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魏某,農民。
委托代理人邢廣習,河北邢廣習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被告石某甲,農民。
原告魏某與被告石某甲為同居關系析產:子女撫養(yǎng)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田家富獨任審判,并于2016年2月1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魏某、原告委托代理人邢廣習及被告石某甲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原告魏某與被告石某甲經人介紹認識,雙方于2014年8月5日按農村風俗習慣舉行結婚儀式并開始同居生活。同居后于××××年××月××日生一女孩取名石某乙,現跟隨原告生活。2015年4月4日以被告的名義在威縣郵政儲蓄銀行存款18,000元。雙方認可共同生活期間的債權10,000元已由雙方要回后消費完畢。被告稱同居后借款40,000元用于自己娛樂消費,原告表示不知情。因家庭矛盾原告魏某于2015年農歷八月初六回娘家居住至今。
上述事實由原告提交的出生證明、存款憑單、孕檢證明及當事人的當庭陳述予以佐證。
本院認為,原、被告未辦理結婚登記而同居生活,無夫妻關系,不具有夫妻之間的權利義務。非婚生女孩未滿兩周歲且一直跟隨原告生活,改變生活環(huán)境對其成長不利,故應由原告撫養(yǎng)。撫養(yǎng)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不直接撫養(yǎng)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孩子撫養(yǎng)費的主張,本院予以支持,參照2015年河北省相關標準,確定被告支付原告子女撫養(yǎng)費43,282元。對同居期間以被告名義存儲的18,000元應按同居期間的共同財產處理,因被告未提交相關證據證實其自己的說法,被告應支付原告財產分割款9,000元;對被告所稱的借款40,000元,因原告不知情且被告自認用于個人消費,故對此不應由原告分擔。綜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五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非婚生女孩石某乙跟隨原告魏某生活,被告石某甲給付原告孩子撫養(yǎng)費人民幣43,282元,分三期履行。第一期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人民幣14,428元;第二期于2020年1月1日前給付人民幣14,427元;第三期于2025年1月1日前給付人民幣14,427元。
二、被告石某甲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魏某財產分割款9,000元。
三、駁回原告魏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150元,由原告魏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田家富
書記員:王文英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