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齊齊哈爾市映某網絡,住所地齊齊哈爾市建華區(qū),組織機構代碼證號05285603-8。
經營者:李月梅,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齊齊哈爾市映某網絡實際經營者,住大慶市龍鳳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任傳峰,黑龍江鴻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齊齊哈爾市建華區(qū)。
被告:劉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齊齊哈爾市建華區(qū)。
二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東輝,黑龍江百爍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齊齊哈爾市映某網絡與被告劉某某、被告劉某某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月1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齊齊哈爾市映某網絡經營者李月梅及委托訴訟代理人任傳峰,被告劉某某、劉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東輝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齊齊哈爾市映某網絡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二被告共同給付原告動遷安置補償款259,038.00元;2.訴訟費用由二被告負擔。原告訴稱的事實與理由:2011年2月22日,李月梅承兌了被告劉某某開辦的映某網絡,并進行重新投資。同時租賃劉某某的房屋繼續(xù)經營。原告按約定交付租金,依法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稅務登記證等證照手續(xù)并一直正常經營。2015年10月30日,原告在未接到任何通知的情況下,誶租賃房屋被政府拆除,室內電腦、桌椅、辦公設施等被損壞或轉移。當原告詢問緣故時,被告知該地段被國家征用,屬于正常的動遷拆除。針對電腦等各項財產的返還、賠償問題,原告已經與被告劉某某達成協議,被告劉某某一次性賠償原告電腦及附屬設施補償金112,500.00元。另外,根據原、被告2016年3月10日簽訂的協議,對房屋本身和土地本身的補償歸被告所有,針對原告經營期間的動遷安置補償歸原告所有。
原告齊齊哈爾市映某網絡為支持訴訟請求向法庭出示下列證據:1.營業(yè)執(zhí)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網絡經營許可證、安全審核意見書、食品流通許可證、消防安全檢查意見書(以上均為復印件),證實原告是經合法登記經營的正規(guī)企業(yè)。2.網吧承包協議書和用地許可證(以上均為復印件,已與原件核對),證實原告投資人原為劉某某,2011年2月22日由李月梅承包,一直經營至2015年10月30日;網吧租賃房屋所有人為劉某某。3.網絡費票據1張、取暖費票據6張、水電費票據3張(以上均為復印件,已與原件核對),證實動遷前原告一直正常經營并繳納稅費。4.協議書(復印件已與原件核對),證實2016年3月10日原告與被告劉某某簽訂協議,已就電腦損壞等達成協議,被告已一次性給付原告補償款112,500.00元,且雙方已就租金、取暖費、水電費等一切費用進行結算。協議第二項約定,國家給付房屋和土地本身的補償與原告無關,歸被告所有,國家給付經營本身的安置補償和被告無關,歸原告所有。
被告劉某某、劉某某辯稱,雙方合同關系已解除,有關設備設施補償問題經協商達成一致后已履行完畢,即補償金112,500.00元已給付原告。被告沒有收到補償款,所以也沒有向原告支付的義務。
被告劉某某、劉某某為支持抗辯理由向法庭提交下列證據:2011年2月22日承包協議書、2016年3月10日協議書(以上均為復印件,已與原件核對),證實按照承包協議第三條約定,如出現動遷原告無條件解除合同,且所有補償歸劉某某所有,協議書變更為國家給付一方的補償與另一方無關。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根據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本院認定事實如下:2011年2月22日,李月梅承包被告劉某某在齊齊哈爾市××區(qū)星光村××隊(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對面)開辦的映某網絡網吧,該房屋的所有人為被告劉某某。李月梅與劉某某簽訂網吧承包協議書,約定如在承包期間發(fā)生拆遷情況,李月梅應當無條件解除承包合同,電腦及電源配線歸李月梅所有,其余設備及動遷所有補償費歸劉某某所有,劉某某按協議剩余期限計算退還網吧承包費。李月梅承包經營的齊齊哈爾市映某網絡房屋被依法拆除,2016年3月10日,承租人與被告劉某某簽訂協議書一份,約定劉某某給付承租人賠償金共計112,500.00元(已給付),國家給付劉某某房屋(不包括網吧經營補償)及土地補償金與承租人沒有任何關系,國家給承租人的經營補償與出租方無關。
本院認為,原告起訴主張被告返還動遷安置補償費用,但庭審中并未提供證據證實被告劉某某、劉某某收到了上述款項,所以原告主張被告給付該款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原告在本案審理過程中要求追加齊齊哈爾市建華區(q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作為共同被告,因齊齊哈爾市建華區(q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與原告之間的拆遷補償關系與本案并非同一法律關系,所以本案中不宜追加共同被告。綜合以上理由,原告主張的事實不能成立,其訴求無法得到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齊齊哈爾市映某網絡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186.00元,減半收取計2593.00元,由原告齊齊哈爾市映某網絡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劉大威
書記員: 劉禹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