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申3544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鐘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林志明,北京市佳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阿某某(廣西)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欽州保稅港區(qū)二號路東面、東海路西面、港區(qū)二大街北面。
法定代表人:林幸靜。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林幸靜,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臺灣地區(qū)居民,住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欽州保稅港區(qū)。
再審申請人鐘某某因與被申請人阿某某(廣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某某公司)、林幸靜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2018)桂民終51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
鐘某某申請再審稱:(一)關于林幸靜是否為還款主體的問題。雖然借款合同系阿某某公司與鐘某某簽訂,但林幸靜實際控制阿某某公司,無法確認雙方的借貸行為是公司行為還是個人行為。阿某某公司與林幸靜財產存在混同,林幸靜應承擔還款責任。(二)關于借款本息數(shù)額的問題。1.鐘某某提交了新的證據(jù)證明阿某某公司、林幸靜另向鐘某某借款582.724萬元,加上原審認定的847萬元的借款本金,可確認阿某某公司、林幸靜共計向鐘某某借款1429.724萬元。2.基于1429.724萬元這一借款總額,計算至2017年2月9日的借款利息總計為1248.1502萬元,具體為:(1)2014年4月1日出借430萬元的利息為445.05萬元(430×36%×2+430×36%÷360×315);(2)2014年9月18日出借230萬元的利息為198.95萬元(230×36%×2+230×36%÷360×145);(3)2014年10月20日出借187萬元的利息為155.584萬元(187×36%×2+187×36%÷360×112);(4)2014年10月20日出借212.724萬元的利息為176.9862萬元(212.724×36%×2+212.724×36%÷360×112);(5)2015年2月10日出借370萬元的利息為266.4萬元(370×36%×2)。以上共計1248.1502萬元。因此,被申請人尚欠的借款本息為2677.8742萬元(1429.724萬元+1248.1502萬元),扣除已經支付的1877.12萬元,阿某某公司、林幸靜尚欠鐘某某800.7542萬元。雙方對債權債務進行過三次結算,鐘某某對最后一次結算后拖欠的借款本息提起訴訟符合規(guī)定,二審法院對雙方已結算過的債權債務金額進行核算不當。(三)關于阿某某公司用于抵押的房屋優(yōu)先受償權問題。阿某某公司在借款時,以其房地產作為抵押擔保,雙方簽訂了抵押合同并辦理了抵押登記?,F(xiàn)阿某某公司無法按約定償還借款本息,鐘某某可依據(jù)合同約定對抵押物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綜上所述,二審判決對本案實際借款金額的認定與事實不符,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的規(guī)定,請求再審本案。
阿某某公司、林幸靜未提交意見。
本院經審查認為,結合鐘某某的申請再審事由和原審查明的事實,本案再審審查的爭議焦點為:(一)林幸靜是否為本案還款主體;(二)本案借款本息數(shù)額應如何確定。
一、關于林幸靜是否為本案還款主體的問題
經審查,案涉《房產抵押借款合同》載明的借款人/抵押人為阿某某公司,合同約定的借款用途為阿某某公司商貿流動資金,阿某某公司指定林幸靜的個人銀行賬戶為收款賬戶。林幸靜并非《房產抵押借款合同》的相對方,其作為阿某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房產抵押借款合同》上簽字系履行職務行為,不能視為其作出與阿某某公司共同借款的意思表示。雖然林幸靜以個人賬戶收取了借款,但此舉系基于合同約定,且鐘某某未能提供證據(jù)證明案涉借款實際由林幸靜使用,故本案不能認定林幸靜與阿某某公司共同借款的事實。鐘某某主張阿某某公司的財產與林幸靜的個人財產存在混同。經查,林幸靜并非阿某某公司的股東,阿某某公司以林幸靜的賬戶接收及償還借款的行為也不足以證明阿某某公司的財產與林幸靜的個人財產存在混同。故二審判決未將林幸靜認定為還款主體并無不當。
二、關于本案的借款本息數(shù)額應當如何確定的問題
再審審查過程中,鐘某某提出另有582.724萬元借款本金應予認定,為此向本院提交了三組證據(jù)。第一組證據(jù):農業(yè)銀行進賬單、工商銀行進賬單、付款證明書、營業(yè)執(zhí)照、身份證復印件、結婚證,擬證明鐘某某委托妻子覃鳳嬌的公司于2014年10月20日轉賬借款76.63萬元給被申請人;第二組證據(jù):農業(yè)銀行結算業(yè)務申請書、付款證明書、身份證復印件,擬證明鐘某某委托陳俊清于2014年10月20日轉賬借款50萬元給被申請人;第三組證據(jù):農業(yè)銀行流水,擬證明鐘某某于2014年10月20日轉賬借款86.094萬元給被申請人、于2015年2月10日轉賬借款370萬元給被申請人。經審查,上述證據(jù)均形成于鐘某某起訴之前,但鐘某某未在原審中提交,也未主張相應借款事實并提出相應訴訟請求,現(xiàn)其在再審審查階段請求阿某某公司、林幸靜對上述證據(jù)所涉款項承擔償還責任,屬于提出新的訴訟請求,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百零五條第一款“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應當圍繞再審請求進行。當事人的再審請求超出原審訴訟請求的,不予審理;符合另案訴訟條件的,告知當事人可以另行起訴?!敝?guī)定,本院對其此請求不予審查,對于上述證據(jù)所涉款項,鐘某某可另行通過合法途徑主張權利。關于尚欠借款本息的認定?!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卑干妗斗慨a抵押借款合同》約定借款月利率2%、擔保費月2%、業(yè)務咨詢及勞務費月1%,已超出法律規(guī)定的利率上限。雖然鐘某某與阿某某公司對前期借款本息進行過結算,但對超過年利率24%部分的利息,法律不予保護,故仍應結合最初借款本金及還款情況進行審查。2014年4月1日至2017年2月9日(阿某某公司最后一次歸還本息之日),阿某某公司向鐘某某還款共計1877.12萬元,已經超過了案涉借款按年利率24%計算的本息數(shù)額,故二審判決據(jù)此駁回鐘某某關于借款人應償還借款本息及對抵押物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的訴訟請求,于法有據(jù)。
綜上,鐘某某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項規(guī)定的情形。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鐘某某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高燕竹
審判員 劉少陽
審判員 楊 蕾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十六日
法官助理王智鋒
書記員黃慧航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