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某,農(nóng)民。
委托代理人(特別授權(quán))馬繼學,湖北圖盛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魏某某,農(nóng)民。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又名向敏,學生。
法定代理人向明華,居民,系被上訴人張某的實際監(jiān)護人。
二被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特別授權(quán))袁緒達,湖北序達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其喜,農(nóng)民。
原審被告牟某某,農(nóng)民。
上訴人王某某為與被上訴人魏某某、張某、張其喜、原審原告牟某某共有糾紛一案,不服利川市人民法院(2013)鄂利川民初字第0162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5年1月2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被上訴人魏某某及原審原告牟某某一審訴稱,原告魏某某之生母譚銀翠于1982年去世,原告魏某某之生父魏立樹于1986年與被告王某某再婚。魏某某曾與父親魏立樹及繼母王某某共同生活,因王某某與魏某某關(guān)系不睦,魏某某于1990年被分家出來單獨生活。分家之時,魏立樹與王某某將魏立樹與譚銀翠于1981年修建的兩間房屋中的一間房屋、另豬圈一間分給魏某某所有。之后,原告魏某某一直管理使用該房間直至與牟某某結(jié)婚。2000年,原告魏某某、牟某某共同與父親魏立樹將房屋翻修成現(xiàn)在的一樓一底。翻修后,原告魏某某并未搬進居住,而是由父親魏立樹代為看管。魏立樹于2012年7月1日去世,原告魏某某、牟某某與被告王某某因房屋發(fā)生糾紛。原告魏某某、牟某某請求法院依法平均分割登記在魏立樹名下的位于利川市都亭街道辦事處木棧村4組共有的一樓一底房屋;訴訟費由被告承擔。訴訟中,利川市人民法院查明請求分割的房屋已被征收并被拆除,安置房屋尚在修建中,經(jīng)該院釋明,二原告變更訴訟請求,請求確認原告魏某某、牟某某在安置補償房屋中所占的份額,并放棄分割房屋拆遷所得的貨幣補償。
被上訴人張其喜一審訴稱,本人不主張權(quán)利,其與魏某某簽了協(xié)議的,放棄分割拆遷補償?shù)呢泿?,其余?yīng)得的份額歸魏某某和張某共同所有。
被上訴人張某一審訴稱,母親魏華平的家庭具體情況不清楚,請求法院依法保障原告應(yīng)享有的權(quán)利,確認原告在安置補償房屋中所占有的份額,同時原告放棄分割拆遷所補償?shù)呢泿拧?br/>上訴人王某某一審辯稱,本案爭議房屋是被告王某某與丈夫魏立樹的共同財產(chǎn),原告請求對該財產(chǎn)進行分割,與客觀事實不符。原告沒有證據(jù)證明其對該爭議房屋享有權(quán)利。本案涉及房屋繼承,還應(yīng)有魏立樹的其他繼承人參加;本案訟爭的標的已不存在,安置補償?shù)姆课輹簳r還未建成,不能進行分割。
原審查明,原告魏某某及魏華平系魏立樹、譚銀翠夫妻的親生女兒。譚銀翠于1982年去世。1986年,魏立樹與被告王某某再婚。再婚后,魏某某、魏華平以及王某某之子李秀江、李毅均與魏立樹、王某某共同生活,并共同居住于由譚銀翠生前與魏立樹修建的位于利川市都亭街道辦事處木棧村4組的房屋中。當時該房屋為一樓一底兩大間的石木結(jié)構(gòu)瓦屋,另有2間豬圈。西邊一大間東西向占地寬度為4.48米、南北向占地長度為9.21米(雙方在庭審中確認,土地使用證上登記的寬4.4米為丈量誤差、長12米為登記錯誤),東邊一大間東西向占地寬度為7.8米、南北向占地長度為8.01米。1990年,因魏某某兩姐妹與繼母王某某關(guān)系不好,魏立樹就找到魏宜輝、張遠奇、魏修晏、魏仕平、魏立元五人為其分家,將房屋的東頭一大間及一間豬圈分給魏立樹,房屋的西頭一大間及一間豬圈分給魏某某與魏華平所有,還分給魏某某一些包谷、洋芋、豬等。當時由魏立元書寫了書面協(xié)議。分家后,魏某某便單獨在西頭一大間獨立生活。一年后,其妹妹魏華平也與魏某某一起生活。1995年,魏某某與牟某某結(jié)婚,離開了木棧村4組,魏華平也因此外出,西頭一大間由魏某某加鎖后閑置。1998年6月,魏華平與張其喜登記結(jié)婚,隨張其喜在外地生活。
2000年春天,魏立樹想翻修房屋,魏某某不同意。因東邊房屋無法單獨翻修,魏立樹便通過魏宜輝、魏修晏、魏立元向魏某某提出,由魏立樹出錢,牟某某出勞動力共同將整棟房屋一并翻修,翻修后西邊那部分房屋產(chǎn)權(quán)還是魏某某的,魏某某于是同意翻修。魏立樹等人在拆除舊房時將西邊一大間留了半截石墻,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翻修并增加了房屋長度,將魏立樹所有的東邊一大間也增加了寬度,整棟舊房翻修成一樓一底磚混結(jié)構(gòu)的新房三大間。房屋翻修時魏某某、魏華平?jīng)]有在家,也未出錢,但牟某某參與了勞動。房屋翻修后,因魏立樹與王某某家庭人口多,魏某某兩姐妹均已出嫁,經(jīng)魏某某同意,西邊房屋借給了魏立樹與王某某等人居住。2012年7月1日,魏立樹在樓頂搭建簡易房不慎摔下去世。2013年,利川市國土資源局因南環(huán)大道建設(shè)征收魏立樹等人已翻修的位于木棧村4組的該棟房屋,經(jīng)實地丈量,征收的房屋(即翻修后的房屋)東西向?qū)挾葹?2.38米(其中西邊一大間寬4.48米、東邊一大間寬7.9米),南北向長度為10.34米(其中東邊二大間一樓南北向長度為10.06米)。同年7月26日,利川市國土資源局根據(jù)實地丈量和利川市人民政府利政規(guī)(2012)7號文件的規(guī)定,與戶主王某某簽訂了房屋安置補償合。合同關(guān)于房屋置換方面約定,利川市國土資源局在和潤嘉園安置小區(qū)給王某某一戶置換住房面積332.06m2、按時騰空交付房屋獎勵住房面積49.10m2,合計置換住房面積381.16m2;置換門面房面積31.5m2。合同關(guān)于貨幣補償方面約定,給予王某某一戶附屬房及附屬設(shè)施補償費23753.56元;房屋室內(nèi)裝潢費55104.82元;搬家費2000元、搬遷過渡安置費24960元、其他補助費(多批少占宅基地)28100元,共計貨幣補償133918.38元。
因魏立樹去世,原告魏某某、牟某某與被告王某某為房屋發(fā)生糾紛。原告魏某某、牟某某向法院提起訴訟后,被告王某某已在房屋安置補償合同約定的期限內(nèi)拆除了訴爭的房屋,置換在和潤嘉園安置小區(qū)的房屋尚在修建中。
另查明,魏華平又名魏華,生于1977年9月1日,于2001年9月19日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鐘公廟服毒身亡。魏華平死亡后,魏華平與張其喜之女張某由張其喜大哥張其福代為撫養(yǎng)。2008年,張其喜將張某帶至山西省生活,同在山西的鄰村村民向明華見張其喜未盡父親職責,遂無償將張某收養(yǎng)至今。向明華與張某以父女相稱,張某被改稱為向敏,但未辦理收養(yǎng)登記和變更姓名登記。訴訟中,張其喜認可向明華為張某監(jiān)護人。
原審認為,關(guān)于本案的訴訟主體,被告辯稱“本案涉及房屋繼承,不能由原告一人主張,還應(yīng)有魏立樹的其他繼承人參加”。在審理中未追加魏立樹的其他繼承人,只追加了魏華平的繼承人張其喜、張某參加訴訟,理由如下:首先,本案不是繼承糾紛,原告未主張繼承魏立樹的遺產(chǎn),只是以訟爭房屋已通過分家方式進行了分割為由,主張確認分出來的西邊一大間歸誰所有的爭議與繼承魏立樹遺產(chǎn)無關(guān);其次,本案訟爭房屋翻修前共有人為魏立樹、魏某某、魏華平,翻修后共有人為魏立樹與王某某夫婦、魏某某與牟某某夫婦、魏華平,三個家庭并未共同生活,因此各自相對獨立,魏立樹死亡后,其共有部分由其妻王某某掌握。原告魏某某、牟某某與被告王某某就房屋發(fā)生爭議,該爭議與魏華平的權(quán)利相關(guān),對魏華平的權(quán)利部分,其繼承人張其喜、張某有權(quán)主張,故依法追加了張其喜、張某為本案原告;第三、魏華平的生父魏立樹后于魏華平死亡,魏立樹也系魏華平的財產(chǎn)繼承人,魏立樹繼承魏華平的部分,可由魏立樹的各繼承人主張權(quán)利,但魏立樹的繼承人既有本案原告,又有本案被告,且并非其所有繼承人必須參加本案訴訟,故本案中劃分出魏立樹繼承魏華平的份額,由魏立樹的各繼承人在繼承魏立樹其余財產(chǎn)時一并處理,本案不予涉及。因此,不采納被告關(guān)于應(yīng)有魏立樹的其他繼承人參加訴訟的主張。
本案爭議焦點在于房屋的西邊一大間是分給魏某某、魏華平兩姐妹居住還是分給兩姐妹所有,以及是歸魏某某一人所有還是歸魏某某和魏華平兩姐妹所有的爭議。對此,已在證據(jù)的采信部分,根據(jù)本案的綜合認證,認定了魏立樹生前分家將房屋東邊一大間分給自己所有,西邊一大間分給魏某某、魏華平所有的事實,同時也認定了魏立樹在翻修房屋時表示西邊一大間翻修后仍歸魏某某所有的事實。魏立樹作為家長,在證人的參與下將三人共有的房屋進行分割,分給魏某某與魏華平所有的份額與其應(yīng)占份額大致相符,未損害二未成年人的利益,是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但魏立樹與魏某某協(xié)商翻修房屋時忽略了外出多年的共有人魏華平,在魏華平未參與協(xié)商的情況下,二人不能剝奪魏華平的共有人權(quán)利。因此,房屋翻修后,西邊一大間仍屬魏某某、魏華平兩姐妹共有,其中魏華平仍占有翻修前已分得的份額。
根據(jù)魏某某與魏華平共有西邊一大間翻修房屋的事實,四原告分別要求確認在該棟房屋拆遷安置補償中所占有份額的訴訟請求,應(yīng)予支持。
關(guān)于四原告應(yīng)占份額的認定:
1、首先是魏某某與魏華平共有的西邊一大間房屋在房屋拆遷安置補償中所占的份額。
根據(jù)利川市國土資源局與被告王某某簽訂的房屋征收安置補償合同,利川市國土資源局對該房屋的拆遷安置補償包括房屋置換補償和貨幣補償兩個方面。四原告在庭審中已表示放棄所有貨幣補償,包括房屋翻修前已批宅基地應(yīng)得的多批少占補助費等貨幣補償。四原告在房屋翻修中沒有出錢,四原告對貨幣補償?shù)姆艞売欣谄胶饫?、緩和家庭矛盾。關(guān)于房屋置換補償,按照利政規(guī)征(2012)7號文件規(guī)定,西邊一大間應(yīng)置換的住房及門面房面積計算為:(1)、第一樓置換的門面房面積為:4.48米×10.34米×0.25=11.58m2;(2)、第一樓置換的住房面積為:(4.48米×10.34米-11.58米)×2=69.48m2;(3)第二樓置換的住房面積為4.48米×10.34米×1.2=55.58m2;(4)、獎勵住房面積為:4.48米×10.34米×2層×20%=18.53m2。因此,西邊一大間房屋按規(guī)定應(yīng)得到置換門面房面積11.58m2、住房面積143.59m2。
2、魏某某、魏華平在西邊一大間的房屋安置補償中各自應(yīng)占份額。
魏華平因未參與翻修,只占有翻修前的份額。根據(jù)利川市人民政府利政辦發(fā)(2012)33號文件規(guī)定,房屋置換不分區(qū)位、結(jié)構(gòu)、年代,一律按照利政規(guī)征(2012)7號文件執(zhí)行。因此,魏華平應(yīng)置換的住房及門面房面積按照翻修前西邊一大間一樓一底的面積計算為:(1)、第一樓置換的門面房面積為:4.48米×9.21米÷2人×0.25=5.16m2;(2)、第一樓置換的住房面積為:(4.48米×9.21米÷2人-5.16)×2=30.94m2;(3)、第二樓置換的住房面積為:4.48米×9.21米÷2人×1.2=24.76m2;(4)、獎勵住房面積為:4.48米×9.21米÷2人×2層×20%=8.25m2。合計以上4項,魏華平應(yīng)得置換住房面積69.35m2、門面房面積5.16m2。
除去魏華平所占份額,其余為魏某某所占份額,即住房面積79.64m2、門面房面積6.42m2。房屋翻修后,魏某某所占份額一部分轉(zhuǎn)化為魏某某、牟某某夫妻共有,因二人系夫妻關(guān)系,未主張分別確認份額,故對二人共有部分不予劃分。
3、魏華平所占份額的分配。
因魏華平死亡,魏華平應(yīng)占份額由其繼承人享有。魏華平死亡時的第一順序繼承人有其生父魏立樹、配偶張其喜、女兒張某,則其繼母王某某雖與魏平共同生活過,但從與魏立樹再婚時起就與魏華平兩姐妹關(guān)系不好,并在魏華平年僅14歲時將其分開生活,對魏華平基本未盡撫養(yǎng)義務(wù),因此魏華平的應(yīng)占份額由其生父魏立樹、配偶張其喜、女兒張某共同繼承。因張其喜表示其份額由魏某某與張某共同享有,所以魏華平應(yīng)占份額中魏立樹繼承取得2/6、張某繼承并獲贈取得3/6、魏某某取得1/6。由此魏立樹繼承取得門面房面積為5.16m2×2/6=1.72m2、住房面積為63.95m2×2/6=21.32m2;張某取得門面房面積為5.16m2×3/6=2.58m2、住房面積為63.95m2×3/6=31.98m2;魏某某取得門面房面積為5.16m2×1/6=0.86m2、住房面積為63.95m2×1/6=10.65m2。
由以上1、2、3項計算魏某某與牟某某夫妻在西邊一大間中所占的份額(包括張其喜給予魏某某的部分):門面房面積為6.42m2+0.86m2=7.28m2、住房面積79.64m2+10.65m2=90.29m2。
綜上,經(jīng)合議庭合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quán)法》第九十三條、第九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第十條、第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之規(guī)定,遂判決:被告王某某一戶位于利川市都亭街道辦事處木棧社區(qū)4組的被征收的房屋一棟,共置換取得和潤嘉園安置小區(qū)的住房面積381.16m2、門面房面積31.5m2。其中住房面積90.29m2、門面房面積7.28m2屬原告魏某某與牟某某所有;住房面積31.98m2、門面房面積2.58m2屬原告張某所有。
案件受理費1300元,由原告魏某某負擔434元,原告張某負擔433元,被告王某某負擔433元。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判認定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為,被上訴人魏某某、張某、張其喜是否系適格主體;所拆除的翻修前房屋的西邊一大間是分給被上訴人魏某某、魏華平兩姐妹居住還是分給其所有。魏立樹與譚銀翠婚后生育了魏某某和魏華平兩姐妹,魏立樹夫婦生前在利川市都亭街道辦事處木棧村4組修建了一樓一底兩大間石木結(jié)構(gòu)瓦屋及2間豬圈。譚銀翠去世后,魏立樹與王某某再婚。再婚后,魏立樹、魏某某、魏華平及王某某、王某某之子李秀江、李毅均在該屋居住生活。嗣后,因魏某某、魏華平兩姐妹與王某某關(guān)系不和,魏立樹便通過魏宜輝、張遠奇、魏修晏、魏仕平、魏立元五人,將房屋西頭一大間及一間豬圈分給了魏某某、魏華平,這有魏宜輝、張遠奇、魏修晏、魏仕平、魏立元、李秀江、李毅等出庭證詞及王某某當庭(第二次庭審)陳述在卷予以佐證。由于魏華平已經(jīng)死亡,而張某系魏華平之女、張其喜系魏華平之夫,其均為魏華平的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故,魏某某、張某、張其喜系本案適格主體。雖然卷內(nèi)無書面分家協(xié)議,但各證人之間的部分證詞都能相互印證,且與王某某的陳述亦相吻合,因此,有證據(jù)能夠證實所拆除的翻修前的房屋西邊一大間是分給了魏某某、魏華平的。原判認定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程序合法,判決得當。故,王某某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經(jīng)合議庭評議,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一百七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650元,由上訴人王某某負擔。一審案件受理費按一審法院判決確認的數(shù)額執(zhí)行。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劉開平 審判員 張成軍 審判員 李 莉
書記員:劉繼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