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齊某,男,生于1936年6月2日,漢族,丹江口市退休干部。
原告:陳某(系原告齊某之妻),生于1937年12月14日,無固定職業(yè)。
原告:齊某甲(系原告齊某、陳某孫女),生于1985年7月11日,漢族,湖北省丹江電力有限公司職工。
三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李軍,湖北遇真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參與調(diào)解,進行和解,提起上訴,代為簽收法律文書等。
被告:黃某,女,生于1979年7月29日,漢族,無固定職業(yè),原租住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公安局水上派出所附近房屋,現(xiàn)長期在丹江口市精神病醫(yī)院住院治療。
法定代理人:張某(系被告黃某母親),生于1952年3月27日,漢族,農(nóng)民。
原告齊某、原告陳某、原告齊某甲訴被告黃某共同共有財產(chǎn)分配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2月10日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計孝成擔任審判長并主審,審判員沈文國、趙國銘參加的合議庭,于2015年6月1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三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李軍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黃某法定代理人張某經(jīng)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經(jīng)合議庭評議,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齊某、陳某與被告黃某系公婆與兒媳關系,原告齊某甲與被告黃某系繼子女與繼母關系。原告齊某、陳某夫婦的兒子、原告齊某甲的父親、被告黃某的丈夫齊某乙生前系丹江口市公安局民警。2001年2月15日在丹江口市大壩辦事處登記結婚,婚后無子女,2014年4月,被告黃某患精神分裂癥由齊某乙將其送到丹江口市精神病醫(yī)院住院治療,期間,齊某乙于2014年11月25日因突發(fā)疾病死亡。齊某乙死亡后,三原告對其進行了安葬,支付火化系列費用3700元等。2014年11月27日丹江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根據(jù)丹江口市公安局的呈報,按相關規(guī)定為齊某乙核定了喪葬費5000元、其家屬一次性撫恤金107110元。因被告黃某患有精神分裂癥,無民事行為能力,原、被告就上述款額分配事宜無法協(xié)商處理,導致訴訟。
又查明:原告齊某、陳某、齊某甲均有退休工資或工資收入,在齊某乙生前沒有依靠其贍養(yǎng)、撫養(yǎng)。被告黃某沒有其他收入或生活費來源。2014年4月,被告黃某因患精神疾病,齊某乙將其送到丹江口市精神病醫(yī)院治療,迄今一直在該院未間斷住院治療,2014年、2015年醫(yī)療費用由丹江口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救助支付,每年3600元。被告黃某的生活費,由丹江口市民政局發(fā)放的城市低保救助款每月300元支付。被告黃某系與死者齊某乙生前一同生活,亦系齊某乙生前實際供(扶)養(yǎng)人。
另查明:被告黃某父親黃某甲早年去世,母親張某健在(現(xiàn)年63歲),被告黃某有哥哥黃某乙、姐姐黃某丙(出嫁居住在河南?。TV訟中,被告黃某母親張某與被告黃某的哥哥黃某乙二人均一致表示由黃某乙擔任法定代理人,但在庭審時,被告黃某的哥哥黃某乙反悔,表示拒絕擔任法定代理人。因此,本院又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guī)定指定被告黃某的母親張某為其法定代理人參加訴訟,但張某經(jīng)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
本院認為:撫恤金是國家在死者死亡后,發(fā)給死者親屬的費用,用于優(yōu)撫、救濟死者家屬,特別是用來優(yōu)撫那些依靠死者生活的未成年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親屬。本案訴爭的撫恤金從本質(zhì)上說是一種財產(chǎn)權利,但不屬于繼承法所指的遺產(chǎn)。因齊某乙死亡產(chǎn)生的撫恤金,撫恤的對象是死者的家屬,包括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本案撫恤金的分配,本應按照共有財產(chǎn)的處理平等分割,三原告均有固定收入,而被告黃某患病沒有勞動能力,也沒有收入來源,由齊某乙生前扶養(yǎng),故對被告黃某應予以照顧酌情多分;三原告主張自己已經(jīng)支付的喪葬費5000元及案件受理費不要求被告黃某負擔的意見,本院予以準許。被告黃某的法定代理人張某要求原告齊某甲履行贍養(yǎng)義務,與本案不屬于同一法律關系,故本案不予處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零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九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齊某、陳某、齊某甲均各分得齊某乙死亡后一次性撫恤金和喪葬費17000元,共計51000元;被告黃某分得61110元。
二、駁回原告齊某、陳某、齊某甲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902元,由原告齊某、陳某、齊某甲共同負擔200元。余款1702元,經(jīng)本院院長批準免交。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遞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本判決部分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費專戶名稱: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堰廣場支行;賬戶號:17×××01。通過郵局匯款的,匯款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郵編:442000;地址:十堰市郵電街12號。上訴人應將注明一審案號的交費憑證復印件同時交本院。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之次日起七日內(nèi)未預交,也未提出緩交、減交、免交上訴案件受理費申請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本院不再另行送達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通知)。
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申請執(zhí)行的期間為二年,該期間從法律文書規(guī)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guī)定分期履行的,從規(guī)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guī)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
效之日起計算。
審判長 計孝成 審判員 沈文國 審判員 趙國銘
書記員:占展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