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黃某昌某線纜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黃某下陸區(qū)長樂山。
法定代表人:汪應昌,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羅京,系湖北人本律師事務所律師,系一般授權。
被告:中車北京二七機車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豐臺區(qū)長辛店楊公莊*號。
法定代表人:馬建勛,系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譚崢嶸,系公司職工,系特別授權。
原告黃某昌某線纜股份有限公司與被告中車北京二七機車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1月20日立案。
原告黃某昌某線纜股份有限公司訴稱,自2009年4月15日起至2015年12月期間,被告多次向原告采購線纜,但未及時付清貨款,截至2015年8月31日,被告下欠原告貨款499799.13元。2016年3月10日,被告向原告支付了300000元貨款,剩余199799.13元貨款至今仍未支付。故請求:1、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貨款199799.13元,并自2015年9月1日起至實際給付貨款之日止按照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1.5倍支付逾期付款損失;2、判令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被告中車北京二七機車有限公司在提交答辯狀期間,對管轄權提出異議認為,原告與被告于2013年12月24日簽訂合同編號130102135593和2013年8月9日簽訂合同編號為130102135348兩份合同,兩份合同第十五條均約定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為“向買方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以書面形式選擇管轄的法院,應該由協(xié)議管轄的法院來管轄。所以涉案合同糾紛應該由買方(被告中車北京二七機車有限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即北京市豐臺區(qū)人民法院管轄。
本院經審查認為,原告黃某昌某線纜股份有限公司依據(jù)其與被告中車北京二七機車有限公司于2009年4月15日簽訂的《工業(yè)產品買賣合同》及相關證據(jù)提起訴訟,要求被告中車北京二七機車有限公司支付所欠貨款,故本案屬于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選擇管轄的協(xié)議不明確或者選擇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現(xiàn)為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的人民法院中的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管轄的,選擇管轄的協(xié)議無效,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現(xiàn)為第二十三條)的規(guī)定確定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本案中,原、被告雙方分別于2009年4月15日、2013年8月5日、2013年12月24日簽訂了三份合同,前一份合同約定了向原告所在地法院起訴;后兩份合同約定向買方(被告)所在地起訴,且原告起訴的標的金額系依據(jù)2009年4月15日至2015年12月期間的多份合同金額組成,由于雙方在多份合同中約定了多種不同的管轄條款,應認定為約定管轄不明確,故本案應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確定管轄法院。由于原告提交的買賣合同約定的合同履行地點為北京二七機車廠,被告中車北京二七機車有限公司的住所地在北京市,故北京市豐臺區(qū)人民法院對本案依法享有管轄權。被告中車北京二七機車有限公司對本案管轄權的異議成立。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六條、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十四條的規(guī)定,裁定如下:
中車北京二七機車有限公司對管轄權提出的異議成立,本案移送北京市豐臺區(qū)人民法院處理。
如不服本裁定,可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黃某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南火云
書記員: 熊欣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