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任某某,無業(yè)。
委托代理人劉日青,河北冀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黃某,學生。
委托代理人李姣,河北千山恒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任某某因合同糾紛一案,不服石家莊市橋西區(qū)人民法院(2014)西民初字第0218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查明的事實,原、被告系祖孫關系。被告有一子二女,分別為原告的父親黃文波、黃某甲、黃某乙。本案訴爭的橋西區(qū)栗中街1號8-3-904號房屋系被告娘家的拆遷安置房,現(xiàn)登記在被告的名下,由原告的父親黃文波實際占有。2006年12月18日,被告到石家莊市平安公證處公證了一份《聲明書》,內容為:“聲明人:任某某,女,一九四一年九月十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石家莊市橋東區(qū)長征胡同12號,身份證號:××。我與黃文波系母子關系,我兒子黃文波與黃某是父子關系,我兒子黃文波付給我人民幣壹拾萬元(100000.0)后,我將我名下的房產(chǎn)證變更成黃某。特此聲明。落款為聲明人任某某”。平安公證處公證員徐健根據(jù)被告的聲明,作出了(2006)石平證字第1463號公證書。2008年6月26日,被告又到石家莊市燕趙公證處做出了一份撤銷聲明,內容為:“聲明人:任某某,女,一九四一年九月十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石家莊市橋東區(qū)長征胡同12號,身份證號:××。我本人于二00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安公證處辦理了一份聲明書【公證書編號(2006)石平證字第1463號】,現(xiàn)本人就此特聲明如下:撤銷本人于二00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安公證處辦理的聲明書。聲明人:任某某”。燕趙公證處公證員徐健根據(jù)被告的聲明,作出了(2008)冀石燕證民字第1337號公證書。
庭審中,原、被告雙方主要圍繞2006年12月18日公證書的性質、效力及被告是否應協(xié)助原告辦理訴爭房屋的過戶手續(xù)產(chǎn)生爭議,雙方陳述各自意見并舉證、質證意見如下:
一、2006年12月18日公證書的性質、效力。
原告主張,原、被告之間是贈與關系,2006年12月18日,被告曾到平安公證處做出聲明,承諾在原告的父親黃文波給付被告10萬元后,被告將訴爭房產(chǎn)過戶至原告名下。這里的10萬元指的是養(yǎng)老費。公證做出后,原告的母親通過銀行轉賬的形式給付被告10萬元,被告理應按照聲明的內容為原告辦理過戶手續(xù),為此提交2006年12月18日的公證書予以證實。
被告對公證書的真實性無異議,但稱該公證書由于公證人員某已經(jīng)予以撤銷,并且在2008年6月26日由同一公證員作出了撤銷上述聲明的公證,原告提交的2006年12月18日的公證書已無法律效力。關于撤銷的原因,被告因娘家的房產(chǎn)拆遷分得五套房產(chǎn),分給兒子黃文波、女兒黃某乙、黃某甲各一套??紤]到自己以后的生活,四人協(xié)商誰愿意向被告支付15萬元,被告就將剩余兩套房產(chǎn)中的一套給誰。黃文波考慮到自己有兒子黃某,表示愿意接受上述條件。后到公證處進行公證。做公證的時間為下班時間,由于被告識字不多,公證員在做完筆錄和聲明書后未向被告宣讀,導致公證書的內容并非被告的真實意思表示。被告與原告不存在贍養(yǎng)關系,被告從未表示要將訴爭房屋過戶至原告名下。于是,2008年6月26日,被告找到之前的公證員徐健又做出了一份撤銷2006年12月18日聲明的聲明書。被告確實收到原告父親黃文波給付的10萬元,但這10萬元是黃文波償還代被告領取的拆遷補償費以及向被告的借款,并不是公證書中的養(yǎng)老費。為此提交2006年12月18日,被告在平安公證處做公證的檔案卷宗、2008年6月26日撤銷聲明的公證書、原告提交的產(chǎn)權調換書及拆遷補償費結算單;申請做出兩次公證的公證員徐健出庭接受雙方的詢問。公證員稱,2006年12月18日的筆錄及聲明書的內容都是按照被告所述,在做完為其宣讀后由被告簽字的,程序正當合法。在給被告做的筆錄中明確是拆遷協(xié)議中的一套房產(chǎn),因為有兩套房產(chǎn)最終給哪一套并未明確。第一個公證做出后,被告和她的兩個女兒找到我,說黃文波給付的10萬元是房屋補償款,與聲明書的10萬元不是一回事,要求撤銷聲明。考慮到聲明書是一個單方行為,就為被告做了一個撤銷聲明的公證;申請證人黃某甲、黃某乙出庭作證,證實2006年12月18日公證是在公證處下班后做的,程序違法。且被告曾表示在黃文波給付15萬元將訴爭房屋給黃文波而不是本案的原告,公證書的內容并非被告的真實意思表示。
原告對2008年6月26日公證書的真實性無異議,對其合法性不予認可。公證的撤銷需要經(jīng)過法定程序,且2006年12月18日的公證書是贈與公證,非經(jīng)法定事由不得撤銷。被告所述理由不包括在任何一條事由當中。另外,撤銷贈與適用一年的除斥期間,即使聲明2006年6月26日的聲明違背了被告的真實意思表示,被告也應在2007年6月25日前撤銷,本案被告撤銷聲明已超過了除斥期間。被告提交的檔案卷宗、借條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黃文波給付的被告10萬元并不是歸還的借款和拆遷補償款,而是公證書所述的10萬元,拆遷補償款黃文波并未領取而是折抵了新房的差價中。證人黃某甲、黃某乙在未在公證現(xiàn)場,不能證明2006年12月18日的聲明違背了被告的真實意思表示。公證員徐健的陳述與筆錄及公證書的內容相符,應以徐健的陳述為準。在公證書的筆錄中,被告也明確表示,雙方不是買賣,是原告之父黃文波給付的養(yǎng)老費。所以被告的聲明是一種贈與性質的協(xié)議,原告也已接受贈與,該協(xié)議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且已實際履行。
被告對原告所述不予認可。2006年12月18日的聲明是被告的單方行為,被告在發(fā)現(xiàn)聲明書的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時,有權撤銷。該聲明書既不是買賣合同,也不是贈與協(xié)議。
二、被告是否應協(xié)助原告辦理訴爭房屋的過戶手續(xù)。
原告稱,原、被告之間的贈與協(xié)議已實際履行完畢,依據(jù)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不履行的,受贈人可以要求其履行。本案中雙方的贈與合同經(jīng)過公證且實際履行,被贈與的房產(chǎn)在后續(xù)拆遷協(xié)議履行中所有的價款都是由原告的法定代理人黃文波支付的。原告的父親黃文波已實際占有該房產(chǎn)。為此提交拆遷協(xié)議、拆遷補償費結算單、售房發(fā)票、拆遷房地產(chǎn)分房估價結果、中國建設銀行存款憑條等為證。
被告對上述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稱,2006年12月18日的聲明書是被告的單方行為,并非被告的真實意思表示,被告已于2008年6月26日作出了撤銷聲明,之前的聲明無效。被告收到的10萬元是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款而非聲明書中的10萬元,雙方不存在贈與關系,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三、關于本案涉案房屋的拆遷的應交款是多少,是由誰交納的問題。
被告稱,房屋拆遷后房屋的所有手續(xù)都是原告的父親黃文波辦理的,依照城市房屋拆遷產(chǎn)權調換協(xié)議書附件,拆遷房屋的應交款項為200974.6元,對其中有無其他費用不清楚。被告沒有交過任何的費用。據(jù)我所知所有的款項都應是黃文波代為交的。
原告稱,根據(jù)合同約定第3條,實際應交款項是280626.6元,原來的拆遷補償款和獎勵折抵了81071.84元,扣減之后應交200974.6元。2009年7月10日交房時,發(fā)現(xiàn)房屋面積減少,開發(fā)商告知我們應交款項為189681.56元,房產(chǎn)本上的面積是92.53平米,該錢款都是原告的父母交的。
四、庭審時查明,1、被告給其3個子女的房屋均已過戶,本案涉案的904號房屋登記在被告任某某名下。2、原、被告雙方對于公證聲明中的房產(chǎn)系本案中的爭議的904號房產(chǎn)的事實均無異議。該房產(chǎn)自交房之日起由原告方一家掌控。
原審法院認為,被告任某某于2006年12月18日在石家莊市平安公證處所作的公證贈與聲明,原、被告雙方對于公證聲明中的房產(chǎn)系本案中的爭議的904號房產(chǎn)的事實均無異議,并且原告黃某的父親黃文波也將904號房屋的差價款給開發(fā)商,也說明被告2006年12月18日公證的房屋就是904號房屋。另外,黃文波于被告2006年12月18日公證的當日,按照公證內容當即交給任某某10萬元,對此雙方無爭議,雖被告任某某稱這10萬元包括黃文波3萬元借款、拆遷費8萬多元,但其無確鑿證據(jù)予以證實,不予采信。原告黃某依公證聲明約定的10萬元給付被告任某某,附條件的贈與合同履行完畢,并且該房黃某從交房一直居住至今實際占有,說明黃某已接受贈與且已實際履行,任某某就應將訴爭房產(chǎn)過戶至黃某名下。
綜上,原告主張的要求被告協(xié)助辦理石家莊市橋東區(qū)栗中街1號8-3-904號房屋的過戶手續(xù)的訴求,理據(jù)充分,應予以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百八十五條、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百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任某某名下位于石家莊市栗中街1號8-3-904號房產(chǎn)歸原告黃某所有。
二、被告任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協(xié)助原告黃某辦理石家莊市栗中街1號8-3-904號房產(chǎn)的過戶手續(xù)。
案件受理費100元,保全費2320元,由被告任某某負擔(原告預交訴訟費不再退回,待履行本判決時由被告給付原告)。
經(jīng)審理查明,二審認定的事實與原審認定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上訴人任某某系被上訴人黃某的祖母。本案訴爭房產(chǎn)現(xiàn)登記在上訴人名下。2006年12月18日上訴人辦理了一份公證聲明,將訴爭房產(chǎn)在其兒子黃文波付款10萬元后,變更登記在其孫子被上訴人名下。后黃文波給付了上訴人10萬元,上訴人主張不是公證聲明的10萬元,但提不出充分證據(jù)證明,本院予以認定。上訴人在黃文波給付10萬元后未履行變更義務,應承擔違約責任,上訴人主張雙方不存在贈與關系與本案事實不符。另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黃某未參加訴訟活動,不是其本人所為,經(jīng)查,被上訴人在二審庭審時均認可該訴訟活動,故上訴人的這一上訴理由不能成立。綜上,上訴人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上訴人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楊根山 審判員 張景芳 審判員 李 偉
書記員:李站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