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黃潤華。
委托代理人劉長明,湖北法輝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被告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湖北石油分公司,住所地武漢市漢口解放大道606號。
法定代表人陳成敏,總經(jīng)理。
被告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湖北武漢石油分公司,住所地武漢市江漢區(qū)萬松小區(qū)18棟。
法定代表人方緒平,總經(jīng)理。
上述兩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周翠紅,湖北成和誠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一般授權。
原告黃潤華(以下簡稱原告)與被告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石油湖北分公司(以下簡稱第一被告)、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湖北武漢石油分公司(以下簡稱第二被告)勞動爭議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王端生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及委托代理人劉長明,第一、第二被告委托代理人周翠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1983年10月30日入職武漢市石油公司職工學校任教師工作,1994年職工學校被撤銷后進入武漢石油集團興業(yè)石油有限責任公司。2000年底原告懷孕在家待產,2001年6月30日武漢興業(yè)石油公司、中國石化武漢石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依據(jù)《武漢減員增效工作實施方案中石化武石股(2001)85號文》,作出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解除與原告的勞動合同并給予原告經(jīng)濟補償金(一次性安置費)人民幣伍萬柒仟陸佰元。原告2001年7月31日生完小孩,一直在家休息。2008年9月16日原告向湖北石油分公司信訪部門要求“企業(yè)恢復懷孕期間解除的勞動關系,補償經(jīng)濟損失”。2008年11月13日中國石油武漢石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按中石化2001年核定協(xié)解補償金3200元/年(205個月)的標準,參照勞動部部發(fā)(1996)266號文件規(guī)定,給予6個月一次性補助金,即給予柒仟陸佰捌拾元的補償,2008年11月20日原告領取該補償金。2009年10月16日原告再次向湖北石油分公司信訪部門“要求重新上崗,補償經(jīng)濟損失”。2010年9月14日原告向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反映協(xié)解問題。2014年2月14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漢石油分公司根據(jù)原告信訪情況作出“關于黃潤華產假期間給予補償?shù)慕ㄗh”,建議補償原告生育期、哺乳期工資、獨生子女補貼合計10545.20元。原告對該補償建議不予確認,亦未領取該補償款。
2014年6月26日原告向湖北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委于同日作出鄂勞人仲不字(2014)第71號不予受理通知書,以申請人已過退休年齡,決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該不予受理通知書不服向本院起訴。審理中,因雙方各持已見,調解未成。
以上事實,有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工作證、工資審批表、解聘呈報表、《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石化股份鄂人(2001)60號通知、中石化武石股(2001)85號通知、中國石油武漢石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政工人事部報告、信訪處理單及轉送單、《關于黃潤華產假期間給予補償?shù)慕ㄗh》、銀行流水明細單、變更審核登記表、鄂勞人仲不字(2014)第71號不予受理通知書等證據(jù),經(jīng)庭審質證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2001年6月30日武漢興業(yè)石油公司、中國石化武漢石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原告解除勞動合同,原告領取經(jīng)濟補償金(一次性安置費)人民幣伍萬柒仟陸佰元后,沒有回到被告處繼續(xù)工作。武漢興業(yè)石油公司、中國石化武漢石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解除與原告勞動合同時,因原告處于懷孕及哺乳期間,違反國家關于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保護的相關規(guī)定,原告知道或應當知道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原告對于武漢興業(yè)石油公司、中國石化武漢石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解除勞動合同行為不服發(fā)生勞動爭議,原告可以通過合法途徑尋求救濟。根據(jù)1995年1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guī)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但是原告遲至2008年9月16日原告才以信訪形式向湖北石油分公司主張權利,已經(jīng)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期限。審理中,原告未能提供仲裁時效中止、中斷的證據(jù),故對原告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黃潤華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元(已免),其他費用80元,由原告黃潤華負擔(已付)。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王瑞生
書記員:蔡高蘭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