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黃友德,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住湖北省宜都市。上訴人(原審被告):艾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宜都市人,住宜都市。上列上訴人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文金,湖北夷洋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丁君,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重慶市云陽縣人,戶籍地宜都市,現(xiàn)住宜昌市夷陵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丁天生,xxxx年xx月xx日出生,系丁君父親。原審被告:黃小蘭,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宜都市人,住宜都市,系黃友德、艾某某夫婦之女、丁君前妻。委托訴訟代理人:黃友德,系黃小蘭父親。
黃友德、艾某某上訴請求:撤銷宜都市人民法院(2017)鄂0581民初1645號民事判決,改判駁回丁君的訴訟請求或發(fā)回重審。事實與理由:一審法院將黃友德、艾某某夫妻共同財產塑料廠補償款50萬元認定為與丁君共同共有的家庭共同財產進行分割,明顯認定事實錯誤,違反法律規(guī)定。上述塑料廠的廠房是艾某某父母的老宅及黃友德、艾某某夫婦于2010年建造鋼架結構的加工車間和倉庫,并非丁君與黃小蘭結婚后才建造,丁君在其中不占有份額。上述塑料廠的加工設備于2011年12月前已經采購安裝完畢。因此,塑料廠的廠房及設備補償款46萬元,沒有丁君的份額。丁君自2012年6月就離開黃友德、艾某某家庭外出打工,并于2012年7月29日跳樓自殘,上述塑料廠被征收補償時,丁君對塑料廠的生產經營沒有作出任何貢獻和付出任何勞動,塑料廠的原材料及成品損失補償費,也沒有丁君的份額。丁君辯稱,其系黃友德、艾某某家庭共同成員。2013年1月4日,黃友德、艾某某未經丁君同意,辦理了戶口分戶。黃友德、艾某某上訴所稱的塑料廠,從新建到經營,丁君都參加勞動和經營。征收土地的補償,理應有丁君的份額。丁君與黃小蘭結婚時,帶到黃友德、艾某某家的財產價值好幾萬,丁君要求取走。黃友德、艾某某的上訴應予駁回。黃小蘭述稱意見與黃友德、艾某某一致。丁君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要求分割黃友德、艾某某、黃小蘭家庭共同財產,黃友德、艾某某、黃小蘭給付丁君財產份額164388元,判令黃友德、艾某某、黃小蘭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一審法院認定事實:丁君于2011年9月通過媒體征婚信息與黃小蘭聯(lián)系,兩人見面相識確立戀愛關系,××××年××月××日,辦理結婚登記,丁君到黃小蘭家居住生活,不久丁君將戶口從老家重慶市云陽縣遷入黃小蘭戶籍地宜都市紅花套鎮(zhèn)楊家畈村四組黃友德家中,戶主為黃友德,家庭成員有黃友德岳母何發(fā)玉、妻艾某某、女黃小蘭及丁君,丁君與上述家庭成員共同勞動、生活。2012年3月8日,黃小蘭、丁君舉行婚禮,××××年××月××日,丁君與黃小蘭生育兒子黃某。2012年初,黃友德將家里居住的房屋拆除兩間,利用房屋及院落辦起塑料廠,生產塑料包裝袋,并于同年4月12日辦理工商登記注冊手續(xù),塑料廠性質為個體工商戶,組織形式為個人經營,登記的經營者為黃友德??紤]到請人開機械費用高,為節(jié)省成本,黃友德出了一萬多元學費安排丁君到廣東學藝一個多月。6月丁君學藝回來后就在家里幫助經營塑料廠。因技術問題,黃友德之后還是聘請了技術人員。丁君學藝回來后因家庭瑣事,與黃小蘭發(fā)生矛盾。黃友德認為丁君自己說藝學會了,結果錢花了回來還是搞不好還是要請師傅,對此多有埋怨。丁君在此期間得知黃小蘭婚前已有子女后,與黃小蘭矛盾激化,覺得在家里無法生活,同家人難以相處,于7月離家到河北打工。彼時黃小蘭身懷有孕到丁君父母家尋找丁君,丁君父親丁天生將黃小蘭送到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中學工地丁君處,二人再次爆發(fā)激烈沖突,丁君跳樓導致身體傷殘,黃小蘭回娘家居住,丁君也一直居住自己父親家,雙方沒有聯(lián)系。××××年××月××日,兒子出生后黃小蘭電話通知了丁君,丁君回到黃小蘭家后兩人再次發(fā)生矛盾,2013年6月丁君去宜昌購買機械配件途中就再沒回黃家。2013年宜昌市汽車駕駛員培訓中心項目落戶楊家畈村,黃友德家庭的房屋、塑料廠、承包土地屬于被征地范圍。2013年6月27日,黃友德與宜都市紅花套鎮(zhèn)人民政府簽訂《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xié)議》,獲得紅花套鎮(zhèn)楊家畈村四組房屋、附屬設施補償及拆除獎金合計71425元;同日兌付桔園247856元、水泥地坪260元、桔樹2400元,三項合計250516元;2013年7月26日領取塑料廠房及設備補償460000元,2013年8月16日領取塑料廠原材料及成品損失補償40000元。同時查明,2004年12月31日黃友德為戶主與村里簽訂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家庭成員為黃友德岳父母、黃友德及艾某某、黃小蘭共五人,承包5.82畝土地,承包期至2028年12月31日。2013年1月4日,黃友德與黃小蘭土地分戶,分別與村簽訂農村土地承包合同。黃友德及艾某某、何發(fā)玉(黃友德岳父2011年7月4日去世)三人為一戶承包土地5.12畝;黃小蘭及丁君、兒子黃某為一戶,因人平至少0.3畝土地才能分戶,兒子尚小,承包土地0.7畝,該0.7畝土地未征收。兩戶的合同承包期均至2028年12月31日。2013年2月1日,丁君取得肢體三級殘疾人證。2013年9月13日,黃小蘭將其本人及丁君、兒子黃某的戶口從黃友德家庭戶中遷出分開,單獨立戶。還查明,此后黃小蘭數(shù)次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法院綜合考慮未予準許。2015年10月16日,黃小蘭第四次起訴與丁君解除婚姻關系。2016年1月18日,宜都市人民法院判決準許黃小蘭與丁君離婚,婚生子黃某隨黃小蘭生活撫養(yǎng),丁君不負擔撫養(yǎng)費;丁君跳樓產生的債務15萬元,黃小蘭負擔7.5萬元,另黃小蘭給付丁君經濟幫扶3萬元。丁君在離婚訴訟中也要求分割相應財產,法院認為該財產涉及離婚訴訟案外人黃友德、艾某某等人的利益不宜在離婚案中一并處理。丁君不服一審判決上訴,二審法院維持了一審判決。另查明,丁君、黃小蘭二人無論戶口如何變化,婚后一直與黃友德、艾某某、何發(fā)玉等其他家庭成員共同居住于黃友德岳父母修建的房屋內,也即上述被征收的房屋。塑料廠的部分廠房也是利用的該房屋。丁君、黃小蘭的生活也未與黃友德、艾某某、何發(fā)玉分開,系一個鍋里吃飯。黃小蘭、丁君之前都在外打工,塑料廠建起后便都在家?guī)椭a經營。一審法院認為,依照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夫妻登記結婚,戶口可以隨女方,也可以隨男方。丁君戶口遷入黃友德家,屬于黃家家庭共同成員之一,但結婚登記后戶口遷入并不必然享有家庭共同財產的份額,而應當根據(jù)其是否對家庭共同財產的形成和積累作出貢獻綜合認定?,F(xiàn)丁君要求分割財產份額164388元,即以黃友德家庭共獲各類補償款821941元總額計算,按照黃友德夫妻、黃友德岳母何發(fā)玉、黃小蘭、丁君五人,人平164388元,所以丁君認為自己應分得164388元。庭審查明,上述821941元,由以下三部分組成:房屋71425元,桔園247856元、水泥地坪260元、桔樹2400元三項合計250516元,塑料廠房及設備補償460000元、塑料廠原材料及成品損失補償40000元。項目征地時,丁君與黃小蘭夫妻關系尚存續(xù)期間,丁君有無份額,下面分項闡述。1、房屋71425元。雖然丁君與黃小蘭婚后一直與黃友德夫妻、何發(fā)玉共同居住,但所住房屋系何發(fā)玉及其丈夫修建,屬于何發(fā)玉所有。故房屋征收款71425元與丁君沒有關系,丁君要求分割該款項沒有事實依據(jù)和法律依據(jù),更沒有合同依據(jù),不應支持。2、桔園247856元、水泥地坪260元、桔樹2400元三項合計250516元。上述桔園、桔樹為承包土地范疇,合同起源于2004年12月31日黃友德為戶主與村里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雖然2013年1月4日黃小蘭分戶承包經營合同里丁君作為共同承包人赫然在列,但丁君并不是上述被征收桔園桔樹的共同承包人,因此該部分補償款丁君沒有資格享受。本項中水泥地坪,也與丁君亦沒有關聯(lián),丁君要求享受本項款項,沒有道理。3、塑料廠房及設備補償460000元、塑料廠原材料及成品損失補償40000元。黃友德、艾某某辯駁塑料廠系黃友德單獨經營,屬于黃友德個人所有,這一辯解與實際情況不符,從現(xiàn)實家庭作坊式經營考察,都是登記戶主一人名字,但實際系家庭共同經營。庭審中丁君陳述其投資了5萬元,沒有證據(jù)證明,故不予采納。已查明,丁君與黃小蘭相戀后,正值塑料廠建設期間,丁君為此付出了勞動。塑料廠建成后,丁君也參與了生產和經營,丁君到廣東學藝、2013年到宜昌購買機械配件等,能夠證明丁君確實參與了一定的家庭生產,對塑料廠財產的形成和積累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丁君應當享有該部分家庭共同財產一定的份額。本部分補償款中絕大部分屬于廠房補償,而廠房系黃友德改造何發(fā)玉原來的房屋所得,與丁君無關。本宜通過評估程序剝離廠房補償價值后對剩余其他部分進行考量,但廠房已經滅失,失去了鑒定基礎。在這部分家庭共同財產中,丁君雖然有份額,但丁君參與生產經營時間很短,其付出有限,貢獻不大,故基于公平原則,于該部分酌情認定丁君應享受40000元補償款份額。丁君訴稱無生活來源,庭審查明其與黃小蘭離婚時,法院已經判決黃小蘭給與其經濟幫扶30000元,丁君該理由不能成立。因共有財產補償款系黃友德與艾某某領取占有,黃小蘭未占有,丁君要求黃小蘭承擔給付責任無事實依據(jù),故不予支持。黃小蘭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可以缺席判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五條、第九十九條、第一百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八條第一、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90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黃友德、艾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丁君塑料廠征收補償款份額40000元;二、駁回原告丁君要求被告黃小蘭給付其財產份額的訴訟請求;三、駁回原告丁君的其余訴訟請求。本案案件受理費50元(系減半收取,原告丁君已預交),由原告丁君負擔20元(已付),被告黃友德、艾某某共同負擔30元(給付上述款項時一并付給原告)。二審中,黃友德、艾某某圍繞其上訴請求提交兩份證據(jù):1、個體工商戶周超裝潢門市部的證明、收據(jù)、營業(yè)執(zhí)照、周超身份證復印件一組,用以證明2010年10月至11月,黃友德已經向周超支付了塑料廠加工車間施工款。2、宜都市紅花套鎮(zhèn)楊家畈村民委員會證明一份。以上兩組證據(jù)共同證明,本案訴爭的塑料加工廠在××××年××月以前就已經完成并投入使用,在丁君與黃小蘭結婚之前就已經存在,不屬于丁君與黃小蘭的夫妻共同財產,丁君在其中沒有份額。丁君質證認為,這兩份證據(jù)涉嫌偽造,廠房是老房子,是后來買磚起好的,鋼架棚是2012年3月份左右,黃小蘭請其師兄(十堰人)建的;機器是2011年12月份進的,從廣東東莞拉回;廠房建成之后營業(yè)執(zhí)照、廠房衛(wèi)生報告等材料都是丁君寫的。本院認為,上述證據(jù)不足以導致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發(fā)生變化。本院經審理查明,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上訴人黃友德、艾某某因與被上訴人丁君、原審被告黃小蘭分家析產糾紛一案,不服宜都市人民法院(2017)鄂0581民初164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3月1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因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規(guī)定,經閱卷和詢問當事人,不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案涉塑料廠房及設備補償460000元、塑料廠原材料及成品損失補償40000元,根據(jù)已查明的事實可以認定丁君與黃小蘭相戀后,正值塑料廠建設期間,丁君為此付出了勞動。塑料廠建成后,丁君也參與了生產和經營。原判并結合考慮本案的具體情況,酌定丁君分得塑料廠房及設備補償、原材料及成品損失補償40000元并無不當。黃友德、艾某某的上訴請求和理由,沒有證據(jù)根據(jù)和法律依據(jù)。綜上所述,黃友德、艾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上訴人黃友德、艾某某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劉乾華
審判員 黃孝平
審判員 羅 娟
書記員:張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