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齊春華,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當陽市。
原告:齊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當陽市。12
委托訴訟代理人:齊春華(特別授權(quán)),系齊某某之子。
被告:當陽市玉陽辦事處窯灣村民委員會,住所地當陽市玉陽辦事處窯灣村三組。
法定代表人:劉學財,該村委會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虎成(特別授權(quán)),該村委會副主任,男,漢族,住當陽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羅愛國(特別授權(quán)),湖北弘發(fā)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齊春華、齊某某訴被告當陽市玉陽辦事處窯灣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窯灣村委會)農(nóng)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4月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韓國鋒獨任審判,于2017年5月1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齊春華,被告窯灣村委會的委托訴訟訴訟代理人黃虎成、羅愛國到庭參加訴訟。訴訟過程中,雙方當事人申請庭外和解30天,和解未果。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繼續(xù)履行1986年1月10日原、被告簽訂的《關(guān)于齊某某同志山地造林協(xié)議書》中面積34.91畝的山地;如果被告無法履行,則向原告賠償因違約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1973520元;2、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庭審中,原告明確訴訟請求為解除合同,由被告補償1973520元(征地補償款、附屬物補償款及利息損失)。事實和理由:1986年1月10日,二原告與被告簽訂了一份《關(guān)于齊某某同志山地造林協(xié)議書》,約定由被告將100畝左右的閑散空地承包給原告植樹造林,期限為30年。2009年,上述土地中的34.91畝因帝緣陶瓷項目企業(yè)用地需要被征收為國有用地,導致原告不能繼續(xù)經(jīng)營。在征用該山地時,原告雖然配合清點了苗木,但不認可補償標準,未與被告及拆遷指揮部簽訂補償協(xié)議,亦未領(lǐng)取征地補償費。2009年12月24日,上述土地被當陽市國土資源局強制征收。
本院認為,原、被告對于《關(guān)于齊某某同志山地造林協(xié)議書》的簽訂以及訴爭的34.91畝土地被征收的事實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本案中,訴爭的土地已被當陽市人民政府征收,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故對于原告要求解除合同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因合同的解除系基于政府的土地征收行為,被告不存在過錯及違約行為,故原告要求被告承擔違約責任無法律依據(jù)。關(guān)于土地補償費的標準問題,因訴爭土地的征收主體系當陽市人民政府,土地補償費的標準亦由政府制定,原告起訴被告窯灣村委會的主體不適格;但基于被告同意向原告支付政府撥付的補償款154415元,該意見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采納。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告齊春華、齊某某與被告當陽市玉陽辦事處窯灣村民委員會于1986年1月10日簽訂的《關(guān)于齊某某同志山地造林協(xié)議書》。
二、被告當陽市玉陽辦事處窯灣村民委員會向原告齊春華、齊某某支付補償款154415元。
三、駁回原告齊春華、齊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上述應履行事項于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nèi)履行。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2562元,減半收取11281元,經(jīng)批準免交。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韓國鋒
書記員:劉智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