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申3383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蛟河市陽某供熱有限公司,住所地吉林省蛟河市長安街長政委(蛟河大街**)。
法定代表人:李世權,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馮業(yè)濤,北京市里仁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蛟河市鑫泰供熱有限責任公司,住所,住所地吉林省蛟河新區(qū)南京路南大道以西、世紀路以北、濱河東路以東。
法定代表人:蘇文鑫,該公司總經理。
再審申請人蛟河市陽某供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某公司)因與被申請人蛟河市陽某鑫泰供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鑫泰公司)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吉民終18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陽某公司申請再審稱:(一)鑫泰公司已接受陽某公司交付的濱河換熱站的土地、供熱房產、供熱設備、供熱管線并自2008年8月使用至今,雙方已構成事實買賣合同關系,陽某公司有權要求鑫泰公司支付價款并支付違約金,一、二審法院認為雙方未達成買賣合意系認定事實缺乏證據證明。按照蛟河市政府的安排,鑫泰公司客觀上有必要收購濱河換熱站的土地、供熱房產、供熱設備、供熱管線;蛟河市人民政府[2009]4號會議紀要顯示,鑫泰公司并未明確反對與陽某公司協(xié)商收購陽某公司所建換氣站及配套設施(包括土地和設備);鑫泰公司接受換熱站及配套設施后,蛟河市建設局于2008年9月10日委托中介機構對上述資產進行評估,作價9367951元。鑫泰公司以接受并長期占用交易標的這一行為實際接受了陽某公司的交付,雙方已經從事實上形成了買賣合同關系。(二)一、二審法院認定雙方未達成買賣合意系適用法律錯誤。1.本案中,雙方的交易標的明確具體,在雙方未就交易標的達成一致的情況下,蛟河市建設局委托中介機構進行了評估,交易價款也已經明確確定,雙方已經形成買賣合同關系。原審法院的認定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的規(guī)定。2.即便原審法院認為雙方從未有過案涉標的的買賣合意,在陽某公司認為已經將案涉標的出賣給了鑫泰公司,鑫泰公司已經接受的情況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條的規(guī)定,也能推定雙方存在訂立合同的意愿,而不能以鑫泰公司企圖逃避付款義務而違背事實刻意否認雙方存在買賣合意為由認定雙方合意不存在。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印發(fā)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的通知》第三條第五項的規(guī)定,即便原審法院認為陽某公司主張的買賣合同關系不成立,也應當按照查明的雙方存在的法律關系的性質在結案時作出判決,而不應當徑行駁回陽某公司的訴訟請求。原審法院判決駁回陽某公司的訴訟請求,并暗示陽某公司另行起訴,違背了訴訟經濟原則,不利于及時正確發(fā)揮司法判決的定紛止爭功能。4.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三十五條第一款,一、二審法院根據查明的案件事實認為陽某公司和鑫泰公司未達成買賣合意,應當依照查明的法律關系的性質向陽某公司釋明,要求陽某公司依據雙方的實際法律關系性質變更訴訟請求,但是一、二審法院怠于向陽某公司釋明,認為雙方不構成買賣合同關系,徑直駁回陽某公司的訴訟請求,違反上述規(guī)定。5.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四項、第一百零五條,一、二審法院根據陽某公司提供的證據,結合濱河換熱站相關供熱經營區(qū)域已經由蛟河市政府交給鑫泰公司經營、鑫泰公司已經實際使用達十一年之久和蛟河市政府深度參與雙方本次交易的現實情況,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經驗法則對案件事實作出正確認定。但一、二審法院對上述情況不予考慮,機械地以鑫泰公司不認可和雙方無書面交接手續(xù)為由認定雙方不存在買賣合意,損害了陽某公司的合法權利。(三)一、二審法院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鑫泰公司自2008年8月至今一直在使用案涉土地、供熱房產、供熱設備和供熱管線,這是客觀事實。一審法院卻另查明事實認定“自2008年秋天開始,鑫泰公司占有使用濱河換熱站的換熱房屋,辦公樓未使用”和“現換熱房屋室內設備非陽某公司購買”,一、二審法院認定該事實的證據并未經雙方質證。綜上所述,一、二審判決認為陽某公司和鑫泰公司不存在買賣合意,屬認定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和法律錯誤,且認定部分事實的證據未經雙方質證。綜上,陽某公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四、六項的規(guī)定申請再審。
被申請人鑫泰公司提交書面意見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陽某公司申請再審的理由均不成立,請求依法駁回其再審申請。
本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陽某公司主張其與鑫泰公司形成買賣合同關系并據此要求鑫泰公司支付轉讓款10165703元及利息,應當對其與鑫泰公司之間存在合同關系承擔舉證證明責任。然而陽某公司未能提供相關合同文本,其提交的蛟河市政府[2009]4號會議紀要雖載明“陽某供熱公司所建的換氣站及配套設施(包括土地和設備)由鑫泰公司與陽某供熱公司協(xié)商收購”,但不足以證明陽某公司曾與鑫泰公司就買賣案涉換熱站及配套設施進行磋商,更不能證明雙方就此達成合意。原判決認定陽某公司基于買賣合同關系要求鑫泰公司給付轉讓款及利息的訴請缺乏事實與法律依據,并無不當。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判決、裁定結果錯誤的,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六項規(guī)定的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一)適用的法律與案件性質明顯不符的;(二)確定民事責任明顯違背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律規(guī)定的;(三)適用已經失效或者尚未施行的法律的;(四)違反法律溯及力規(guī)定的;(五)違反法律適用規(guī)則的;(六)明顯違背立法原意的”。陽某公司以原審法院未依職權向其釋明并要求其變更訴訟請求為由主張原判決適用法律錯誤,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六項規(guī)定的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情形,對其該項再審申請事由,本院不予審查認定。陽某公司關于原審法院認定“鑫泰公司自2008年8月至今一直在使用案涉土地、供熱房產、供熱設備和供熱管線”等事實的證據未經雙方質證的申請再審理由,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認定。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蛟河市陽某供熱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余曉漢
審判員 宋春雨
審判員 丁俊峰
二〇一九年八月二十九日
法官助理李賽敏
書記員紀微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