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順義區(qū)空港工業(yè)區(qū)天柱路28號藍天大廈。
法定代表人:蔡劍江,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丁雪松,湖北華雋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閆嬌,湖北華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付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代理人:史建軍,北京市藍鵬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航公司)因與被上訴人付某某勞動爭議一案,不服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人民法院(2014)鄂黃陂民一初字第0008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4年8月29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國航公司的委托代理人丁雪松、付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史建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認定:付某某于2005年進入國航公司從事飛行工作,雙方于2006年1月10日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合同期限從2005年12月26日起至法定或約定的終止合同條件出現(xiàn)時止。付某某在國航公司工作期間,先后在國航公司下屬的浙江分公司和湖北分公司工作,浙江分公司和湖北分公司先后將付某某安排至美國世霸騰航校、北京華歐航空培訓中心、珠海翔翼航空技術有限公司、東航飛行培訓部、德國等地進行飛行訓練及培訓,由公司支付培訓費用。
2012年3月5日,付某某向國航公司郵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國航公司2012年3月6日收到該通知書后不同意付某某離職,雙方因此產(chǎn)生糾紛。2012年8月付某某訴至北京市順義區(qū)人民法院,該院判決后國航公司不服上訴。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確認國航公司與付某某的勞動合同于2012年4月6日解除,國航公司應在判決生效后15日內(nèi)為付某某辦理檔案、社會保險和人事檔案、體檢檔案和飛行技術檔案的轉(zhuǎn)移手續(xù),駁回國航公司上訴,維持原判。此后,國航公司于2013年3月申請勞動仲裁,請求付某某支付國航公司招錄費、培訓費、賠償損失費共計3682092.84元,返還2012年4月6日之后的工資和社保費119671.33元。仲裁委員會裁決付某某支付國航公司招錄費、培訓費1680000元,并返還2012年4月6日之后的工資和社保費119671.33元。付某某服從裁決向國航公司返還了工資和社保費119671.33元,國航公司則不服裁決中關于招錄費和培訓費的內(nèi)容訴至原審法院,請求判令付某某支付招錄、培訓及賠償費用共計3682092.84元并承擔訴訟費用。
原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一、付某某是否應向國航公司支付招錄費、培訓費、損失費;二、付某某應支付的招錄費、培訓費、損失費金額如何計算。
關于付某某是否應向國航公司支付招錄費、培訓費、損失費的問題。付某某在國航公司處從事的是飛行員工作,飛行員行業(yè)具有專業(yè)性和特殊性,屬于高技能人才,需要長時間的能力培養(yǎng)過程和持續(xù)的能力保持過程。因飛行工作需要國航公司安排付某某培訓,付某某在培訓中飛行技能逐級提升,國航公司對付某某進行持續(xù)不斷的培訓支付了相應的費用,該費用通過付某某的學習轉(zhuǎn)化為其自身的飛行技術資源,付某某的離職必然導致國航公司飛行技術資源的流失,遵循公平合理,等價有償?shù)拿穹ㄔ瓌t,付某某提出與國航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后應當支付國航公司相應的培訓費。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行業(yè)專業(yè)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xié)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shù)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本案中國航公司與付某某訂立的是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雙方約定付某某在國航公司處服務期終止時間是法定或約定的終止合同條件出現(xiàn)時止,付某某違反此約定,在法定或約定的終止合同條件未出現(xiàn)時提前解除勞動合同,依法應向國航公司支付為其支付的培訓費。
關于招錄費、培訓費、損失費的支付金額問題,《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違約金的數(shù)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本案中國航公司主張的招錄費、培訓費、損失費的金額依法應為國航公司為其實際支付的培訓費按應服務年限分攤至尚未履行年限的部分。對于實際支出的招錄費、培訓費、損失費,國航公司提交的相關票據(jù)明細不清,不能客觀真實的證明為付某某支付招錄費、培訓費、損失費的具體金額,無法對招錄費、培訓費、損失費的具體金額準確核實并作出確認,因此本案不能依據(jù)上述法律規(guī)定確定招錄費、培訓費、損失費的金額。
本案是飛行員行業(yè)內(nèi)部流動引發(fā)的勞動爭議糾紛,中國民航總局針對飛行員行業(yè)內(nèi)部流動中的培訓費計算進行了專門的規(guī)定,因此本案中的培訓費金額應結合案件的事實并參考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的相關規(guī)定來確定。經(jīng)國務院批準,中國民航總局會同國務院相關部委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規(guī)范飛行人員流動管理保證民航隊伍穩(wěn)定的意見》,該意見規(guī)定飛行人員流動時,根據(jù)現(xiàn)行航空運輸企業(yè)招收錄用飛行員的實際費用情況,參照700000元至2100000元的標準向原單位支付。最高人民法院也下發(fā)通知,要求參照上述意見處理飛行員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引發(fā)的勞動爭議案件。民航人發(fā)(2005)109號《關于貫徹落實規(guī)范飛行員流動管理保證民航飛行隊伍穩(wěn)定意見有關問題的通知》細化的賠償方式是:飛行員支付培訓費的標準為:原則上以飛行員初始培訓費700000元為基數(shù),以年均20%遞增計算補償費,最高計算10年,即最高2100000元。45歲以后再從2100000元開始,以700000元為基數(shù),以年均20%遞減計算補償費。本案中付某某在國航公司處工作的時間是六年四個月,據(jù)此計算付某某應支付給國航公司的培訓費為1586700元(700000+700000×20%×(6+4/12)]。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之規(guī)定,原審法院判決:由付某某支付國航公司招錄費、培訓費、損失費1586700元。此款于判決生效后三十日內(nèi)履行。如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支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一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國航公司負擔。
二審中,雙方當事人均表示無新證據(jù)提交、對原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持異議。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與原審法院認定一致。
本院認為:付某某與國航公司之間的勞動合同經(jīng)雙方協(xié)商一致訂立,合法有效,本應得到嚴格遵守。付某某單方提前解除勞動合同,違反了雙方關于勞動合同期限的約定,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由于飛行員具有專業(yè)性及特殊性,屬于高技能人才,需要長時間的能力培養(yǎng)過程及持續(xù)的能力保持過程,在此過程中航空運輸企業(yè)必然為之支付大量培訓費用,因此飛行員單方提前解除勞動合同,應當對作為用人單位的航空運輸企業(yè)作出相應賠償。但本案中國航公司提交的有關費用的證據(jù)并不充足,無法予以準確核實并作確認。民航人發(fā)(2005)104號文及109號文規(guī)定的補償標準綜合考慮了航空運輸企業(yè)招錄飛行人員的實際費用、飛行人員工作年限及對企業(yè)的貢獻等因素,符合實際情況,故原審法院參照上述文件計算賠償費用,從而判決付某某支付國航公司招錄費、培訓費、損失費1586700元處理妥當。
綜上,國航公司的上訴請求無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程繼偉 代理審判員 胡 浩 代理審判員 劉鑫榮
書記員:李琪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