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反訴原告):馬某。
委托代理人:李強,河北仁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反訴被告):河北金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帥,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邵俊奇,河北俱時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陳雪嬌,河北俱時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馬某因與被上訴人河北金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某房地產(chǎn)公司)排除妨礙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景縣人民法院(2015)景民一初字第24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馬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李強、被上訴人金某房地產(chǎn)公司委托代理人邵俊奇、陳雪嬌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根據(jù)雙方當事人的訴、辯理由,確定本案的爭議焦點為: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有何事實及法律依據(jù)。
圍繞爭議焦點,上訴人馬某代理人稱:被上訴人稱2013—046號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出讓地塊租地圖,一審時沒有出示,一審判決書中也沒有顯示。被上訴人所建的房屋及使用的地塊均是違法使用,沒有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證、規(guī)劃許可證、開工許可證,是不受法律保護的,應全部拆除。形成今日的局面是因為被上訴人的違法行為所致,在此基礎上不符合衡水市建筑間距與退距管理技術規(guī)定第十一、十二、二十條的有關規(guī)定。依據(jù)這一規(guī)定被上訴人在他的地塊上至少要退距10米,如果依據(jù)衡水市建筑間距和退據(jù)管理規(guī)定,2008-71號文要退距16米以上。被上訴人未遵從法律和衡水市的具體規(guī)定,在上訴人的屋后違法建房,恣意抬高地基,對上訴人的房屋造成了嚴重損害,對上訴人的出行造成了嚴重妨礙,上訴人在修建或修繕房屋時向前移動自己建房的地基以便符合相關規(guī)定,上訴人的土地使用面積都化為公共道路,損害了上訴人的基本利益。對于勘驗筆錄,對第一項沒有意見,對二、三項有意見。我方的申請書有四項,重要的是要求被上訴人實際占地面積、南北距離,法院不予理睬不予測量。申請的第三項要求被上訴人的地基邊界,法院也不予測量。二審沒有新證據(jù)提交。
圍繞爭議焦點,被上訴人金某房地產(chǎn)公司代理人稱:上訴人所稱不屬于本案范圍。根據(jù)一審法院調取的證據(jù),被上訴人在自己的土地使用權范圍內(nèi)修建圍墻完全符合法律規(guī)定。上訴人所說的退距問題不屬于本案審理范圍,且該規(guī)定非強制性規(guī)定,僅適用于行政審批,上訴人不能依此為由確認被上訴人對其房屋造成妨害。被上訴人的土地使用權及位置距離上訴人的房屋北墻僅一米,并非上訴人所說的是一個胡同,也影響不到上訴人的通行。被上訴人是2013年開工,上訴人在2014年才開了北門,且上訴人的南大門前面就是政府大街,妨礙通行無從談起。上訴人要求把高出的土清除掉更不符合常識,上訴人要求建圍墻,墻內(nèi)的土高出墻外的土0.7米造成上訴人房屋的危害,上訴人的請求自相矛盾,不符合建筑安全標準。一審法院是按照上訴人的勘驗申請書的申請事項所做出的二、三項。二審沒有新證據(jù)提交。
本院二審經(jīng)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上訴人馬某主張被上訴人金某房地產(chǎn)公司未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所建樓房為非法建筑、應予拆除,但是被上訴人金某房地產(chǎn)公司持有景國用(2014)第B40號國有土地使用權證,且是否屬于非法建筑,不屬于人民法院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故其該主張不予采信。被上訴人金某房地產(chǎn)公司所建樓房西距上訴人馬某房屋北墻6.82米、東邊距離上訴人馬某房屋北墻6.15米(上訴人馬某對此無異議),且上訴人馬某的住宅在所建樓房南,因此,不會影響上訴人馬某住宅的通風及采光。一審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景縣鴻遠測繪有限公司出具的金某房地產(chǎn)公司土地證位置圖,已經(jīng)過庭審質證,上訴人馬某雖然持有異議,但是不能提供足以反駁的相關證據(jù),故對該位置圖予以確認。依據(jù)該位置圖,上訴人馬某房屋北墻與被上訴人金某房地產(chǎn)公司享有使用權的土地邊界的距離為1米至1.16米,并非歷史通道,且上訴人馬某2014年11月份才向北開的便門,其大門朝南開,前面即是龍華鎮(zhèn)政府大街,故上訴人馬某主張被上訴人影響其通行的上訴理由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因被上訴人地基高于上訴人馬某地基,故原審法院判令被上訴人在土地使用證范圍內(nèi)修建圍墻,不得向上訴人馬某土地使用證范圍內(nèi)排水,不得妨礙上訴人馬某排水,并無不當。
綜上所述,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本院予以維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高樹峰
審判員 蔣寶霞
代理審判員 關春富
書記員: 賈雅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