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黃泰山(曾用名黃太山)。
委托代理人姚應軍,湖北安達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某。
委托代理人李宏祥,湖北云開正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靖某某。
原告黃泰山與被告王某某、靖某某合伙協(xié)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7月30日立案受理后,于同年8月27日,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公開開庭審理,原告黃泰山及委托代理人姚應軍,被告王某某的委托代理人李宏祥,被告靖某某到庭參加訴訟。在本案審理過程中,當事人申請庭外和解時間為兩個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經(jīng)審理查明,2006年2月,湖北德安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武漢華頂印務包裝工業(yè)園D區(qū)廠房工程,將其中部分項目分包給被告王某某施工。同年3月1日,被告王某某與被告靖某某簽訂了一份《協(xié)議書》,約定:武漢華頂印務包裝工業(yè)園D區(qū)廠房工程由王某某、靖某某共同投資,所得利潤平均分配,雙方各占50%,風險各占50%,計劃投入資金900000元,暫定靖某某500000元,王某某400000元。先由靖某某投入200000元作為啟動資金,再在操作過程中,由雙方逐步投入;在900000元的基礎上,如有誰的資金沒有到位,一切后果由其負責;王某某的設備及舊材料,根據(jù)工地需要,二人協(xié)商談定為宜。被告靖某某與原告黃泰山達成口頭協(xié)議,由原告黃泰山出資300000元,被告靖某某持有的武漢華頂印務包裝工業(yè)園D區(qū)廠房工程50%,與原告黃泰山共同所有,雙方各占25%。
2006年6月12日,被告王某某與被告靖某某共同向原告黃泰山出具一份借條,內(nèi)容為:“今借到黃泰山現(xiàn)金壹拾萬元整,每月按2%利息計算。工程用款,工程結(jié)賬利息本金一次付清;經(jīng)手人:王某某、靖某某”。同年8月26日,被告王某某與被告靖某某共同向靖小兵出具一份借條,內(nèi)容為:“今借到靖小兵現(xiàn)金伍萬元整,二月內(nèi)還請,月息2%”,該筆借款到期,因工地資金緊張,原告黃泰山經(jīng)被告靖某某要求代為向靖小兵償還了借款,被告靖某某在借條上面注明“自11月8日轉(zhuǎn)黃太山”。2007年8月17日,被告王某某與被告靖某某共同向原告黃泰山出具一份借條,內(nèi)容為:“今借到黃太山現(xiàn)金壹萬元整,利息3%,工地借款,經(jīng)手人:王某某、靖某某”。
2007年10月,該工程驗收完成。2008年7月20日,原、被告對合伙賬目進行了結(jié)算,均認可被告王某某實際投資272000元,原告黃泰山實際投資300000元,被告靖某某實際投資38000元;工程開支及上述借款除外,原告黃泰山與被告王某某、靖某某分別于2007年2月10日實際領取了現(xiàn)金10000、20000元、10000元,2007年9月5日實際領取了現(xiàn)金25000元、70000元、45000元,2007年12月27日實際領取了現(xiàn)金50000元、5000元、30000元,2008年2月4日實際領取了現(xiàn)金90000元、34160元、67580元;原告黃泰山與被告王某某于2008年7月4日分別實際領取了現(xiàn)金30000元、89342.68元;原告黃泰山與被告王某某、靖某某又于2008年8月6日分別實際領取了現(xiàn)金139800元、115000元、15000元。因湖北德安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下欠部分工程款,被告王某某通過訴訟分別于2011年1月19日和2011年9月26日實際領取了工程款270000元和277254.46元。在本案審理過程中,經(jīng)協(xié)商原、被告均認可被告王某某投入的設備及舊材料折款130000元,作其支出數(shù)額進行結(jié)算;同時認可被告王某某為該工程另外支出的訴訟費用20000元與其處理工地舊材料款20000元相互抵銷。
本院認為,被告王某某與被告靖某某就武漢華頂印務包裝工業(yè)園D區(qū)廠房部分項目工程簽訂了《協(xié)議書》,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約定內(nèi)容并未違反我國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依法認定有效。上述協(xié)議簽訂后,原告黃泰山又增加入伙,被告王某某、靖某某均認可,即原、被告之間形成合伙關(guān)系。
本案為合伙協(xié)議糾紛,根據(jù)本院已查明的事實以及當事人在本案審理過程中均認可的事實,本院認為被告王某某辯稱原告黃泰山已領取的款項是先支付給原告黃泰山的借款本息,沒有證據(jù)證實,不予采納;其中金額為50000元的借款轉(zhuǎn)讓通過了被告靖某某,該轉(zhuǎn)讓對合伙人發(fā)生效力;另一筆金額為10000元的借款約定利率月息3%過高,但原告黃泰山主張三筆借款本息共計497800元(其中本金100000元自2006年6月12日起至2015年6月12日止,本金50000元自2006年11月8日起至2015年6月8日止,本金10000元自2007年8月17日起至2015年6月17日止,均按月息2%計算),沒有違反我國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即本院確認其合伙期間的結(jié)算情況為:1、原告黃泰山實際投資300000元;被告王某某實際投資272000元,另被告王某某投入的設備及舊材料折款130000元;被告靖某某實際投資38000元。2、開支除外,原告黃泰山與被告王某某、靖某某分別領取了現(xiàn)金344800元、880757.14元和167580元。3、債務497800元。由于原、被告在合伙期間已形成工程款結(jié)算回后,開支除外先返還投資成本的事實,該方式系當事人意思自治,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本院予以采納;但各自超領部分根據(jù)上述借款情況應承擔相應的利息,即截止2011年1月31日,原告黃泰山承擔超領44800元(344800元-300000元)的利息26730元(自2008年8月6日開始,按月息2%計算),被告靖某某承擔超領129580元(167580元-38000元)的利息93647元(其中17000元自2007年9月5日開始,30000元自2007年12月27日開始,67580元自2008年2月4日開始,15000元自2008年8月6日開始,均按月息2%計算),被告王某某承擔超領201502.68元(603502.68元-272000元-130000元)的利息1612元(自2011年1月19日開始,按月息2%計算)。綜上,原、被告已領取的現(xiàn)金利潤共計1393137.14元(344800元+880757.14元+167580元),加上三人承擔上述超領款項的利息121989元(26730元+93647元+1612元),先退還三人投資成本740000元(300000元+272000元+130000元+38000元),然后償還債務497800元,剩余利潤277326.14元(1393137.14元+121989元-740000元-497800元),作為合伙利潤數(shù)額按照《協(xié)議書》及原告黃泰山與被告靖某某之間的約定進行分配,即原告黃泰山應獲得利潤277326.14元×25%=69331.54元,被告靖某某應獲得利潤277326.14元×25%=69331.54元,被告王某某應獲得利潤277326.14元×50%=138663.06元;即原告黃泰山應獲得495601.54元(300000元+497800元+69331.54元-26730元-344800元),被告靖某某應承擔153895.46元(38000元+69331.54元-93647元-167580元),被告王某某應承擔341706.08元(272000元+130000元+138663.06元-1612元-880757.14元)。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nèi)舾蓡栴}的意見(試行)》第四十六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靖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向原告黃泰山給付153895.46元;
二、被告王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向原告黃泰山給付341706.08元;
三、駁回原告黃泰山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判決書指定的期間內(nèi)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9044元,由原告黃泰山負擔520元,被告靖某某負擔2841元,被告王某某負擔5683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在提交上訴狀時預交案件受理費9044元,款匯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戶名:武漢市財政局非稅收入?yún)R繳專戶——市中院訴訟費分戶;賬號:07×××93;開戶行:農(nóng)行武漢市民航東路分理處,行號:832886。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nèi)未預交訴訟費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 判 長 傅國松 審 判 員 孫志濤 人民陪審員 張 莉
書記員:萬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