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申6369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反訴原告,二審被上訴人):江蘇潤通海運有限公司。住所地: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qū)幸福新城29號樓318室。
法定代表人:劉步松,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兼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任娟,北京市盈科(南通)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反訴被告,二審上訴人):鹽城長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住所地:江蘇省射陽縣特庸鎮(zhèn)金山工業(yè)園區(qū)內(nèi)3號。
法定代表人:陳寧,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顧永景,江蘇國磊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江蘇潤通海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通公司)因與被申請人鹽城長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源公司)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鄂民終1152號民事判決(以下簡稱原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
潤通公司申請再審,請求:撤銷原判決,改判維持一審判決;本案二審訴訟費用由長源公司承擔。事實與理由:(一)原判決以潤通公司存在過錯為由酌定其承擔相應滯期費,缺乏事實依據(jù)。首先,潤通公司并不存在因所謂瞞報吃水致靠泊計劃取消之過錯。雖然潤通公司存在瞞報船舶吃水的行為,但是取消靠泊計劃并非瞞報吃水所造成的結果,而是因鹽城海事局對船舶吃水管理限制所致。故無論是否瞞報吃水,原定的靠泊計劃均會被取消。其次,長源公司作為托運人在卸貨港負有聯(lián)系港口方,安排安全泊位使船舶盡快卸貨的義務。如因卸貨港泊位受限無法靠泊卸貨,長源公司則負有減載以使船舶盡早離港的義務。潤通公司作為承運人不負上述義務,其對滯期不存在所謂過錯。(二)滯期費的計算錯誤。首先,長源公司自愿承擔2017年10月18日22時之前的滯期費,無需二審法院再酌定其承擔該區(qū)間的滯期費。否則,即意味著潤通公司還應承擔2017年10月18日22時之前的費用。其次,原判決計算的滯期時間沒有將裝貨港的裝貨時間48.2小時計算在內(nèi),潤通公司承擔滯期損失的時間實際為62.7小時(14.5+48.2),而非原判決認定的14.5小時,遠遠加重了潤通公司的責任。
長源公司辯稱,潤通公司的再審申請及理由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guī)定的情形,應予駁回。首先,鹽城海事局(指揮中心)的情況說明和大豐港的3份說明,已確認“潤通6”輪靠泊計劃取消的原因是該輪吃水超過13.50米。潤通公司向海事局謊報瞞報案涉船舶吃水存在過錯。其次,潤通公司在裝貨港裝載完畢封倉啟航前已知“潤通6”輪吃水超過大豐港13.50米的限制,但未告知長源公司;水尺計重報告雖制作于2017年10月5日,但潤通公司于2017年10月23日才向長源公司披露水尺計重報告的內(nèi)容。再次,潤通公司以船舶“適航”說明其“適泊”,故意混淆概念。船舶適載、適航、適泊是承運人的義務,泊位是否安全與船舶吃水無關。
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根據(jù)潤通公司申請再審的請求和理由、長源公司的答辯意見,本案的審查重點為:潤通公司對于“潤通6”輪發(fā)生滯期是否應當承擔責任及其范圍。
首先,關于承運人潤通公司對滯期是否應當承擔責任的問題。關于案涉“潤通6”輪在卸貨港發(fā)生滯期,究其原因實系海事部門因船舶吃水存疑拒絕該輪靠岸,導致靠泊卸貨計劃改變;靠泊卸貨延誤后又逢天氣因素導致港口封港,以致滯期加劇??梢姲干娲耙虺运畣栴}無法按計劃靠泊卸貨系滯期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據(jù)原判決查明的事實,潤通公司在裝貨港時就已經(jīng)知道大豐港吃水最大為13.50米,而當時“潤通6”輪實際吃水為13.76米,為不影響靠泊卸貨該公司按13.50米填報。卸貨港海事部門對船舶吃水管理限制是客觀的要求,潤通公司在明知該要求的情況下并未與長源公司積極協(xié)商以解決可能發(fā)生的靠泊問題,反而刻意瞞報案涉船舶的實際吃水,導致“潤通6”輪被海事管理部門拒絕進港靠泊,潤通公司對此結果的發(fā)生不無過錯,其有關該結果系由海事部門對船舶吃水管理限制所致的主張不能成立。長源公司作為托運人固然負有在卸貨港提供安全泊位等義務,但潤通公司在案涉船舶抵達大豐港錨地并得知該輪因吃水問題不能按期靠港后,雖多次向長源公司發(fā)函主張滯期費,但并未就超吃水事宜進行過告知或協(xié)商,亦不無過錯。綜上,原判決在綜合考慮潤通公司與長源公司對船舶因吃水問題無法靠泊之過錯的基礎上,認定潤通公司對滯期承擔相應責任并無不當。
其次,關于滯期費的計算是否有誤的問題。因潤通公司與長源公司對船舶滯期均有過錯,其雙方應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在長源公司明確表示自愿承擔自2017年10月7日至10月18日首次靠泊計劃取消前的滯期費的情況下,原判決酌定潤通公司承擔10月18日22時之后的滯期費,并無不當。潤通公司有關其實際承擔了10月18日22時之前滯期損失的主張沒有事實依據(jù)。10月18日22時系雙方各自承擔滯期費用的分界點。原判決在表述10月18日22時之后應當由潤通公司自行負擔損失的滯期時間時,確實未扣除48.2小時的裝貨時間。但該48.2小時亦未從長源公司應當承擔責任的時間段中扣除,可見該計算瑕疵并不影響原判決最終認定長源公司就10月18日22時之前的滯期而應向潤通公司支付的費用,即潤通公司應得的滯期費實際上并未減少,本案不存在加重其責任的情況。綜上,潤通公司有關滯期費計算錯誤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潤通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guī)定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江蘇潤通海運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李桂順
審判員 陳宏宇
審判員 王蓓蓓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法官助理任玲
書記員王瀚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