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魯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初中文化,農(nóng)民,住湖北省鶴峰縣。
委托代理人(特別授權)嚴紅平,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高中文化,戶籍地同上,現(xiàn)住鶴峰縣。系原告魯某某之女。
委托代理人(一般代理)張厚軍,湖北百興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袁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初中文化,農(nóng)民,住湖北省鶴峰縣。
被告袁世民,曾用名袁世明,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初中文化,農(nóng)民,住湖北省鶴峰縣。
被告袁世榮,曾用名袁世銀,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高中文化,農(nóng)民,住湖北省鶴峰縣。
被告袁世兵,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高中文化,個體工商戶,戶籍地鶴峰縣,現(xiàn)住武漢市青山區(qū)。
原告魯某某與被告袁某某、袁世民、袁世榮、袁世兵相鄰通行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魯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嚴紅平、張厚軍,被告袁某某、袁世民、袁世兵到庭參加訴訟,被告袁世榮經(jīng)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魯某某向本院提出如下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停止侵權,拆除其私自設置于入戶路口的鐵門路障;2、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原告與被告同為燕子鎮(zhèn)大巖村五組村民,兩家互為鄰居,已經(jīng)居住30多年。連接原、被告兩家和村級公路,有一條簡易道路,這條道路是兩家共有的出行必經(jīng)通道。2016年農(nóng)歷5月,被告以入戶路口屬于其私人所有為由,擅自在入戶路口設置鐵門并拒絕給原告家的車輛放行。原告為此多次向大巖村委會和燕子鎮(zhèn)人民政府反映,大巖村委會和燕子鎮(zhèn)人民政府在多次調(diào)解無效后,告知原告應通過訴訟途徑解決問題。原告認為,被告私設路障行為,侵犯了原告的通行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的規(guī)定,特訴至法院,望判如所請。
本院認為,不動產(chǎn)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本案中,原、被告為修通兩家的入戶公路,綜合入戶路均需占用各方家庭山田,根據(jù)占用多少的實際情況,由袁世兵給付魯某某2500元補償費,該口頭合意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已按此履行完畢。同時,魯某某2010年將入戶路正式修通時,也經(jīng)過袁世兵同意。原、被告各自入戶路的正常通行至糾紛發(fā)生時,已六年有余。該入戶公路的共用狀態(tài)經(jīng)過了當事人之間的協(xié)商,并形成共同通行的事實,該事實狀態(tài)非因法定事由并經(jīng)法定程序不應被擅自改變。本案四被告認為2006年修路時袁世兵已給魯某某相應補償,入戶路為袁世兵單獨出資修建,故僅袁世兵對該入戶路享有所有權及管理權,架設鐵門是其對自己入戶路的私力管理,魯某某無權要求拆除鐵門,該主張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納。袁世兵、袁世民認為原告家沒有車輛需公路通行,魯某某并非僅有爭議的一條入戶路可供行人正常通行,魯某某家供人通行的道路并未受限,且鐵門常年未上鎖,在鐵門外沿還留有兩米寬的通道,架設鐵門對原告魯某某家庭出行并無影響為由進行抗辯。本院認為,隨著社會進步通車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保障通行的應有之意,也是本案原、被告家庭克服困難修通入戶公路的目的所在,在本案審理過程中,被告袁世兵、袁世民亦認可修建鐵門后大車的通行就受到限制,魯某某如需通行要被告家開門方可。故二被告的上述抗辯理由,與事實不符且沒有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采納。由袁世兵出資,袁世民具體實施在共用通行路段架設鐵門得行為未經(jīng)相鄰各方協(xié)商一致,激化了原、被告兩家之間的矛盾。且在本案訴訟中,被告袁世兵、袁世民認為需在魯某某承認公路系袁世兵所修且享有管理權為前提下,方可向其提供鐵門鑰匙。本院據(jù)此認定,被告袁世兵、袁世民在共用通行道路上架設鐵門實際是以限制原告對共用通行路段的使用為目的,而非對道路的管理行為。該行為與公民在處理相鄰關系時應秉承的有利生產(chǎn)、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相悖,應予停止。故原告要求袁世兵、袁世民停止侵權,拆除鐵門路障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在本案審理過程中,原告魯某某未提交證據(jù)證明被告袁某某、袁世榮實施了架設鐵門的行為,且二人亦不認可自己參與了架設鐵門,故在本案中二人不承擔責任。綜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八十四條、第八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判決如下:
一、限被告袁世兵、袁世民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nèi)拆除立于公用入戶路口的鐵門;
二、駁回原告魯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80元,減半收40元,由被告袁世民、袁世兵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至收款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恩施開發(fā)區(qū)支行,賬號:17×××04(特別提示:用途欄務必注明系某某上訴案訴訟費,并將匯款憑證及聯(lián)系電話提交本院或郵寄至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nèi)仍未預交上訴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馮本軍
書記員:向煒 附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八十四條不動產(chǎn)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chǎn)、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八十七條不動產(chǎn)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jù),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jù),人民法院應當調(diào)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jù)。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