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鮑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上海市徐匯區(qū)。
被告:中國大地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營業(yè)場所上海市虹口區(qū)。
負責人:萬忠明,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施哲明,上海和聯(lián)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健,上海和聯(lián)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鮑某與被告中國大地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財產(chǎn)保險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月3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鮑某,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施哲明律師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被告支付保險金156,832元。
事實和理由:原告系車牌號為吉JLXXXX車輛的車主,2018年10月10日凌晨3時許,其子張某某駕駛車輛吉JLXXXX由陳行路東向西行駛,至萬芳路時,因天黑,致使車輛駛入正在修建的路段溝內(nèi),造成車輛嚴重受損,駕駛人第一時間報了警,事故現(xiàn)場接警民警、車輛施救人員均可見證。之后,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又向保險公司報了案。該車輛購于2017年9月,車價為23萬余元,包括4S店指定購買被告的機動車商業(yè)保險、交強險等。10月12日,被告開具拒賠通知書,10月19日閔行交警出具交通事故認定書?,F(xiàn)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辯稱:對事故經(jīng)過有異議,根據(jù)事故現(xiàn)場圖和當事人陳述材料,能夠充分顯示在本案中“駕駛員”張某某有編造事故經(jīng)過、故意破壞和偽造現(xiàn)場、無正當理由遺棄被保險車輛離開事故現(xiàn)場、交警無法第一時間對駕駛員進行酒駕測試等情形,根據(jù)保險條款第八條第(一)項、第(二)項第1、2小項、第十條第(四)項的約定,事故發(fā)生后,駕駛人故意破壞現(xiàn)場、偽造證據(jù),未采取措施的情況下駕駛機動車或者遺棄機動車離開等,本案屬于商業(yè)險拒賠;被告積極進行了定損,車損金額為127,000元,并出具了損失確認書,該確認書只做定損依據(jù),不作為理賠依據(jù);定損員向原告做的承諾,被告不予認可。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8年8月17日,原告為其名下車輛吉JLXXXX向被告投保交強險、第三者責任保險等不計免賠險,車輛損失險保險金額為156,832元,保險期限自2018年9月13日起至2019年9月12日止?!稒C動車綜合商業(yè)保險條款》第八條規(guī)定,在上述保險責任范圍內(nèi),下列情況下,不論任何原因造成被保險機動車的任何損失和費用,保險人均不負責賠償:(一)事故發(fā)生后,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駕駛員故意破壞、偽造現(xiàn)場、毀滅證據(jù):(二)駕駛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1、事故發(fā)生后,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況下駕駛被保險機動車或者遺棄被保險機動車離開事故現(xiàn)場;2、飲酒、吸食或注射毒品、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第十條規(guī)定,下列損失和費用,保險人不負責賠償:……(四)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駕駛員知道保險事故發(fā)生后,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未及時通知,致使保險事故的性質(zhì)、原因、損失程度等難以確定的,保險人對無法確定的部分,不承擔賠償責任,但保險人通過其他途徑已經(jīng)及時知道或應當及時知道保險事故發(fā)生的除外。第二十條規(guī)定,保險人受理報案、現(xiàn)場查勘、核定損失、參與訴訟、進行抗辯、請求被保險人提供證明和資料、向被保險人提供專業(yè)建議等行為,均不構成保險人賠償責任的承諾。
2018年10月10日凌晨3時許,他人駕駛吉JLXXXX車輛沿陳行公路至陳行公路出萬芳璐西約100米時,因天黑,車輛駛入溝內(nèi),造成車輛嚴重受損的交通事故。原告兒子張某某立即報警,報警稱酒后叫了代駕,代駕將車撞到泥坑里單車事故跑了。接警民警到現(xiàn)場后,張某某稱代駕人員駕駛其車,掉進溝里后代駕人員逃了。6時30分,再次報警,接警民警到現(xiàn)場時,報警人不在現(xiàn)場,也無法聯(lián)系。事發(fā)后,張某某向被告報案,被告查勘人員到現(xiàn)場時未見駕駛員。
2018年10月11日,張某某至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交通警察支隊(以下簡稱交警支隊)陳述稱,其開車行駛至萬芳路陳行公路時,因未看清楚駛進了施工路段,車輛開進了水溝,后因手機沒電身體不適先行離開了現(xiàn)場。
2018年10月19日,交警支隊對張某某制作詢問筆錄,張某某稱其從朋友家周浦鎮(zhèn)林祥苑小區(qū)(音)出來到浦江鎮(zhèn)的保利茉莉公館,三點左右離開小區(qū),沿陳行公路由東向西經(jīng)過萬芳路口,其駕車撞進溝里了;五分鐘后報警,因車輛違章較多,怕進不了保險,故報警稱代駕開的車,事發(fā)后代駕跑了;接警民警來了后,其也是這樣說的,民警讓其去找代駕。
同日,交警支隊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事故經(jīng)過為當事人自訴,當事人張某某負全部責任。
被告于2018年10月12日出具《拒賠通知書》,稱對吉JLXXXX車輛于2018年10月10日在上海市閔行區(qū)陳行公路萬芳路發(fā)生事故造成的損失,經(jīng)核實不屬于保險責任賠償范圍,不予賠付,拒賠理由如下:《機動車綜合商業(yè)保險示范條款》第八條,在上述保險責任范圍內(nèi),保險人均不負責賠償:……(二)駕駛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1、事故發(fā)生后,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況下駕駛被保險機動車或者遺棄被保險機動車離開事故現(xiàn)場。
2018年11月17日,被告出具《機動車輛保險損失確認書》,確認被保險車輛涉案事故損失為127,000元,并注明只作定損不做最終理賠依據(jù),僅對目前可見損失進行定損。
另查明,吉JLXXXX車輛自2018年3月至8月存在多次違章未處理。
審理中,原告提供了涉案車輛行車記錄儀拍攝的三段視頻,時間分別為2018年10月10日3:23:42至3:25:42、3:59:42至4:01:42、4:05:42至4:07:42,其中第一段視頻是事故發(fā)生時的,畫面看到發(fā)生事故后副駕駛前氣囊彈出。經(jīng)本院釋明,原告未能提供完整視頻。
證人張某某到庭陳述事發(fā)經(jīng)過,并稱其駕駛車輛,其朋友坐后面,發(fā)生事故后,駕駛員的氣囊彈出,右邊副駕駛氣囊未彈出。
原告對被告定損金額有異議,經(jīng)本院釋明并告知法律后果,原告不申請重評。
以上事實,有原告提供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機動車商業(yè)保險單、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駕駛證、車輛行駛證、機動車查詢、車輛維修分解報料清單、《拒賠通知書》、證人張某某的證詞、三段視頻、電話錄音,被告提供的機動車輛損失確認書、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陳述材料、道路交通事故現(xiàn)場圖、詢問筆錄、保險條款及雙方當事人的陳述佐證。
本院認為:原、被告保險合同成立,雙方均應依法恪守合同義務。原告在被告處投保車輛損失險等,在發(fā)生保險事故后,有權要求保險公司就該保險事故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
被保險車輛登記在原告名下,由其兒子張某某使用,2018年10月10日凌晨三時許,被保險車輛在陳行公路萬芳路發(fā)生單車事故,事故發(fā)生后,張某某及時進行了報警,接警民警到現(xiàn)場時,張某某也在現(xiàn)場,被告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張某某有故意破壞、偽造現(xiàn)場、毀滅證據(jù)以及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況下駕駛被保險機動車或者遺棄被保險機動車離開事故現(xiàn)場,故被告以免責條款第八條第(一)項、第(二)項第1小項拒賠,依據(jù)不足,本院不予采納其該辯稱意見。但,張某某報警稱酒后叫了代駕,代駕將車撞到泥坑里單車事故跑了;接警民警到現(xiàn)場后,張某某也稱代駕人員駕駛其車,掉進溝里后代駕人員逃了;之后到交警支隊所做的自述和詢問筆錄都稱是其開車撞進溝里,之所以報警稱代駕開的,是因為違章較多,怕進不了保險,才謊稱代駕開車。本院認為,張某某前后不一的陳述,致使發(fā)生事故時由誰駕駛被保險車輛以及駕駛員當時的精神狀態(tài)無法查清;原告雖然提供了車輛行車記錄儀的視頻,但未能提供完整的視頻,故仍無法判斷是誰駕駛的車輛以及駕駛員當時的精神狀態(tài);交警支隊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也是按照張某某的自述認定其全責,并非公安機關對事實的查明認定;既使確是張某某本人開車,其報警稱酒后代駕,對接警民警謊稱代駕跑了,致使接警民警未能對其進行酒精等測試,無法確定其當時的精神狀態(tài);張某某稱因違章較多,怕進不了保險的“謊稱”理由,較為牽強,理由不足。綜上,由于張某某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未如實報警以及未如實告知接警民警,致使是誰駕駛被保險車輛以及駕駛員當時的精神狀態(tài)如何,無法查清,故涉案保險事故的性質(zhì)、原因等難以確定的,按照保險法和保險條款的規(guī)定,保險人對無法確定的事故,不承擔賠償責任。被告于2018年10月12日出具《拒賠通知書》,之后出具的《機動車輛保險損失確認書》明確注明只作定損不做最終理賠依據(jù),原告提供的與定損員的通話錄音中,定損員也沒有明確承諾同意賠付的語句,故原告認為定損員承諾賠付,無事實依據(jù),本院不予采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七條第三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鮑某要求被告中國大地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支付保險金156,832元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3,436.64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金融法院。
審判員:周達云
書記員:張??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