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黃石市方某特鋼有限公司,住所地:黃石市西塞山區(qū)風波港村。
法定代表人:方勛凱,系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羅威、黃麗(實習),湖北眾焱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授權。
被告:襄陽市安某某電氣設備有限公司,住所地:襄陽市襄城區(qū)長虹南路35號。
法定代表人:徐先濤,系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吳榮本、林胡磊,湖北志民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
原告黃石市方某特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某特鋼公司)與被告襄陽市安某某電氣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某某電氣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5月22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7年6月2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方某特鋼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方勛凱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羅威,被告安某某電氣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吳榮本、林胡磊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2014年9月9日,原告方某特鋼公司與被告安某某電氣公司簽訂一份《工礦產品買賣合同》及《合同附件》,合同約定:安某某電氣公司向方某特鋼公司提供KGPS-CN-950Kw-1.5T串聯(lián)電路1拖1中頻熔煉設備和純水冷卻系統(tǒng)ABL-500各一套,單價分別為256000元、40000元,合計296000元。原告方某特鋼公司預付100000元,合計付到250000元,被告安某某電氣公司發(fā)貨,余款46000元分三個月付清。驗收標準為運行正常,連續(xù)出五爐鋼水無質量問題為驗收合格。設備技術保修一年,終身提供售后服務。雙方還對設備技術參數(shù)做了約定,其中KGPS-CN-950Kw-1.5T熔煉設備額定功率950Kw。合同簽訂當日,原告支付了被告貨款100000元。由于交貨期延誤,原、被告雙方于同年11月1日簽訂《補充合同》,約定安某某電氣公司在收到方某特鋼公司應付的150000元后,于2014年11月3日準時發(fā)貨,并于次日前安排技術人員到場協(xié)助設備的安裝調試,調試正常后離開。調試正常后開始計算質保期,質保期一年?!堆a充合同》簽訂當天,原告方某特鋼公司又支付了貨款150000元。
2014年12月,原告通過電子郵件向被告反映所購設備無法高功率送電,烤爐過程中存在感應圈放電嚴重、爐蓋板溫度過高的問題,導致無法正常煉鋼。經過協(xié)商,原、被告于2014年12月3日簽訂《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安某某電氣公司同意15天以內制造2只配套2.0T爐體更換原2只1.5T的爐體,安某某電氣公司只收取2只配套2.0T爐體增加的成本費30000元,方某特鋼公司提貨時付30000元承兌匯票,安某某電氣公司繼續(xù)進行2.0T爐體的調試及后期跟蹤服務。2014年12月19日,被告安某某電氣公司收到原告方某特鋼公司貨款30000元。在更換2.0T爐體后,原告方某特鋼公司發(fā)現(xiàn)變頻電源柜發(fā)生3次使用過程中突然停止工作的情況,造成停產、二次冶煉等損失,原告為此于2014年12月26日通過電子郵件向被告反映了這一情況。
2015年1月29日,原告又通過電子郵件向被告反映設備用電功率超出了原告1100Kw的總容量,電費被供電部門由原28元/Kw的標準按照42元/Kw的標準收取。2015年6月4日,原告方某特鋼公司支付貨款20000元。2015年8月4日,原告向被告反映中頻感應爐存在較多缺陷,主要為:爐體不明原因拉弧、電氣配件質量差、整體功率超標。由于原告反映的設備質量問題未能得到解決,原告于2015年9月15日、2015年12月16日兩次發(fā)郵件至被告,要求更換整套設備,以解決設備存在的設計、電路質量兩大問題。
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被告安某某電氣公司累計5次派員對原告方某特鋼公司所購的設備進行維修,并收取了維修費共計7000元。
因被告安某某電氣公司未能更換設備,原告方某特鋼公司于2017年5月6日,與黃石愛電電氣工貿有限公司簽訂《合同書》,約定方某特鋼公司向黃石愛電電氣工貿有限公司購買2T中頻感應爐控制柜一套,功率950Kw。要求能與方某特鋼公司現(xiàn)有的安某某電氣公司制造的2T中頻爐的爐體配套使用,含稅價116000元。付款方式為,合同簽訂當天付50000元,余款以鍛造加工費的方式支付。交貨期為2017年5月12日前交貨,保修期至2017年12月31日。合同簽訂后,原告方某特鋼公司支付了黃石愛電電氣工貿有限公司預付款50000元,所購設備已交付使用。2017年5月22日,原告以被告設備超出額定功率、質量不合格導致無法正常使用,且不能有效維修解決為由,訴至法院,因而成訟。
另查明,2015年5月至9月,由于原告方某特鋼公司用電量超過立約容量1100Kw,供電收費部門按照42元/Kw的標準收取電費,與原來28元/Kw的標準相比,原告為此多支付了電費82404元。原告申請立約電容擴容至1250Kw后,電費計價標準于2015年10月恢復到28元/Kw。
本院認為,原告方某特鋼公司與被告安某某電氣公司簽訂的《工礦產品買賣合同》、《合同附件》、《補充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合同簽訂后,原告方某特鋼公司依約向被告安某某電氣公司支付了貨款,被告安某某電氣公司應當提供符合合同約定的產品設備。合同約定被告提供的1拖1中頻熔煉設備驗收標準為運行正常,連續(xù)出五爐鋼水無質量問題,技術參數(shù)達到設計要求。然而,原告安裝使用被告提供的設備后,工作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在雙方協(xié)商更換2.0T爐體后,設備又出現(xiàn)用電功率超標、突然停止工作、爐體不明原因拉弧等質量問題,被告經過多次修理仍未能徹底解決設備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致使原告無法正常煉鋼。因此,被告未能提供符合原告生產要求的產品,構成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因原告未能正常生產,原告自行向黃石愛電電氣工貿有限公司購買2T中頻感應爐控制柜一套以替代被告安某某電氣公司提供的2T中頻爐控制柜,此設備貨款為116000元,現(xiàn)原告請求被告減少價款116000元,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被告設備用電功率超標,致使原告額外多支付電費82404元,此損失已實際發(fā)生,故對于原告主張被告賠償電費損失的請求本院予以支持。原告所購買的機器設備雖經被告多次派員修理,但仍未能解決,原告請求被告賠償其修理費損失,本院予以支持。原告要求被告賠償其工人工資損失,證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五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安某某電氣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方某特鋼公司返還貨款116000元;
二、被告安某某電氣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方某特鋼公司電費損失82404元、修理費損失7000元;
三、駁回原告方某特鋼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558元,由被告安某某電氣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趙鈞
書記員:劉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