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高碑店市蔬菜研究中心,住所河北省高碑店市和平路40號。
負責人齊新超,職務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王健、趙菁喆,河北世紀鴻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良種場,住所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白彥花鎮(zhèn)。
負責人楊水泉。
委托代理人王京、趙云平,河北盛譽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高碑店市蔬菜研究中心與被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良種場種植回收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高碑店市蔬菜研究中心負責人齊新超及委托代理人王健、趙菁喆、被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良種場的委托代理人王京、趙云平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高碑店市蔬菜研究中心訴稱:2011年4月22日原、被告雙方達成制種協(xié)議,被告給原告代繁編號黃架50、紫架200、紅架300的種子共計550畝。原告提供原種親本,原種款56400元被告未付。種子收獲后,被告未按規(guī)定的時間交貨。2011年12月28日原告去函催告:如被告在2012年2月6日之前不能交貨,原告將拒收全部種子;被告按合同規(guī)定付六倍原種款,另賠償原告30萬元以及原告實際損失。被告至今未交來所繁育的種子。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六倍原種款338400元、支付違約金300000元、賠償超過違約金的實際損失518000元。
被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良種場辯稱:被告未辦理法人登記,不具備法人資格。原、被告簽訂合同的行為不合法,未辦理相關手續(xù);合同標的物不合法,未達國家標準,屬劣質種子;原告未辦理生產(chǎn)許可證及備案登記。雙方所簽合同無效。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高碑店市蔬菜研究中心是集體所有制企業(yè)法人,經(jīng)營范圍主要有研究開發(fā)農(nóng)作物新品種、批發(fā)零售農(nóng)作物種子。被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良種場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烏拉特前旗農(nóng)業(yè)局下屬的農(nóng)場,沒有在工商局辦理企業(yè)法人登記。2011年4月原被告雙方達成制種協(xié)議,由被告給原告代繁架豆種子。原告于2011年4月向被告提供了原種,原種價款56400元被告未付。2011年7月9日原告擬定了繁種合同書郵寄給被告,合同書內容包括:甲方高碑店市蔬菜研究中心,乙方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良種場;一、繁種內容黃架-50繁育50畝,原種用量12斤每畝,原種價格15元每斤,原種價款9000元,預計總產(chǎn)20000斤,繁種價格5元每斤;架紫-200繁育200畝,原種用量10斤每畝,原種價格30元每斤,原種價款60000元,預計總產(chǎn)70000斤,繁種價格8元每斤;紅架-300繁育300畝,原種用量10斤每畝,原種由乙方提供,預計總產(chǎn)10500斤,繁種價格8元每斤。二、質量要求所繁種子純度97%、芽率96%、凈度98%、水分8%。三、交貨時間、地點及付款方式乙方于11月10日前到倉庫交貨,待甲方驗收合格后付乙方60%的種子款,余款于春節(jié)前付清,不合格的種子乙方自行處理。四、違約責任乙方應按合同保質保量交足種子,不得轉手高價倒賣,否則乙方除原種款外,賠償甲方30萬元作為補償;甲方對乙方交來的種子保證回收,不壓價、不拒收,否則甲方每畝賠償乙方損失1000元;種子收獲后,甲方如發(fā)現(xiàn)乙方摻雜使假,甲方有權扣壓銷毀,并由乙方賠償甲方直接和間接經(jīng)濟損失。五、原種結算和管理費用甲方從40%的余款中扣除原種款,所產(chǎn)合格種子甲方每市斤提供0.6元服務費給乙方,春節(jié)前與余款一并結算。六、管轄合同及質量糾紛均由高碑店市人民法院解決。被告在合同書上簽字蓋章后,通過傳真方式發(fā)送給原告。原告收到傳真件后,在合同書上加蓋了公章。原告在合同第三條后添加了“交貨地點甲方倉庫”,在合同第四條“否則乙方除”與“原種款外”之間添加了“付6倍”等內容。
被告安排農(nóng)戶實際種植架豆107.5畝,使用原種1794斤,被告處剩余原種890斤。2011年11月被告所繁育的黃架收獲約6600斤,紫架收獲3300斤,其他架豆收獲33500斤。被告沒有按期向原告交回所繁育的種子,所收獲的紫架3300斤種子全部轉賣。原告于2012年1月10日向被告發(fā)函催告:如在2012年2月6日前把所繁品種保質保量交來,價格可按紫粒架豆王系列6.5元/市斤、紅粒架豆王系列6.5元/市斤、架蕓豆系列按5元/市斤回收,貨到驗收合格結清賬款;如在2012年2月6日前不能保證在我方庫房交貨,過期我方將拒收貴場所代繁的全部種子;質量應由貴方按合同規(guī)定的標準驗質把關,我方?jīng)]有去人驗質收購的義務;關于貴場給我單位代繁的種子未交問題,請貴場及楊經(jīng)理予以重視。對于原告的催告函,被告沒有給予回復,被告一直沒有向原告交付代繁的種子。因被告不交付代繁的種子,造成所繁育的種子過期報廢。
原告對外銷售架豆種子的價格分別為:紫架種子每斤售價25元,黃架種子每斤售價20元,紅架種子每斤售價30元。被告所繁育的紫架3300斤種子每斤售價25元,扣除回收價每斤8元,因轉賣繁育的種子給原告造成的損失56100元。被告所繁育的黃架種子過期報廢,黃架6600斤種子每斤售價20元,扣除回收價每斤5元,因黃架種子報廢給原告造成的損失99000元。紅架33500斤種子每斤售價30元,扣除回收價每斤8元,因紅架種子報廢給原告造成的損失737000元。原告上述損失共計892100元。
上述事實有高碑店市蔬菜研究中心提供的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出庫發(fā)貨通知單、繁種合同書、催告函、種子訂購合同書、種子批發(fā)價格表,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良種場提供的繁種花名冊、種子繁育情況統(tǒng)計表、烏拉特前旗農(nóng)業(yè)種子管理站的證明,庭審筆錄等證據(jù)在卷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原告高碑店市蔬菜研究中心是具有繁育銷售農(nóng)作物種子資質的企業(yè)法人,被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良種場是有自己的名稱和經(jīng)營場所的組織機構;原、被告簽訂的種植回收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具有法律效力。在被告蓋章確認的合同書上,原告單方將“否則乙方除原種款外,賠償甲方30萬元作為補償”更改為“否則乙方除付6倍原種款外,另賠償甲方30萬元作為補償”沒有得到被告的認可,對原告更改的內容不予確認。原告已經(jīng)履行了提供原種等合同義務;被告也部分履行了合同義務,安排農(nóng)戶進行了種植。在種子成熟后,被告及時收集種子并交付給原告,是被告的合同義務。經(jīng)原告催告,被告仍不履行該合同義務,是造成糾紛的主要原因。被告應向原告支付原種款56400元并按合同約定支付違約金300000元。因被告違約造成所繁育的紫架種子被轉賣以及其他種子過期報廢,嚴重侵犯了原告的利益,造成原告損失892100元,超過違約金部分的損失為592100元。原告主張超過違約金的實際損失518000元,予以支持;被告應承擔違約賠償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八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百一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二十條、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良種場償還原告原種款56400元,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付清;
二、被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良種場向原告支付違約金300000元,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付清;
三、被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良種場賠償原告經(jīng)濟損失518000元,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付清;
四、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5208元,由被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良種場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閆冠軍
審判員 :趙瑩
人民陪審員 :張艷華
書記員: :宮潔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