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馬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錢翊樑,上海市百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應瑛,上海市百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錢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榮慶,上海共識久久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馬某某與被告錢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3月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馬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錢翊樑、被告錢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榮慶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馬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判令:1.被告返還原告貨款700,000元,原告將所購三件翡翠歸還被告;2.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事實與理由:2016年3月至4月期間,原告經人介紹至被告經營的定陽軒茶館購買了翡翠手鐲一只、翡翠掛件兩只。被告承諾出售的翡翠物品均為明清老翡翠(又稱帝王級翡翠),并附有權威機構的證書。原告對翡翠了解甚少,故輕信被告,分別于2016年3月29日、4月7日通過自己及朋友賬戶向被告轉賬共計700,000元。此后,原告多次向被告索要翡翠發(fā)票及證書,被告均以各種理由搪塞原告,至今未向原告提供。后原告將所購翡翠物品送至鑒定機構鑒定,鑒定結論為人工處理過的貨品,根本不是明清老翡翠,故原告要求解除合同,多次與被告協(xié)商要求退款未果,故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錢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不同意解除合同。原、被告之間實際是轉讓的行為,本案所涉翡翠屬于古玩,原告具備識別能力和經驗,被告售出后不能退還。原告于2016年3月取走翡翠后,2016年4月支付700,000元,原告在此期間完全可以考慮是否應付款項,顯然原告經過慎重考慮后方付款。2016年10月,原告向被告提出要退貨,被告表示若原告確定退貨,待被告弟弟的公司在美國上市之后以回購的方式將原告的三件翡翠收回。此后原告去工商局報案稱購買的是假翡翠,被告認為此舉損害了聲譽,故不再同意退貨。2016年11月2日,原告自行進行了鑒定,但不能完全排除原告通過市場上購買外觀相符的翡翠去進行鑒定,鑒定結論既未表示系假貨,也未表示經人工處理的翡翠就不再是老翡翠了。被告出售的翡翠系清代老翡翠,為被告祖?zhèn)骰蛎耖g收購而來,不可能存在充填、染色等人工處理的情況。
經審理查明,2016年3月中旬,原告至被告處購買了翡翠手鐲及翡翠掛件各一件,價格為500,000元。2016年3月29日,原告通過自己家人及朋友的賬戶向被告轉賬支付共計500,000元。2016年4月初,原告又至被告處購買了翡翠掛件一件,價格為200,000元。2016年4月7日,原告向被告支付了貨款200,000元。
2016年8月,原告持翡翠至上海中寶寶玉石鑒測中心進行鑒定,上海中寶寶玉石鑒測中心出具了寶石鑒定證書三份,鑒定結果為翡翠經漂白、充填、染色處理。
2016年11月17日,原告至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報案,表示在被告處所購的三件翡翠商品均為仿冒品,發(fā)現(xiàn)被騙,故報案。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受理后對被告進行了多次詢問。2017年4月5日的詢問筆錄中,被告表示“我是私人轉讓,我介紹過是清代老翡翠,如果到外面店里賣700萬都買不到”。2017年8月3日的詢問筆錄中,被告表示“依據(jù)就是憑我自己從事收購研究翡翠的資歷、經驗,我自己可以說這三塊翡翠肯定就是清代的老翡翠,現(xiàn)在市面上這種樣式的翡翠肯定就是不流通的”。2017年8月14日的詢問筆錄中,被告表示“我當時的頭銜是文物保護委員會下屬的翡翠委員會主任,以及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我為中國民間十大收藏家”,“因為憑我自己的眼光,經驗總結出來的,一方面是從料的質地上來看,因為清代的老翡翠用料顏色通透,玻璃種,帝王綠,碧綠碧綠的,而且有包漿。我們業(yè)界所稱一汪水這種翡翠至少都是清代之前開采出來的,清代之后這種翡翠礦就枯竭了開采不出了,而現(xiàn)代翡翠開采出來,顏色較斑駁渾濁,有些只帶一點點綠的,這種就是現(xiàn)代的。另一方面就是從雕刻工藝來說,清代老翡翠的工藝全都是人工雕刻,雕刻的手藝是現(xiàn)代機器所模仿不出來的,我們業(yè)內一看就能判別”。
2017年8月22日,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委托國家金銀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對原告的三件翡翠進行檢驗,檢驗結論為三件翡翠均為充填處理、染色處理。
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的監(jiān)控視頻顯示:2017年12月14日上午9時29分,原告前往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將三件翡翠交至民警手中,民警將三件翡翠用上海市公安局隨身物品代保管袋封存。2017年12月14日下午14時13分,被告前往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民警將上海市公安局隨身物品代保管袋內的三件翡翠取出放在桌上并詢問被告何以證明該些翡翠為清代老翡翠,被告手取其中一件翡翠表示“你看這個包漿老好了”……“現(xiàn)在已經沒有這個礦了”,被告還指著桌上三件翡翠表示“這一件是200,000元、這兩件是500,000元”……“這些確實是明清的,確實是值錢的”……“這個石頭、這個包漿是現(xiàn)在沒有的”,民警詢問完再次將三件翡翠用上海市公安局隨身物品代保管袋封存,被告及民警均在上海市公安局隨身物品代保管袋上簽名。
審理中,原告申請對上海市公安局隨身物品代保管袋內封存的三件翡翠進行檢驗,本院遂委托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進行檢驗。2018年10月26日,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出具了三份檢驗報告,檢驗結論分別為:翡翠(染色、漂白、充填)掛件、翡翠(染色、漂白、充填)手鐲、翡翠(染色、漂白、充填)項鏈墜。原告預繳檢測費900元。原告對三份檢驗報告均予認可。被告則認為不能確認檢驗報告中的三件翡翠為被告出售給原告的翡翠,可能是原告另行購買冒充的翡翠;但檢驗報告中的折射率1.66符合翡翠的國家標準,故對于檢驗報告中認定檢驗物品為翡翠的結論認可,但對染色、漂白、充填處理不認可。
本院認為,原告從被告處購買了三件翡翠,雖未簽訂書面合同,但雙方對翡翠的交易過程陳述一致,符合口頭達成買賣合同的形式要件,于法無悖,故本院確認原、被告之間的買賣合同依法成立。原告訴稱從被告處購買的翡翠為人工處理的翡翠,并非明清老翡翠,故要求解除合同,原告退還被告翡翠,被告退還原告貨款。被告辯稱原告現(xiàn)出示的翡翠并非向被告所購的翡翠,且被告出售的翡翠均為清代老翡翠,不可能存在充填、染色等人工處理的情況。本院認為,首先,原告庭審中出示的翡翠為上海市公安局隨身物品代保管袋內的翡翠,從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的監(jiān)控視頻可看出,在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將翡翠封存入上海市公安局隨身物品代保管袋的過程中,被告從未提出封存翡翠并非其出售給原告的翡翠,并且向民警解釋了三件翡翠的玉質等特征,最后被告在上海市公安局隨身物品代保管袋上簽名;在庭審中,對于本院委托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對上海市公安局隨身物品代保管袋中的翡翠進行檢驗形成的檢驗報告,被告一方面認為檢驗報告檢驗的翡翠可能為原告在市場另行購買冒充被告出售的翡翠,另一方面對檢驗報告中的折射率及檢驗物品為翡翠的結論予以確認,可見被告的辯稱已自相矛盾。結合被告在視頻中的言行及雙方的訴辯稱意見,本院確認原告出示的上海市公安局隨身物品代保管袋內的封存的三件翡翠即為被告出售給原告的翡翠。其次,本院委托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對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隨身物品代保管袋內的三件翡翠進行檢驗,檢驗結論均為翡翠存在染色、漂白、充填處理,與被告自述的翡翠不存在充填、染色處理的標準完全不符。被告又辯稱翡翠屬于古玩,被告售出后不能退還。對此,被告既未能舉證證明其出售的翡翠系古玩,也未舉證證明售出后古玩不能退還,故本院對被告的辯稱均不予采信。綜上,被告自詡出售的為明清老翡翠,檢驗結論卻為經人工處理的翡翠,差距過大,原告無法實現(xiàn)購買翡翠之目的,當然可要求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原告應將從被告處所購的三件翡翠退還被告,同時被告向原告退還貨款700,000元。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四)款、第九十七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馬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退還被告錢某某翡翠三件(翡翠手鐲一件、翡翠掛件兩件);
二、被告錢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退還原告馬某某貨款700,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10,800元(原告馬某某已預繳),由被告錢某某負擔。檢測費900元(原告馬某某已預繳),由被告錢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吳??艷
書記員:周??俞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