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申1878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反訴原告,二審上訴人):漯河匯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qū)人民西路東風巷**號院。
法定代表人:張紹周,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韓志剛,河南藍標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反訴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河南省長江建設實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南省林州市原康鎮(zhèn)政府院內(nèi)南**樓。
法定代表人:李皎杰,該公司董事長。
再審申請人漯河匯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源公司)因與被申請人河南省長江建設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豫民終1444號民事判決(以下簡稱二審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
匯源公司申請再審稱,(一)本案二審判決認定工程價款數(shù)額錯誤。1.門面房前道路硬化及垃圾拆除清運項目費用117333.41元不應計入工程款,長江公司沒有按圖紙和要求施工,沒有匯源公司簽證,屬于長江公司擅自施工。2.涉案工程1至4號樓室外給排水、道路及零星拆除配套工程款739038元不應當計入工程款,該部分工程長江公司沒有完成施工、交工。道邊石、井圈、井蓋、灌瀝青沙等沒有施工。3.監(jiān)理人簽證的工程費用905316.71元不應當計入工程款,現(xiàn)場監(jiān)理的職權是監(jiān)督工程質(zhì)量,無權增加、變更工程量。匯源公司沒有簽證,施工內(nèi)容不真實。4.涉案工程1至4號樓挖土方工程款61890.37元不應當計入工程款,挖土方是以前的施工隊施工,匯源公司已經(jīng)支付完畢,不應再重復支付。5.施工現(xiàn)場簽證單部分141081.43元不應當計入工程款,長江公司未提供相應簽證。
(二)漯河匯審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審公司)鑒定的工程價款費用為19466460.6元明顯過高。其中1至4號樓塑鋼中空窗、單玻璃沒有按圖紙施工,鑒定意見按圖紙定價為212元/㎡,比市場詢價155元高出57元,鑒定過程中存在無端增加工程量情形,二審判決未予剔除明顯不當。
(三)二審判決判令匯源公司按月息1.5%向長江公司支付保證金3500000元的利息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四)《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以下簡稱承包合同)如果為無效合同,是自始無效,不僅關于工期的約定對當事人喪失約束力,合同中其他條款也應無效,二審判決適用對長江公司有利的合同條款進行判決,顯失公平。
(五)涉案建設工程并未經(jīng)竣工驗收并達到合格標準。因沒有收到長江公司提交的工程驗收報告、完整的施工資料,沒有交工,且1至4號樓地下室漏水等存在嚴重質(zhì)量問題,需要逐項整改返工修復,造成涉案工程沒有進行驗收。2013年1月31日的驗收是分戶初驗,不是主體竣工驗收。組織竣工驗收、質(zhì)量監(jiān)督、備案是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職責,二審認定涉案工程經(jīng)竣工驗收并質(zhì)量合格,屬于越權。
(六)長江公司未向匯源公司交房、交鑰匙、交資料,涉案工程存在嚴重質(zhì)量問題,導致匯源公司蒙受巨大經(jīng)濟損失,長江公司應予賠償,并對工程質(zhì)量問題予以整改。本案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進行再審。
長江公司提交答辯意見稱,匯源公司的再審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guī)定的再審條件,應依法駁回匯源公司的再審申請。一、本案二審判決認定匯源公司應向長江公司支付工程款4393822.82元正確。匯源公司再審申請書中提出的5項應扣除的工程款項目系重復一、二審主張,沒有新的事實和理由,不應予以支持。二、匯審公司出具的鑒定意見符合法律規(guī)定,不存在明顯過高的情形。三、本案二審判決已經(jīng)糾正了一審判決關于涉案350萬元系借款的認定,并按履約保證金認定利息,匯源公司該理由不能成立。四、本案二審判決依據(jù)匯源公司在《交工驗收證書》上簽字、蓋章的行為,認定涉案工已竣工驗收合格,符合法律規(guī)定,匯源公司主張涉案工程未竣工驗收合格,不能成立。五、匯源公司要求賠償?shù)姆丛V請求無事實及法律依據(jù),二審判決予以駁回正確。
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匯源公司的再審申請理由不能成立。理由如下:
一、關于涉案工程是否竣工驗收合格的問題。根據(jù)查明事實,涉案工程已于2013年1月31日由匯源公司、長江公司及設計單位、監(jiān)理單位共同進行竣工驗收,驗收意見明確寫明“該工程評為合格”,四方負責人員亦在該《交工驗收證書》簽字、蓋章確認。匯源公司作為涉案工程建設單位在《交工驗收證書》上簽字、蓋章的行為表明其認可涉案工程已竣工驗收合格,二審判決據(jù)此認定涉案工程已竣工驗收合格并無不當。匯源公司主張竣工驗收應由行政單位組織開展,系混淆了竣工驗收和備案竣工驗收概念,備案竣工驗收屬于行政行為,并不產(chǎn)生民事上的竣工驗收效力。匯源公司主張該竣工驗收屬于分戶竣工驗收,因《交工驗收證書》交工簡要說明部分明確載明“該工程于2011年4月1日正式開工,于2013年1月20日竣工?,F(xiàn)已具備交工條件,工程質(zhì)量符合法律、法規(guī)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條文、設計文件及施工合同要求”,足以表明涉案工程系整體竣工驗收,因此匯源公司主張涉案工程未竣工驗收合格的再審申請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信。
二、關于二審判決認定涉案工程價款數(shù)額是否正確的問題。涉案工程造價系匯審公司依據(jù)合同約定的工程價款結算方法,在充分考慮雙方意見基礎上做出,塑鋼中空窗、單玻璃的價格,亦是匯審公司依據(jù)經(jīng)長江公司與匯源公司簽字確認的現(xiàn)場勘查記錄作出,二審判決將相關鑒定意見作為認定本案工程價款的證據(jù)并無不妥,匯源公司主張工程價款明顯過高,并未提供充分證據(jù)推翻相關結論,對其申請理由本院不予支持。匯源公司主張門面房前路面硬化及拆除垃圾清運項目117333.41元不應計入工程價款,經(jīng)查,該部分屬于承包合同第1.3條約定的工程范圍,而且匯源公司提供的2013年7月25日的100000元的收據(jù)上,明確寫明是“民主路平安小區(qū)室外修路款”,匯源公司負責人還在該收據(jù)右上角簽批“同意”字樣,證明匯源公司對該部分工程款是認可的。匯源公司主張1至4號樓室外給排水、道路及零星拆除配套工程款739038元不應計入工程價款,因匯源公司并未提交足以反駁鑒定意見的理由,也未提交相應證據(jù)證明該部分工程系他人完成,其主張本院不予采信。關于匯源公司主張的有監(jiān)理人簽證的工程費用905316.71元因沒有匯源公司簽章而不應計入工程造價的問題,經(jīng)查,雙方在承包合同工程結算方法條款中約定“依據(jù)施工圖紙及現(xiàn)場簽證(甲方或監(jiān)理)”,因此有監(jiān)理單位簽證的亦應符合雙方約定,該部分工程費用905316.71元應計入工程造價。關于1至4號樓挖土方工程款61890.37元部分,二審判決依據(jù)雙方承包合同第11.3條“甲方允許乙方無償使用現(xiàn)場臨時房屋和有關設施,已完成土方工程量不扣除工程款”的明確約定,對匯源公司要求扣除該61890.37元不予支持并無不當。關于施工現(xiàn)場簽證單部分141081.43元,長江公司鑒定期間已提交相應簽證,并經(jīng)匯源公司質(zhì)證,故本院對匯源公司關于長江公司未提交該部分簽證,并要求將該部分141081.43元扣除的主張不予支持。綜上,匯源公司關于二審判決認定工程價款過高未剔除相關費用的申請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三、關于3500000元保證金應否按1.5%月息計算利息的問題。本案中,匯源公司對應退還長江公司交納的3500000元保證金未提出異議,僅主張不應按1.5%月息計算利息。經(jīng)查,承包合同第7.1條對返還3500000元條件作了約定,即在長江公司施工至多層樓一樓一層封頂時,匯源公司在支付工程進度款同時退還全額保證金。承包合同第7.3條對匯源公司不能按時退還保證金應按月息1.5%支付利息進行了約定。涉案工程已竣工驗收并交付使用,但匯源公司仍未退還保證金,明顯違反雙方關于保證金退還條件的約定。雖然涉案承包合同無效,但在涉案工程驗收合格并參照承包合同計付工程價款情形下,雙方關于保證金的相關約定亦屬于法院處理保證金的重要參考,且因匯源公司未及時如約退還長江公司保證金,長江公司因此產(chǎn)生了損失,二審法院參照承包合同第7.2條判決匯源公司按月息1.5%支付3500000元利息,并無不當。
四、關于長江公司應否賠償匯源公司損失的問題。因涉案工程已竣工驗收合格,且匯源公司并未舉證證明涉案工程存在嚴重質(zhì)量問題,亦未舉證因此而造成的損失情況,因此二審判決駁回匯源公司要求長江公司承擔賠償責任的請求,并無不妥,匯源公司相關再審申請理由不能成立。
綜上,匯源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規(guī)定的情形。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漯河匯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包劍平
審判員 朱 燕
審判員 謝 勇
二〇一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法官助理陳其慶
??????????????????????????? 書記員王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