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魏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公安縣房產管理局干部,住公安縣,現(xiàn)居住地公安縣。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易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公安縣房產管理局干部,住公安縣,現(xiàn)居住地公安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高孝欽,公安縣南平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魏某因與被上訴人易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公安縣人民法院(2018)鄂1022民初48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魏某、被上訴人易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高孝欽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是:原告易某與被告魏某的借貸關系是否成立,原告易某是否履行了出借義務?
本案原被告之間就原告是否向被告履行了款項交付義務這一核心事實產生爭議,本院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審查:一、款項來源。原告易某稱向薛宏偉借款10萬元,薛宏偉的當庭陳述及賬戶交易明細能夠證實原告易某的說法,款項來源是清晰的。二、款項交付的時間、地點。原告易某稱款項交付的時間與被告魏某出具借條的時間為同一天,是原告先交付錢款被告后出具借條,交付地點為被告魏某的辦公室。薛宏偉的當庭陳述證實其陪同原告易某于2013年12月8日持10萬元現(xiàn)金到了被告魏某的辦公室,薛宏偉雖未進入辦公室親眼看見原告易某將10萬元現(xiàn)金交給被告魏某,但證實原告易某從辦公室出來即拿著被告魏某出具的借條,賬戶交易明細能夠證實原告易某于當日籌措了10萬元現(xiàn)金。關于選擇現(xiàn)金交付方式及在辦公室交付問題,原告易某稱被告魏某要求現(xiàn)金交付,選擇在辦公室交付是因為被告魏某當年離婚后暫時住在辦公室,被告魏某承認當年離婚后暫時住在辦公室,原告易某的說法符合情理。三、被告魏某關于借據(jù)的陳述。在回答本院“為何沒有收到錢款還要出具借條,為何時隔多年借條仍在原告手中,是否知道向他人出具借條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的問詢時,被告魏某無法給出合乎情理的說法。被告魏某僅以借條上注明了以房產抵押,但未交付房產證和辦理抵押登記作為抗辯理由,否認原告易某交付借款款項。從法律上,抵押合同是借款合同的從合同,未履行抵押合同并不導致借款合同無效,也不能證明未履行借款合同;從情理上,原告易某與被告魏某系房產局同事,二人以前關系尚好,原告易某未要求交付房產證和辦理抵押登記并不能說明未交付借款款項。四、關于被告魏某委托其同事陳小平向原告易某轉賬1萬元的事實,原告易某的說法是被告魏某償還借款利息,被告魏某的說法是原告易某小孩有事需用錢即讓同事陳小平向原告易某轉賬1萬元。陳小平向本院證實魏某向自己借款1萬元錢,沒過幾天就還了。就這1萬元而言,說明原告易某欠被告魏某1萬元,但被告魏某既未要求出具借條,亦未主張償還,反而予以否認,認為與本案無關。在原被告雙方確認除本案爭議之外再無其他經(jīng)濟往來和糾紛的情形下,本院確信原告易某關于被告魏某償還借款利息的說法更接近事實真相。
綜上,原告易某的出借款項來源清晰,選擇現(xiàn)金交付方式及交付時間和地點符合情理。被告魏某否認收到借款款項的說法以及否認1萬元還款事實均與常理不符。根據(jù)無借款則無還款的生活常理,結合全案證據(jù)及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本院可以形成對原被告雙方的借貸關系成立且原告易某已經(jīng)履行了出借義務的內心確信。誠實信用不僅是為人之本,也是民事活動應當遵循的最高準則。合法、有效的借貸關系應受法律保護,但原被告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了法律保護的上限,超過部分不予支持。原被告雙方對于本案債務的履行雖然設定了抵押,但并未實際執(zhí)行,且原告亦未主張抵押權,應視為雙方?jīng)]有約定。因此判決:被告魏某立即償還原告易某借款10萬元并承擔利息,利息按照年利率24%計算自2013年12月8日起至債務清償止(扣減被告魏某已經(jīng)償還利息1萬元)。被告魏某應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履行上列判決確定的給付義務。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4140元,減半收取2070元,由被告魏某負擔。
審判長 趙祖發(fā)
審判員 廖崇霞
審判員 周湛
書記員: 周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