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魏某。
委托代理人魏秀敏。
委托代理人周忠會。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某。
委托代理人劉敏杰,河北中石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王玉堂。
委托代理人陳勝海,河北天宏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魏某因執(zhí)行異議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元氏縣人民法院(2015)元民二初字第00479號民事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訴,認為:一、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1、一審法院沒有查清轉讓的股份到底歸誰所有,本案中,元氏縣聚元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的29%的股份本來屬于魏某所有,上訴人提出證據證實,名義持股人王玉堂認可,元氏縣人民法院應該確認王玉堂股份代持一事實。在構成股份代持的情況下,元氏縣人民法院去元氏縣工商局扣劃的就是魏某的股份,屬于執(zhí)行對象錯誤,并不是執(zhí)行的判決錯誤。2、該案執(zhí)行行為混亂,人民法院應該立即中止執(zhí)行該案件,不然整個執(zhí)行案件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都存在明顯錯誤。3、執(zhí)行依據明顯錯誤。二、一審法院適用法律錯誤,上訴人基于股份代持協(xié)議的法律文書對執(zhí)行標的擁有所有權,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zhí)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可以認定該股權歸上訴人所有,同時排除申請執(zhí)行人的執(zhí)行行為。
原審法院經審查認為,在執(zhí)行過程中,案外人有權對執(zhí)行標的提起執(zhí)行異議之訴,但提起執(zhí)行異議之訴的前提條件是魏某主張的執(zhí)行標的與原判決無關。經查,魏某主張的股份已被河北省元氏縣人民法院于2015年4月5日做出的(2014)元民一初字第01013號民事判決書判決轉讓給劉某,該判決已經生效并正在執(zhí)行過程中,魏某現(xiàn)在主張將判決書中判決轉讓給劉某名下的元氏縣聚元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的29%股份中的14.6342%股份歸魏某所有,是對生效判決書的不服,案外人的訴訟請求與該生效判決書存在法律上的關聯(lián)性,不符合案外人提出執(zhí)行異議之訴必須是與原判決無關的受理條件,故魏某訴求不符合執(zhí)行異議之訴受理條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零五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guī)定,裁定為:駁回魏某的起訴。
經審查查明,王玉堂2013年4月1日向魏秀敏、魏某書寫借據,借魏秀敏、魏某500萬元,月息2分。2013年4月21日王玉堂又向魏秀敏、魏某借款400萬元,月息2分。2013年7月3日王玉堂出具補充說明,載明“王玉堂購買元氏縣聚元房地產開發(fā)公司的股權,有玖佰萬元是由魏某出資的,實際股權應屬于魏某”。
基于上述借據,魏某、魏秀敏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王玉堂償還本金,給付利息。元氏縣人民法院作出(2015)元民二初字第00172號民事判決,判令王玉堂、景淑云、元氏縣金玉物資貿易中心償還上述借款900萬元、利息461.3萬元。該判決已生效。
本院認為,上訴人訴爭其同王玉堂之債,曾以借款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并由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確認該債系借貸關系。現(xiàn)上訴人又以股權代持關系為由提起執(zhí)行異議之訴,沒有事實依據。上訴人訴爭王玉堂在元氏縣聚元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29%的股份已被原審人民法院(2014)元民一初字第01013號民事判決進行了處分,上訴人主張該股份中有其部分股份,因與原判決有關,提起執(zhí)行異議之訴沒有法律依據,原審駁回其起訴是正確的。
綜上所述,原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七十一條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審判長 劉建國 審判員 郝福海 審判員 宋廣道
書記員:趙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