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虹口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邵敏,上海恒民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胡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虹口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虹(胡某某之女),女,住上海市虹口區(qū)。
原告黎某某與被告胡某某相鄰關系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黎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邵敏律師、被告胡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徐虹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黎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被告拆除上海市虹口區(qū)玉田路XXX號XXX室向外延伸安裝的入戶鐵門門框以及用于安裝鐵門門框的25公分寬的南側磚墻;2、要求被告清除堆放在上海市虹口區(qū)玉田路XXX號XXX樓電表間內的蛇皮袋、衣物及木架。事實和理由:原、被告是對門鄰居,原告入住時發(fā)現(xiàn)被告擅自改變其入戶門的位置,將其入戶門向原告家方向移動,令公用走道只有0.9米,兩家開門時會造成碰撞,公用面積的縮小,嚴重影響了原告家的采光、通風和出行,存在消防安全和衛(wèi)生隱患。
原告提供證據(jù)如下:1、原、被告雙方房產登記信息,證明原、被告的主體資格及被告存在違法建筑的事實;2、照片一組,證明被告違法安裝入戶鐵門,占據(jù)公用區(qū)域,造成兩家開門發(fā)生碰撞;3、本市玉田路XXX號XXX樓樓道的照片,證明樓道具有消防功能,被告違法安裝入戶鐵門對原告安全造成影響;4、房屋平面圖,證明被告違法安裝的入戶鐵門和用于安裝鐵門的南側磚墻最初是不存在的,電表間也是公共狀態(tài);5、2019年1月拍攝的照片兩張,證明被告將違法安裝的入戶鐵門拆下來后靠在門框上,隨時有恢復的可能,留存的門框和門框邊的墻體仍構成對原告的影響;6、本市玉田路XXX號底樓照片,顯示其他門牌號內底樓的情況,證明被告有違法搭建的情形。
經質證,被告發(fā)表意見如下:1、對原告提供的雙方房屋產權信息、照片、房屋平面圖的真實性無異議;2、被告房產登記信息中反映的違法建筑與本案無關;3、本市玉田路XXX號XXX樓樓道的照片反映樓道具有消防功能,但一樓和二樓樓層不同,一樓不存在有其他住戶進出的情形;4、對自行安裝的入戶鐵門及門框邊所砌南側墻磚的事實無異議。
被告辯稱:自己已經將鐵門拆下,尚存的鐵門門框和南側磚墻對原告沒有影響,另被告已將電表間內的雜物清除干凈了。
被告提供證據(jù)如下:1、提供照片2張,證明被告現(xiàn)存的鐵門門框和南側磚墻對原告沒有構成影響;2、城管部門向被告開具的責令改正通知書,證明已經按照通知書的要求將電表間內的雜物清除完畢了。
經質證,原告表示對被告提供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原告認為被告未將電表間內的雜物清除。
原告進一步補充陳述,被告雖將鐵門拆下,卻將鐵門放在門框邊上沒有處理,有隨時恢復的可能,故要求被告徹底予以整改。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本市玉田路XXX號底樓為原、被告兩家居住,雙方系門對門的鄰居關系,原告因被告擅自將其入戶門向原告家方向移動,在公用走道上安裝了向外開啟的入戶鐵門,將部分公用區(qū)域劃為自家使用而起訴至法院,原告以被告的行為影響到原告的通風、采光和通行安全,要求被告拆除該入戶鐵門,恢復入戶門的原始狀態(tài)。審理中,被告將上述入戶鐵門拆下,尚余鐵門門框及用以安裝所砌的南側磚墻。
經查,上海市虹口區(qū)城市管理行政執(zhí)法局于2018年11月2日向被告開具了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被告拆除其進戶門前通道上的鐵門,清除電表箱內的物品等。
本院認為,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害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本案中,被告擅自在公用走道上安裝向外開啟的入戶鐵門,將部分公用部位占為己用,侵犯了相鄰方的合法權益,且構成安全隱患,故被告應將進戶門恢復至原始狀況,現(xiàn)原告要求拆除的鐵門門框及南側磚墻系被告為在公用走道上安裝向外開啟的入戶鐵門所設,應與鐵門一并拆除,故被告應就其未履行部分繼續(xù)履行;關于原告要求被告清除堆放在本市虹口區(qū)玉田路XXX號XXX樓電表間內的雜物,因被告辯稱已將雜物清理完畢,而原告對此未提供支持其訴請的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故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八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胡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拆除安裝在上海市虹口區(qū)玉田路XXX號XXX室與102室間,公用走道上的鐵門門框及用于安裝鐵門門框的南側磚墻;
二、駁回原告其余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80元,由被告胡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劉淑萍
書記員:戴建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