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魏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河南省信陽市,住上海市嘉定區(qū)。
被告:丁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北京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丁龍,上海君恩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攀,上海君恩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魏某某訴被告丁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7月2日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9年8月15日、9月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魏某某、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攀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魏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判令被告歸還原告借款人民幣(以下幣種同)100,000元。事實與理由:原、被告是朋友關系。2016年11月20日,被告因生意之需,向原告借款人民幣100,000元,并言明于1個月后歸還,但被告不守信譽,至今未歸還。原告多次催討未果,故起訴法院,提出上列訴訟請求。庭審中,原告補充如下事實:原告2008年在外岡開超市,被告是做燈管零部件的,工廠也在外岡,由于被告供貨的廠家在原告所開超市的對面,被告會去原告超市購物,故而雙方相識。被告曾讓原告向他的工廠供應桶裝水,也會購買香煙或其他物品,直接記賬,然后每個月結算一次。原、被告之間的貨款已經(jīng)全部結清,被告在外岡的廠也已經(jīng)關閉。被告從2010年開始陸續(xù)向原告借款,既有現(xiàn)金給付,也有轉(zhuǎn)賬。借款有時寫借條,被告還錢后就把借條還給被告。
原告魏某某對其訴稱提供如下證據(jù):1、借條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回執(zhí)單,證明原、被告之間的借貸關系,且被告在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回執(zhí)單上簽字;
2、2015年至2018年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卡交易明細清單,證明原、被告之間的經(jīng)濟往來;
3、微信、短信記錄,證明原告在起訴之前一直向被告催討100,000元借款;
4、可行性報告,證明被告當時向原告借款時被告有實力,而且被告也同意如果原告有錢可以入股,但是當時資金短缺沒有入股;
5、上海葉可實業(yè)有限公司的工商資料,證明被告是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被告丁某某辯稱,認可借款事實,但被告已歸還原告129,340元,雖然借條上沒有明確約定利息,但是因為是朋友關系,所以當時被告和原告說過會給利息的,所以還款超過100,000元?;诒桓嬉呀?jīng)履行了還款義務,請求法院駁回原告訴請。
被告丁某某對其辯稱提交如下證據(jù):5份網(wǎng)上銀行電子回單,證明被告已經(jīng)歸還原告129,340元。
經(jīng)質(zhì)證,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沒有異議;對證據(jù)2的真實性沒有異議,關聯(lián)性不予認可,該證據(jù)中的轉(zhuǎn)賬很多是被告轉(zhuǎn)給原告的,轉(zhuǎn)賬的性質(zhì)不清楚,被告認為2016年11月20日之前的轉(zhuǎn)賬與本案無關;對證據(jù)3的真實性予以認可;對證據(jù)4真實性和關聯(lián)性不予認可,被告沒有向原告出具過可行性報告;對證據(jù)5沒有異議。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的真實性不表示異議,但對被告的證明目的不認可,認為被告的還款并非是歸還本案的100,000元。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被告系朋友關系。被告系上海頁可實業(y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2015年10月10日至2016年11月15日期間,原告轉(zhuǎn)賬給被告230,000元,被告轉(zhuǎn)賬給原告663,400元。2016年11月20日,被告向原告借款100,000元,原告通過銀行轉(zhuǎn)賬給被告,被告向原告出具借條一份,內(nèi)容為“今借魏某某人民幣壹拾萬元正(¥100,000),于2016年12月20日歸還,此據(jù)”。2016年12月15日至2017年11月10日,被告轉(zhuǎn)賬給原告184,670元。原告一直向被告催討借款,2019年4月24日,被告回復原告“一直在醫(yī)院,好了后會把你的問題及時處理好的,謝謝魏總支持!”。后原告向本院提起訴訟。
在第一次庭審結束后,為了查明相關事實,承辦人要求被告本人必須到庭參加訴訟,但被告以做生意,需全國各地出差為由未到庭。而在庭審過程中,被告代理人對原告陳述的有關事實均表示不清楚。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本案中,被告認可借款100,000元的事實,但認為已經(jīng)歸還129,340元,超過100,000元的作為利息,事實上2016年11月20日借款之后被告實際轉(zhuǎn)賬給原告184,670元,按照被告的辯稱,超過100,000元的作為利息,也就是84,670元是利息,但雙方在借條中沒有約定利息,被告也沒有說明該利息是如何計算,且原告也不認可該款是歸還100,000元借款,本院結合2016年11月20日借款之前原、被告之間的轉(zhuǎn)賬記錄、被告給原告的回復以及原告所持有的借條,本院認為,被告轉(zhuǎn)賬給原告的184,670元并非是歸還本案借款。原告提供了借款,但被告未歸還借款,顯屬違約。故原告要求被告歸還借款的訴訟請求合法有據(jù),本院予以支持。據(jù)此,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丁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歸還原告魏某某借款人民幣100,000元。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人民幣2,300元,由被告丁某某負擔(被告負擔之款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nèi)交付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管有珍
書記員:俞??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