店面等物品是2016年5月底前已經完成交接,并酌定從一年免租期滿后的2017年6月15日起算租金。這一時間與前述瀚港公司證據顯示其控制租賃場地的時間相一致。不僅如此,二審法院在從2017年6月15日起算租金的基礎上,又酌定減少五個月的租金,相當于認定瀚港公司從2017年11月15日起才需支付租金。瀚港公司所謂法院認定與客觀事實不符的說法缺少證據支持。綜上,瀚港公司的再審理由缺少法律依據及事實依據,不應得到支持,懇請貴院予以駁回。
本院經審查認為,本案主要有以下爭議焦點,一是匝道工程的完工時間問題;二是涉案合同租期起算時間問題;三是機場集團是否享有合同解除權問題。
關于匝道工程的完工時間問題。本案二審中機場集團提交了AP00#-AP05#橋面鋪裝報驗/驗表、AP05#-ZQ45#橋面鋪裝報驗/驗表、竣工圖及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2017年5月18日所作的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陸側高架橋及市政工程(GTCSG-07)施工單位竣工報告(以下簡稱GTCSG-07施工單位竣工報告),最終原審法院通過對相關證據的綜合分析,認定T1航站樓上匝道工程至遲于2016年12月20日前完工。雖然原審法院認定的涉案工程完工時間與《關于T1航站樓引橋施工和GTC魯班獎驗收情況說明》記載不盡一致,但是在瀚港公司沒有證據證明《關于T1航站樓引橋施工和GTC魯班獎驗收情況說明》、《橋面鋪裝報驗/驗表》為虛假證據的前提下,不能因為法院認定的時間與上述材料反映的時間不一致就認定該兩份證據為虛假證據。GTCSG-07施工單位竣工報告的作出時間為2017年5月18日,但該時間并不絕對等同于完工時間,與“2016年12月20日完工并提前投入使用”也并不矛盾。因此,原審法院認定案涉匝道至遲完工的時間并不缺乏證據證明。
關于涉案合同租期起算時間問題。原審查明,2016年3月26日雙方簽訂《鄭州新港進口(免稅)商品博覽中心項目合作合同》,同年5月10日開始陸續(xù)交接,至5月23日完成了商業(yè)店面、新聞發(fā)布廳、會商室、機房、中央處埋器等標的物交接,7月18日前完成國內到達機房交接,2017年12月19日前搬離部分安檢機配件、電子屏、地毯、展架、UPS等。本案中,作為租賃合同主要標的物的商業(yè)店面等在2016年5月底前己完成交接,雖然一直持續(xù)到2017年12月份仍在進行有關物品、設備的搬遷,但這些物品、設備的搬遷對瀚港公司的裝修、招商并不產生實質影響。合同約定租期自2016年5月15日起算,但原審法院考慮到交接的持續(xù)性,按照租賃標的物的主要特征及承租實際需要,酌定本案從2016年6月15日起算租期,并按此期滿后的2017年6月15日起算租金既考慮到了客觀情況,也兼顧到了雙方利益。因此,原審酌定從2017年6月15日起算租金并無不妥。雖然匝道并非涉案租賃范圍,但原審法院亦是考慮到匝道施工對瀚港公司經營的影響程度,酌定減少五個月租金,亦符合公平原則。此外,原審法院勘查發(fā)現,T1航站樓二樓室內大廳處于空置狀態(tài),內有瀚港公司部分簡單裝修,表明瀚港公司并未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履行自身的裝修及招商培育工作,并且在2016年12月瀚港公司曾在T1航站樓舉辦過博覽會,在此情形下,瀚港公司再審主張免租期應自2017年5月18日至2018年5月18日既無合同依據,也會導致機場集團的合同權利無法得到保護。
關于機場集團是否享有合同解除權問題。雙方簽訂的《鄭州新港進口(免稅)商品博覽中心項目合作合同》第9.1條約定:“......除第一年度按照本合同約定條件免收費用外,其他年份按照‘先繳后用’的原則提前支付費用,乙方應按本合同約定按時、足額支付至甲方指定銀行賬戶”,第9.2.3條約定:“乙方未近期繳納費用的……超過四十五日仍未繳納或補足的,甲方有權解除合同”。但合同免租期到期后,機場集團從2017年5月直至2018年4月連續(xù)向瀚港公司催繳應繳費用,但瀚港公司一直未足額支付,致使機場集團的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瀚港公司若認為設備搬遷、匝道施工、評獎驗收等影響了其合同的履行,應按照合同21.1的約定“本合同履行過程中,如需變更,須經雙方書面確認”的方式進行,而不能拒絕支付合同約定的各項費用,并且雙方在履行《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GTC)合作合同》中,亦是通過上述方式對計租面積進行了變更。在瀚港公司占有數萬平米場地長達兩年之久,且經過多次催要仍拖欠巨額費用的情況下,原審法院認為“瀚港公司的上述行為己構成根本違約,機場集團依法享有合同解除權”并無不當。
綜上,瀚港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guī)定的應當再審情形。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河南瀚港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萬會峰
審判員 張淑芳
審判員 謝 勇
二〇二〇年四月十五日
書記員 劉依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