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高文學,農民。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某,無職業(yè)。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全臣,個體戶。
委托訴訟代理人孫鴻志,黑龍江紅旗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高文學因與被上訴人王某某勞務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建三江農墾法院〔2016〕黑8102民初21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于2016年7月19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高文學、被上訴人王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全臣、孫鴻志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高文學上訴請求:被上訴人給付上訴人96,845.00元,由被上訴人承擔二審案件受理費。事實及理由:一審認定事實不清。原審未查明上訴人的借款用途,以及秋收糧食的處理人,糧款支取者;原審認定上訴人承包被上訴人的耕地無證據(jù)證實。
王某某辯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依法駁回上訴人上訴請求,維持原判。
高文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王某某給付管理費50,000.00元、修理地號房屋人工費及材料款7,545.00元、墊付短工工資、租車費用、小袋化肥款39,300.00元,合計96,845.00元。
一審法院認定:被告位于前鋒農場5隊的430畝水田因原承包人去世無法繼續(xù)耕種,2015年4月份,經他人介紹承包給原告耕種,約定:每畝租金430.00元,下打租,地租款184,900.00元。雙方未簽訂書面土地承包合同。原告于2015年4月30日為被告出具欠條,欠被告526,000.00元(其中包括地租184,900.00元),對于該欠款,雙方約定了利息50,000.00元。原告在經營期間又陸續(xù)向被告借款6次,合計53,000.00元,并出具了欠條,原告共欠被告629,000.00元,秋收水稻產品出售后,獲款513,559.00元,已償還被告。
一審法院認為:原、被告之間雖未簽訂書面土地承包合同,但被告將土地出租給原告,原告已實際耕種,盡管原告在水稻種植經營過程中,多次向被告借款并出具欠條,只能說明原告經營時資金短缺,無法證明受被告雇傭?;谝陨鲜聦?,原、被告之間形成土地經營權承包合同關系,非勞務合同關系,也不具備雇傭關系成立的要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故原告要求被告給付工資、人工費、材料費等費用96,845.00元,缺少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駁回原告高文學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221.00元,減半收取1,111.00元,由高文學負擔。
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上訴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
上訴人舉示了如下證據(jù):
證據(jù)一,《被告統(tǒng)計的支出明細》、上訴人記錄的流水賬、收據(jù)、購買物資的銷售單等39頁(與原件核對無異議的復印件),欲證實王某某給上訴人現(xiàn)金,用來耕種土地,所以上訴人是管理人,非承包人。被上訴人認為明細并非是被告統(tǒng)計,也不能證明與本案有關;關于流水賬,上訴人稱不會寫字,與賬頁的形成相矛盾,且該賬頁內容也不能證明與本案有關;購買物資銷售單均為白條票據(jù),無經手人簽字,不能證明與本案有關,且高文學承包土地進行經營耕種支出的相關費用也應當由其自己承擔,與被上訴人無關;被上訴人借給上訴人款項雙方形成的是借貸的法律關系,上訴人負有償還義務。
證據(jù)二,楊文清出庭陳述證言,證明內容為:王某某于2015年5月在旅店對高文學說,老高你種吧,賠掙都給你5萬元錢。被上訴人認為,證人證實當年也承包了被上訴人土地,也是向被上訴人借款種地,秋收賣糧后償還,與上訴人種地的形式一樣,對此部分認可。其他證言與事實不符,不真實,且證人與上訴人系親屬關系,系利害關系人。
證據(jù)三,韓洪喜出庭陳述證言,證明內容為:證人給上訴人干活,聽上訴人講上訴人是為被上訴人管理土地。被上訴人認為,證人稱上訴人給其開具票據(jù),其持票據(jù)找王某某結算過幾次,后面又稱只結算過一次,是干完活一起給的錢,證言前后矛盾,不能證明真實的事實情況。
證據(jù)四,魏丙臣出庭陳述證言,證明內容為:上訴人購買證人化肥,證人到地點上向上訴人索要化肥款時,聽地點上的一個女的和被上訴人談話,是被上訴人雇傭上訴人管理土地。被上訴人認為,證人與上訴人有債權債務關系,系有利害關系人,且證人是聽說上訴人給別人管理土地,屬于傳來證據(jù)。
被上訴人舉示前鋒農場四區(qū)五站站長楊占明出具的《證明》及《未能出庭作證說明》,李長青出具的《證明》,欲證實上訴人于2015年承包被上訴人水田地430畝。上訴人認為,其與王某某協(xié)商種地時,出證人均未在現(xiàn)場,并不知情。
本院認為,上訴人舉示的上述證據(jù),不能證實其欲證實的問題,不予采信。被上訴人舉示的證據(jù)中,楊占明系農場管理人員,李長青系種植被上訴人土地的人,證言客觀、真實,相互印證,且有其他證據(jù)佐證,予以采信。
本院認定的事實同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上訴人舉示的證據(jù)不能證實其代被上訴人管理水田,而被上訴人舉示的證據(jù)足以證實上訴人系自己承包水田。上訴人主張原審未查明上訴人的借款用途,以及秋收的糧食被誰賣掉,款由誰收取與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即上訴人是否為被上訴人管理水田無關,故對此項上訴理由不予支持;上訴人主張原審認定上訴人承包被上訴人的耕地無證據(jù)證實,因被上訴人在一、二審舉示的證據(jù)形成證據(jù)鏈條,相互印證,證實了上訴人承包被上訴人的耕地,故其此項上訴理由不成立,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高文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221.00元,由高文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周志強 審判員 趙玉忠 審判員 石 巖
書記員:翟士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