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鶴崗北方水泥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趙君,職務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袁樹成,該公司法律顧問。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鶴崗市洪某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周奎興,職務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潘榮福,黑龍江啟越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鶴崗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因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鶴崗市興安區(qū)人民法院(2015)興安商初字第4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本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鶴崗北方水泥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袁樹成,被上訴人鶴崗市洪某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潘榮福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審法院認定,原、被告于2013年1月30日,口頭建立水泥買賣合同,雙方約定,原告購買被告袋裝325型水泥2000噸,每噸單價360元,2013年1月30日原告一次性付款720,000.00元。被告陸續(xù)供給原告325型水泥1385噸,價值人民幣498,600.00元,尚欠原告水泥款221,400.00元。原告現(xiàn)請求被告返還剩余水泥款,并承擔案件訴訟費用。
原審法院認為,原告鶴崗市洪某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與被告鶴崗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口頭訂立《水泥買賣合同》合法有效,依法應予保護。原告依約定將水泥預付款720,000.00元一次轉(zhuǎn)入被告公司賬戶,被告出具了蓋有其單位公章的收據(jù)。根據(jù)庭審調(diào)查,可以認定因被告單位水泥周轉(zhuǎn)不開,將給付其它單位的水泥串給原告,導致出庫單上出現(xiàn)名稱不符現(xiàn)象?,F(xiàn)被告尚欠原告貨款221,400.00元。雖然被告辯稱水泥已經(jīng)全部給付,但其提供的出庫單系其單方制作沒有原告簽字,故其辯解不能成立。而原告所述收到1385噸水泥,有收條為證,且與證人馮超的證實相吻合,故應予采信,剩余水泥款被告應予返還。對原告要求被告按人民銀行基準利率支付利息的請求,應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三十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被告鶴崗北方水泥有限公司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返還原告鶴崗市洪某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購買水泥款221,400.00元,利息11,345.00元(自2014年8月27日起至2015年10月31日止)。案件受理費4,791.18元,由被告鶴崗北方水泥有限公司負擔。
經(jīng)審理查明事實與原審認定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上訴人鶴崗北方水泥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鶴崗市洪某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口頭訂立水泥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應按約定履行各自相應的義務。被上訴人將購買水泥款72萬元交付給上訴人,上訴人應付給被上訴人相應價款的水泥?,F(xiàn)被上訴人提供了收到水泥的收條,認可收到上訴人水泥1385噸,上訴人尚欠水泥款221,400.00元未予給付。上訴人雖提出已按合同約定將1991.66噸水泥交付給了被上訴人,但其提供的單方機打明細表及銷售出庫單,被上訴人提出異議,認為該單據(jù)全部由上訴人單方制作,單據(jù)中提貨人處簽名的人員,其不認識,亦非該單位工作人員,而且也未收到過這些水泥,且上訴人也認可其提供的銷售出庫單上沒有雙方簽字,上訴人亦無其他證據(jù)予以證實被上訴人收到水泥1991.66噸。至于上訴人提出被上訴人交付水泥款后,需由其公司銷售部門為被上訴人辦理水泥銷售卡,被上訴人應憑水泥銷售卡刷卡提取水泥,付水泥時只認卡不認人,被上訴人銷售卡中的水泥已經(jīng)基本提取完畢的主張,因被上訴人對此主張不予認可,其稱從未收到過上訴人給付的水泥銷售卡,每次提取水泥均系與上訴人銷售部門聯(lián)系,由上訴人找車送貨,其支付運費,原審法院對當時給被上訴人運送水泥的司機馮超的調(diào)查筆錄亦可以反映出該情況。上訴人提出水泥銷售卡由公司銷售部門交付給被上訴人,但審理期間其無證據(jù)證實已經(jīng)將水泥銷售卡交付給被上訴人。綜上,上訴人認為其已經(jīng)履行了合同約定給付義務的主張,不能成立。原審法院對此案處理并無不妥,應予維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件受理費4,791.00元,由上訴人鶴崗北方水泥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任 重 審判員 顧立宏 審判員 李文杰
書記員: 于紅焦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