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18)最高法民再230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中國鐵路物資廈門鋼鐵有限公司,住所地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qū)塔埔東路**號**層**、**單元。
法定代表人:劉松,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莉,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倩,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寧德市港務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福建省寧德市東橋大道**號九龍商城)3-E、4-E。
法定代表人:楊立功,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卓文彬,上海建緯(福州)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靜,北京市實現(xiàn)者律師事務所律師。
一審第三人:福安市良興機電有限公司,住所地福建省福安市坂中工業(yè)區(qū)興達路**號。
法定代表人:吳春良,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梁忠,福建正聯(lián)律師事務所律師。
一審第三人:福建省大眾金屬有限公司,,住所地福建省福安市賽岐羅江里巷
法定代表人:吳瑋,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梁忠,福建正聯(lián)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中國鐵路物資廈門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公司)因與被申請人寧德市港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務公司)、一審第三人福安市良興機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良興公司)、一審第三人福建省大眾金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公司)倉儲合同糾紛一案,不服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2015)閩民終字第6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于2017年3月8日作出(2016)最高法民申24號民事裁定,提審本案。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了本案。再審申請人中鐵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劉松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莉、張倩,被申請人港務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卓文彬、劉靜,良興公司、大眾公司共同委托代理人梁忠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中鐵公司再審請求:1.撤銷二審判決;2.發(fā)回重審或改判支持中鐵公司全部訴訟請求,即判令港務公司向中鐵公司交付保管的鋼材11793.64噸,或賠償中鐵公司損失47142767.76元;3.本案所有訴訟費用、保全費用由港務公司承擔。主要事實和理由:二審判決推定港務公司對剩余11793.64噸鋼材放貨給良興公司已經(jīng)事實上征得中鐵公司認可,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一、港務公司是否違約應以《倉儲保管合同》為依據(jù),與提貨人、買受人是否一致等案外因素無必然聯(lián)系。二審判決以此為基礎推定中鐵公司同意港務公司無單放貨,無法律依據(jù)。二、二審判決以中鐵公司、港務公司及良興公司以往個別貿(mào)易中存在先放貨后收款的情形,佐證本案中中鐵公司認可港務公司對案涉貨物無單放貨,實屬牽強。(一)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的買賣關系與本案中鐵公司與港務公司之間倉儲保管關系屬于兩個獨立的法律關系,無論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的貿(mào)易模式是先放貨還是先收款,均不影響本案港務公司履行倉儲保管合同約定的見單放貨的義務。(二)即使在二審判決所據(jù)以推論的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履行《銷售合同》(02051204123501號)過程中,中鐵公司也簽發(fā)了書面提貨單(2012年11月7日),港務公司是見單后才放貨的。三、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大眾公司達成的《協(xié)議書》《抵押合同》屬于另外的法律關系,與本案無關。二審判決以此佐證中鐵公司對港務公司在履行《倉儲保管合同》過程中的放貨行為并無異議,是錯誤推定。正是因為港務公司的無單放貨行為,導致中鐵公司遲遲未能收取貨款的被動局面?!秴f(xié)議書》《抵押合同》的簽訂是為了督促良興公司對《銷售合同》的履行,是事后補救措施,無論良興公司最終是否履行了《銷售合同》,均不能免除港務公司違約放貨責任。四、港務公司將貨物轉(zhuǎn)存至第三人大眾公司,也屬違反《倉儲保管合同》的行為,二審判決忽略了此事實。正是由于港務公司未能盡到親自、妥善保管職責,導致貨物被良興公司提走,給中鐵公司帶來損失。
港務公司辯稱,中鐵公司的債權完全可以通過行使抵押權的方式獲得,但又基于同一標的物起訴要求港務公司承擔,主張雙重權利,不應得到支持。一、《倉儲保管合同》雖約定港務公司承擔貨物滅失損失,但約定倉儲費用由良興公司支付,根據(jù)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簽訂的7份《鋼材銷售合同》約定,貨物損毀、滅失風險自合同訂立時起轉(zhuǎn)移由良興公司承受。二、良興公司同意承擔,并已與中鐵公司達成一致,中鐵公司沒有理由再要求港務公司承擔。良興公司已出具《說明函》,并與大眾公司共同出具《確認函》,確認港務公司保管的21709.06噸鋼材由其關聯(lián)公司提取使用。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已簽訂《協(xié)議書》確定了欠付貨款數(shù)額,并與大眾公司簽訂《抵押合同》,大眾公司已將名下工業(yè)用地和房產(chǎn)作為抵押物提供擔保。三、良興公司已支付全部貨款,并未給中鐵公司造成損失。良興公司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12日,共計向中鐵公司支付132227075.4元,而7筆銷售合同涉及金額共93499998.92元。四、如果中鐵公司認為自己有損失,系自身原因造成,與港務公司無關。良興公司從銀行獲得26624000元、29776000元兩筆貸款后,向中鐵公司支付了貨款,中鐵公司作為貸款保證人,在貸款到期后退回銀行貸款保證金賬戶,是履行擔保責任,是支付給銀行的保證金,并非退還良興公司的保證金,系另外的擔保法律關系,與本案無關,是造成所謂損失的直接原因。上述事實對本案有重要影響,港務公司在原審中向法院申請調(diào)取兩筆貸款相關合同及憑證資料,但原審法院未調(diào)取。五、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中鐵公司一審中自認已提貨并已付款的鋼材為14833.72噸,包括有提貨單的9915.42噸,及其補充證據(jù)《唐山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貨物交接清單》中的4918.3噸,因此中鐵公司自認的未提貨數(shù)量為6875.34噸,而非一審判決的11793.64噸。六、中鐵公司并非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履行,認可非提貨單形式的提貨,也認可先提貨后付款的行為。有4918.3噸貨物所附提貨證據(jù)為《唐山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貨物交接清單》,而非約定的提貨單??鄢嶝泦魏徒唤忧鍐蔚奶嶝?,剩余6875.34噸是中鐵公司以電話通知的方式提走的。有1874.69噸貨物的付款時間為2012年11月22日,提貨日期為2012年11月7日,系先提貨后付款,而非銷售合同約定的付款后提貨。
良興公司、大眾公司認為,本案雖是倉儲合同糾紛,但是基于買賣合同之后才有倉儲合同,中鐵公司和良興公司訴訟之前達成的《協(xié)議書》對雙方之間的貨款明確結算,共3700余萬元,大眾公司也同意提供擔保,不存在中鐵公司所稱貨物丟失情況。
中鐵公司一審訴訟請求:1.判令港務公司交付中鐵公司交由港務公司保管的鋼材11793.64噸;2.若港務公司無法交付上述鋼材,則港務公司應向中鐵公司賠償損失47142767.76元;3.案件受理費、保全費由港務公司承擔。
一審法院查明:2011年11月15日,中鐵公司與港務公司簽訂一份《倉儲保管合同》,合同約定:中鐵公司委托港務公司倉儲保管貨物帶鋼,存放地點為港務公司所屬倉庫,計費標準為吊裝費每噸13元,監(jiān)管費每噸5元,費用由中鐵公司指定的買方良興公司支付給港務公司。合同有效期為2011年11月15日至2012年11月15日,如超出有效期中鐵公司仍有貨物存放在港務公司倉庫,此合同順延到中鐵公司提走全部貨物,并與港務公司結算完畢后。貨物交由港務公司保管前的一個工作日,由中鐵公司將《入庫通知單》蓋章傳真給港務公司,港務公司應按照該《入庫通知單》進行入庫驗收,在貨物完成全部入庫的當日或次日,港務公司在中鐵公司的《入庫通知單》蓋章傳真給中鐵公司,《入庫通知單》為倉儲貨物明細的唯一依據(jù)。港務公司須憑中鐵公司的提貨單正本或傳真件辦理貨物出庫手續(xù),港務公司收到中鐵公司提貨單正本或傳真件后,應細致審核其與中鐵公司提供的提貨單樣本及預留印鑒是否相符,并立即與中鐵公司指定的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確認,核對無誤后港務公司才能依照提貨單上的信息辦理貨物出庫手續(xù)。港務公司應嚴格依照經(jīng)過中鐵公司確認的提貨單上的提貨單位、貨物品名、數(shù)量、提貨方式等相關信息發(fā)貨,發(fā)貨前應仔細核實提貨人信息,實際發(fā)貨量不得超過中鐵公司提貨單上列明的數(shù)量,遇法定節(jié)假日提貨,中鐵公司事先由業(yè)務負責人發(fā)短信通知港務公司的業(yè)務負責人,港務公司收到中鐵公司短信通知后,以電話再次跟中鐵公司負責人確認無誤后,港務公司按照出入庫手續(xù)提前辦理,書面單據(jù)首個工作日補齊。港務公司應于每一張?zhí)嶝泦紊县浳锍鰩焱戤叺漠斎栈虼稳赵谔嶝泦紊仙w章回傳中鐵公司反饋出庫數(shù)據(jù)(實際發(fā)貨量),且應于每月28號對中鐵公司的貨物進行盤點并于盤點結束的當日或次日向中鐵公司提供書面物資庫存清單,港務公司應依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及雙方約定辦理貨物的入庫、保管和出庫工作,如發(fā)生貨物滅失、短少、變質(zhì)、污染、損壞的,港務公司需按貨物價值賠償中鐵公司損失。港務公司應嚴格按照協(xié)議的約定辦理中鐵公司貨物的出庫手續(xù),因港務公司審核有誤,無提貨單或未嚴格依照中鐵公司開具的提貨單辦理中鐵公司貨物的出庫手續(xù),給中鐵公司造成損失的,港務公司應承擔全額賠償責任。本協(xié)議項下的全部貨物所有權均屬于中鐵公司,未經(jīng)中鐵公司書面認可,港務公司不得將貨物轉(zhuǎn)交第三人倉儲保管,也不得自行使用或許可第三人使用貨物,否則港務公司對中鐵公司因此遭受的全部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本合同項下中鐵公司損失的賠償范圍包括但不限于:依照中鐵公司發(fā)現(xiàn)貨物損失當日“我的鋼鐵網(wǎng)”網(wǎng)站中同品種的公布價格乘以貨物損失數(shù)量所得的對應貨款,中鐵公司可得利益損失,中鐵公司因此需向第三方承擔的違約金,港務公司應于中鐵公司發(fā)出書面通知后5個工作日內(nèi)以現(xiàn)款方式向中鐵公司賠付。該合同將《入庫通知單》樣單、《提貨單》樣單作為附件。
2011年12月27日,中鐵公司將3414.28噸熱軋帶鋼交由港務公司保管。2012年2月1日,中鐵公司將3122.9噸熱軋帶鋼交由港務公司保管。2012年2月29日,中鐵公司將5297.42噸熱軋帶鋼交由港務公司保管。2012年3月12日,中鐵公司將4986.52噸熱軋帶鋼交由港務公司保管。2012年5月2日,中鐵公司將1886.8噸硅鋼交由港務公司保管。2012年5月15日,中鐵公司將2014.8噸熱軋帶鋼交由港務公司保管。2012年5月21日,中鐵公司將986.34噸熱軋帶鋼交由港務公司保管。以上熱軋帶鋼共計21709.06噸。
2012年4月24日,港務公司憑中鐵公司的《提貨單》辦理了4702.74噸熱軋帶鋼的出庫手續(xù)。2012年8月29日,港務公司憑中鐵公司的《提貨單》辦理了1886.8噸熱軋帶鋼的出庫手續(xù)。2012年7月,港務公司憑中鐵公司的《提貨單》辦理了1451.69噸熱軋帶鋼的出庫手續(xù)。2012年11月7日,中鐵公司向港務公司發(fā)出單號為X121107000065的2份《提貨單》,港務公司在上述《提貨單》的監(jiān)管單位處蓋章,良興公司在提貨人處蓋章,上述《提貨單》第一頁“本頁小計”為905.73噸。第二頁“合計”為1874.19噸。
一審庭審中,中鐵公司和港務公司一致確認中鐵公司共將21709.06噸鋼材交由港務公司保管。港務公司確認上述貨物已基本提完,憑《提貨單》放貨之外的其余貨物均系中鐵公司收到良興公司的貨款后電話通知港務公司放貨。2012年3月30日,經(jīng)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寧德市港務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寧德市港務集團有限公司。
一審法院認為,中鐵公司與港務公司簽訂的《倉儲保管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內(nèi)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該協(xié)議合法有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均應依照合同約定履行相應的義務。本案系倉儲合同糾紛。一、關于港務公司是否存在違約行為的問題。依據(jù)訟爭合同約定,港務公司須憑中鐵公司的《提貨單》正本或傳真件辦理貨物出庫手續(xù),港務公司收到中鐵公司《提貨單》正本或傳真件后,應細致審核其與中鐵公司提供的《提貨單》樣單及預留印鑒是否相符,并立即與中鐵公司指定的聯(lián)系人確認,核對無誤后港務公司才能依照《提貨單》上的信息辦理貨物出庫手續(xù),在發(fā)貨前應仔細核實提貨人信息,實際發(fā)貨量不得超過中鐵公司《提貨單》上列明的數(shù)量,訟爭合同亦將《提貨單》的格式作為附件?,F(xiàn)中鐵公司和港務公司一致確認中鐵公司將21709.06噸鋼材交由港務公司保管。中鐵公司已舉證證明其出具與訟爭合同附件格式一致的《提貨單》通知港務公司出貨的數(shù)量為9915.42噸;而港務公司則稱所有貨物已基本提完,對中鐵公司《提貨單》之外的貨物系中鐵公司收到良興公司的貨款后電話通知港務公司放貨,但中鐵公司對此不予認可,港務公司對此亦未提交證據(jù)證實。因此,可以認定,港務公司存在違反合同約定,在未收到中鐵公司與合同約定一致的《提貨單》正本或傳真件時即辦理貨物出庫手續(xù)的行為,已構成違約,應承擔返還貨物或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至于港務公司提出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之間就訟爭貨物存在買賣合同關系,中鐵公司已收取訟爭貨物的貨款的主張,及良興公司提交的書面答辯狀認為訟爭的鋼材系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銷售合同項下的貨物,上述鋼材已被良興公司陸續(xù)提走,因該買賣合同關系與本案屬不同的法律關系,不屬于本案審理的范圍。二、關于憑《提貨單》提貨數(shù)量的問題。港務公司主張2012年11月7日單號為X121107000065的2份《提貨單》的小計和合計的提貨數(shù)量應該累加,故憑《提貨單》提貨總數(shù)量應為10821.15噸。但是從《提貨單》內(nèi)容看,第一頁“本頁小計”為905.73噸,第二頁“合計”為1874.19噸,而二張《提貨單》中各規(guī)格型號的帶鋼合計重量即1874.19噸,故港務公司關于將小計數(shù)量905.73噸再行計入提貨數(shù)量的主張缺乏依據(jù),不予支持。本案憑《提貨單》提貨數(shù)量應依據(jù)相關提貨單據(jù)認定為9915.42噸。三、關于中鐵公司損失的認定問題。依照訟爭合同的約定,中鐵公司損失的賠償依照中鐵公司發(fā)現(xiàn)貨物損失當日“我的鋼鐵網(wǎng)”網(wǎng)站中同品種的公布價格乘以貨物損失數(shù)量所得的對應貨款,因中鐵公司不清楚貨物何時丟失,故其主張按起訴時“我的鋼鐵網(wǎng)”公布的價格來計算損失。港務公司則認為損失的除帶鋼外還有其他鋼材,雖然2012年5月2日中鐵公司將1886.8噸硅鋼交由港務公司保管,但上述鋼材已于2012年8月29日憑中鐵公司的《提貨單》辦理了出庫手續(xù);入庫通知單證實中鐵公司交由港務公司保管的其他貨物均系熱軋帶鋼,且部分規(guī)格低于2.5*295-355*C,中鐵公司按“我的鋼鐵網(wǎng)”2013年12月16日公布的規(guī)格為2.5*295-355*C熱軋帶鋼每噸3560元的價格計算損失不當。綜合雙方爭議和舉證情形,就低于規(guī)格為2.5*240-335*C的熱軋帶鋼每噸3550元的價格,按損失的鋼材數(shù)量11793.64噸計算,中鐵公司的損失總額應為41867422元。
據(jù)此,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港務公司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返還中鐵公司熱軋帶鋼11793.64噸(具體規(guī)格型號數(shù)量詳見所附清單);二、如港務公司未能按照判決第一項返還相應的貨物,則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二十日內(nèi)賠償中鐵公司的經(jīng)濟損失41867422元;三、駁回中鐵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277514元,由中鐵公司負擔31054元,由港務公司負擔246460元。
港務公司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駁回中鐵公司全部訴訟請求。
二審法院對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二審法院認為:一、關于港務公司應否對中鐵公司承擔違約責任的問題。中鐵公司(甲方)與港務公司(乙方)簽訂的《倉儲保管合同》明確約定訟爭貨物所有權屬于中鐵公司所有,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簽訂的《鋼材銷售合同》同樣約定買受人付清全部價款之前貨物所有權屬于出賣人所有。訟爭《倉儲保管合同》還對貨物出庫手續(xù)作了明確約定,即乙方須憑甲方的提貨單正本或傳真件辦理貨物出庫手續(xù),乙方應于每一張?zhí)嶝泦紊县浳锍鰩焱戤叺漠斎栈虼稳赵谔嶝泦紊仙w章回傳甲方反饋出庫數(shù)量(實際發(fā)貨量),合同附件還包含了甲方提供的提貨單樣單和提貨單預留印鑒。根據(jù)港務公司向中鐵公司出具的入庫通知單表明中鐵公司共交付21709.06噸帶鋼給港務公司保管,其中中鐵公司出具提貨單提取的數(shù)量為9915.42噸。各方當事人爭議的問題實際上是其余11793.64噸鋼材被良興公司提取,港務公司是否違反了合同約定。結合相關事實,港務公司對剩余11793.64噸鋼材放貨給良興公司的行為事實上已經(jīng)得到中鐵公司的認可,具體理由:首先,各方均認可良興公司是訟爭鋼材的實際買受人。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簽訂的《鋼材銷售合同》約定提貨地點為港務公司所屬倉庫且由買方支付倉儲費用,訟爭《倉儲保管合同》亦明確約定倉儲費用由甲方指定的買方良興公司支付給乙方,因此,各方當事人均認可訟爭鋼材實際買受人為良興公司;其次,訟爭鋼材由實際買受人良興公司提取。良興公司、大眾公司出具《說明函》和《確認函》,承認訟爭鋼材由良興公司關聯(lián)企業(yè)福建南凱電子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陸續(xù)提取使用;第三,各方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存在先放貨后良興公司支付貨款的事實且中鐵公司對此予以認可。中鐵公司提供的編號為02051204123501《銷售合同》及相應銀行轉(zhuǎn)賬憑證、提貨單,表明良興公司支付744.4萬元貨款時間為2012年11月22日,其提取貨物的時間為2012年11月7日,即中鐵公司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曾經(jīng)認可良興公司先提取貨物而后支付貨款;第四,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通過簽訂協(xié)議的方式認可了良興公司提貨行為。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于2013年7月25日達成《協(xié)議書》,良興公司確認基于四份《鋼材銷售合同》共結欠中鐵公司貨款37546991元,且良興公司的關聯(lián)企業(yè)大眾公司與中鐵公司簽訂《抵押合同》,為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簽訂的《協(xié)議書》項下債務提供其位于福安市工業(yè)用地、房產(chǎn)作為抵押擔保。中鐵公司與實際買賣人良興公司及大眾公司簽訂相關協(xié)議的行為,佐證其實際上認可了良興公司提取了訟爭《倉儲保管合同》項下的貨物,對港務公司在履行《倉儲保管合同》過程中的放貨行為并無異議。因此,港務公司關于其不應對《倉儲保管合同》項下貨物交付承擔賠償責任的上訴理由成立,對其上訴請求予以支持?;诖?,無須再對港務公司應承擔的違約責任范圍問題作分析認定。二、關于本案應否裁定駁回起訴的問題。雖然中鐵公司與港務公司曾共同向廈門市公安局提交《控告書》,控告大眾公司、良興公司涉嫌犯罪,但廈門市公安局并未立案偵查,且本案審理的是中鐵公司與港務公司之間的倉儲合同糾紛,良興公司、大眾公司提貨行為是否涉嫌經(jīng)濟犯罪,與本案并非同一法律關系,不影響本案繼續(xù)審理,故港務公司關于本案應裁定駁回起訴、移送公安機關偵查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據(jù)此,二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guī)定,判決:一、撤銷一審判決;二、駁回中鐵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一審、二審案件受理費各277514元,均由中鐵公司承擔。
再審期間,中鐵公司提交了三組證據(jù),本院組織各方當事人進行了質(zhì)證。
第一組證據(jù):證據(jù)1、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于2011年10月24日、2011年10月28日、2011年11月4日簽訂的三份《鋼材銷售合同》;證據(jù)2、興業(yè)銀行客戶收款回單2份、大額支付系統(tǒng)匯總憑證5份、銀行收款憑證1份;證據(jù)3、中鐵公司銷售結算單3份;證據(jù)4、中鐵公司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25張。證明目的:2011年12月1日良興公司支付的2196665.42元,是支付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2011年11月4日簽訂的《鋼材銷售合同》的貨款,該合同項下貨款已結清,2196665.42元與本案訴請的貨款無關。港務公司認可證據(jù)的形式真實性,不認可證明目的。良興公司和大眾公司認為,真實性無法核實。
第二組證據(jù):證據(jù)5、深圳發(fā)展銀行廣州黃埔大道支行、良興公司、中鐵公司于2012年2月9日《合作協(xié)議書(擔保提貨模式)》;證據(jù)6—8《銷售合同》3份;證據(jù)9、深發(fā)展行業(yè)務回單;證據(jù)10、興業(yè)銀行網(wǎng)上銀行客戶回單;證據(jù)11、深發(fā)展行業(yè)務回單;證據(jù)12、興業(yè)銀行客戶回單。證明目的:2012年10月29日的26624000元和2012年11月22日的29776000元為金融物流貸款,因銷售合同沒有履行,中鐵公司按照協(xié)議約定已經(jīng)將貸款全部退給銀行。港務公司質(zhì)證認為,6—8項證據(jù)3份《銷售合同》真實性無法核實,其他的形式真實性認可,證明目的均不認可。良興公司和大眾公司質(zhì)證認為,真實性認可,證明目的均不認可。
第三組證據(jù):證據(jù)13、2012年9月10日《銷售合同》2份、貨物交接單、提貨單、付款憑證2張;證據(jù)14、2012年12月5日《銷售合同》、付款憑證2張、退款憑證1張;證據(jù)15、2012年4月10日《銷售合同》、付款憑證10張。證明目的:證據(jù)13和14即良興公司在《協(xié)議書》里所列3筆合同,均系在碼頭提貨,與港務公司保管的貨物無關,在良興公司出具《協(xié)議書》之前均已履行完畢,貨款已結清,《協(xié)議書》的內(nèi)容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不具可履行性。港務公司質(zhì)證認為,有3張匯票無原件,其它證據(jù)形式真實性均認可,證明目的不認可。良興公司和大眾公司對證明目的不予認可。
本院對于上述證據(jù)的真實性予以認定,與本案的關聯(lián)性在下文一并闡述。
對于一審判決查明的其他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為:一、港務公司是否應當對中鐵公司承擔違約責任;二、中鐵公司的損失如何認定。
一、關于港務公司是否應當對中鐵公司承擔違約責任的問題。中鐵公司與港務公司在《倉儲保管合同》中明確約定,貨物的所有權屬于中鐵公司;港務公司須憑中鐵公司的提貨單辦理貨物出庫手續(xù),港務公司應于提貨單上貨物出庫完畢當日或次日在提貨單上蓋章并回傳給中鐵公司反饋出庫貨物數(shù)量,雙方在合同附件中明確了中鐵公司提供的提貨單樣單和預留印鑒;因港務公司無提貨單辦理貨物出庫手續(xù),給中鐵公司造成損失的,港務公司應承擔全額賠償責任;中鐵公司損失的賠償范圍包括但不限于:依照中鐵公司發(fā)現(xiàn)貨物損失當日“我的鋼鐵網(wǎng)”網(wǎng)站中同品種的公布價格乘以貨物損失數(shù)量所得的對應貨款,中鐵公司可得利益損失,中鐵公司因此需向第三方承擔的違約金;等等。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之間的《鋼材銷售合同》均明確約定,買方良興公司付清全部價款之前貨物的所有權屬于賣方中鐵公司。上述各方之間的合同系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合法有效,各方應當嚴格遵守合同約定,履行合同義務。
在實際履行中,根據(jù)港務公司向中鐵公司出具的入庫通知單以及中鐵公司出具的提貨單等在案證據(jù),中鐵公司共向港務公司交付21709.06噸貨物,有提貨單的提貨數(shù)量為9915.42噸。港務公司再審答辯主張另有4918.3噸已提貨并已付款,本院認為,根據(jù)再審舉證情況,2012年12月5日簽訂的尾號6301的《銷售合同》不在中鐵公司訴請的倉儲貨物相關7份銷售合同之內(nèi),港務公司主張將該份合同項下的4918.3噸貨物從7份銷售合同項下無單提貨的貨物數(shù)量中扣除,不予支持。對于原審中各方確認的無提單出庫貨物11793.64噸鋼材,港務公司主張系按照中鐵公司的電話指示向良興公司放貨,未提交證據(jù)予以證明。雖然良興公司事后自認21709.06噸貨物均已由其提取,但港務公司作為保管人,應當嚴格按照《倉儲保管合同》約定辦理貨物的出庫手續(xù),其在中鐵公司未出具提貨單的情況下向良興公司放貨,違反了與中鐵公司的合同約定,應當承擔返還貨物或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
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在履行銷售合同過程中是否存在先提貨后付款的情況,均不影響港務公司按照倉儲合同約定履行保管義務,不能據(jù)此認定中鐵公司允許港務公司無單放貨,亦不能因此免除港務公司無單放貨的違約責任。良興公司雖與中鐵公司存在買賣合同關系,但未經(jīng)中鐵公司允許而提走貨物,侵犯了中鐵公司的貨物所有權,應當向中鐵公司承擔侵權責任;港務公司基于與中鐵公司之間的倉儲合同關系,未經(jīng)中鐵公司出具提貨單即放貨,違反了合同約定,應當向中鐵公司承擔違約責任。據(jù)此,對于未出具提貨單而被提走11793.64噸貨物受到的損失,中鐵公司既可向良興公司主張,亦可向港務公司主張。中鐵公司雖然在事后與良興公司就部分銷售合同履行中形成的欠款簽訂了《協(xié)議書》,但在未實際獲得清償?shù)那闆r下,不因此喪失對港務公司的違約責任請求權。二審判決認為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簽訂《協(xié)議書》佐證中鐵公司對港務公司在履行《倉儲保管合同》過程中的放貨行為并無異議,認定事實錯誤,應予糾正。良興公司雖承諾向中鐵公司還款,并由大眾公司提供了擔保,但良興公司認可未實際向中鐵公司還款,大眾公司亦未實際承擔保證責任,故中鐵公司訴請港務公司返還貨物或賠償相應經(jīng)濟損失,予以支持。
二、關于中鐵公司的貨物損失應如何認定的問題。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簽訂的《協(xié)議書》載明,雙方在履行《銷售合同》(合同號為:02051201101201、02051208148501、02051208148801、02051211106301)過程中,良興公司未按照合同履行付款義務,雙方確認良興公司尚欠中鐵公司貨款共計37546991元。對于該《協(xié)議書》,中鐵公司在一審庭審中未明確認可,再審中明確不予認可,一審判決對《協(xié)議書》亦未認定。本院認為,該《協(xié)議書》明確表述系針對四份銷售合同履行過程中的欠款,其中只有尾號1201的合同屬于本案爭議貨物涉及的7份合同之內(nèi),《協(xié)議書》未寫明是針對雙方之間所有業(yè)務,良興公司、港務公司主張該《協(xié)議書》是對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之間所有欠款的總結算,不能成立。
對于中鐵公司的訴請,港務公司依據(jù)一審和二審期間各方提交的支付憑證,抗辯主張在中鐵公司與港務公司之間倉儲保管合同關系存續(xù)期間,良興公司已陸續(xù)支付給中鐵公司18筆貨款共132227075.4元,超過本案所涉7份銷售合同項下貨款共93499998.92元,中鐵公司實際已無損失。中鐵公司認為該18筆款項只是其與良興公司全部交易金額的一部分,認可132227075.4元中的53374240元系良興公司支付的本案訴爭7份銷售合同項下的貨款和保證金,其余78852835.4元與本案爭議無關,并提交了相關證據(jù)予以證明。本院認為,中鐵公司再審期間提交的證據(jù)表明,在本案爭議所涉7份銷售合同之外,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之間還存在多份銷售合同,雙方之間的全部交易金額超過132227075.4元。港務公司主張的18筆貨款與本案爭議所涉7份銷售合同在金額、時間上均有差異,港務公司無法證明該18筆貨款與案爭7份銷售合同之間的對應關系,無法排除該部分貨款132227075.4元系支付中鐵公司與良興公司之間其他合同的可能性。中鐵公司提交了案爭7份銷售合同之外的其他銷售合同及相關支付憑證,雖亦存在不能完全對應的情況,但足以對抗港務公司的主張。據(jù)此,港務公司主張中鐵公司訴請的7份銷售合同項下貨款沒有損失,不能成立。
鑒于中鐵公司交付港務公司保管的鋼材已由良興公司一方提取并使用,港務公司沒有返還的可能和必要,故對于中鐵公司返還11793.64噸鋼材的請求,不予支持。
中鐵公司因不清楚貨物何時丟失,故主張按起訴時“我的鋼鐵網(wǎng)”公布的價格來計算損失,符合《倉儲保管合同》中對中鐵公司損失賠償范圍的明確約定。港務公司認為保管的帶鋼中部分規(guī)格低于2.5*295-355*C,不應按2.5*295-355*C規(guī)格帶鋼的價格計算損失。對此,一審判決綜合考慮,就以2.5*240-335*C規(guī)格的帶鋼價格每噸3550元為標準,按損失的鋼材數(shù)量11793.64噸計算,認定中鐵公司的損失為41867422元,符合案情實際,應予維持。
綜上,中鐵公司的再審請求部分成立,應予支持。二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應予糾正。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處理結果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三百九十四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一款、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2015)閩民終字第60號民事判決;
二、維持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廈民初字第56號民事判決。
三、駁回再審申請人中國鐵路物資廈門鋼鐵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案件受理費277514元,由再審申請人中國鐵路物資廈門鋼鐵有限公司負擔31054元,由被申請人寧德市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負擔24646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277514元,由被申請人寧德市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李 偉
審判員 王東敏
審判員 麻錦亮
二〇一九年三月十八日
書記員 王 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