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馬衛(wèi)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蒙古族,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沈麗,上海漢路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曾智紅,上海漢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魏東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蕪湖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珉,上海振唐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鵬飛,上海振唐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上海泰姬鎮(zhèn)餐飲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靜安區(qū)萬榮路XXX號XXX幢XXX室。
法定代表人:韓戎,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第三人:上海泰優(yōu)鎮(zhèn)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靜安區(qū)廣中西路XXX號XXX-XXX室。
法定代表人:馬衛(wèi)某,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原告馬衛(wèi)某與被告魏東某及第三人上海泰姬鎮(zhèn)餐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姬鎮(zhèn)公司)、上海泰優(yōu)鎮(zhèn)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優(yōu)鎮(zhèn)公司)其他合同糾紛一案,由上海市靜安區(qū)人民法院移送本院審理,本院于2019年6月2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9月1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后因案情復雜,由簡易程序轉成普通程序審理并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9年11月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馬衛(wèi)某(同時以第三人泰姬鎮(zhèn)公司及泰優(yōu)鎮(zhèn)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沈麗,被告魏東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胡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馬衛(wèi)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股權轉讓款人民幣(以下幣種相同)392,963元;2、判令被告償付原告以392,963元為基數,自2016年12月1日起至實際支付之日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損失。事實和理由:2016年11月18日,原、被告簽訂《股份轉讓協議》一份,約定原告將塔頂泰國時尚餐廳位于上海市閘北區(qū)萬榮路XXX號XXX幢XXX室的大寧店、位于上海市徐匯區(qū)天鑰橋路XXX號地下一層11室A的天鑰橋店、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東明路XXX號XXX、XXX單元的東明店,共計三家門店的各10%股份以45萬元的價格轉讓給被告,并由被告按其持有辦理分攤三家門店的押金42,963元,合計轉讓款492,963元。被告應于2016年11月30日前將上述款項轉入約定的原告銀行賬戶。協議簽訂后,被告實際參與了上述三家門店的經營,并在2017年度和2018年度按季度領取了相應分紅(大寧店分紅至2018年1月18日,天鑰橋店分紅至2017年6月22日,東明店分紅至2017年10月20日)。原告已按約履行了協議義務,而被告除2017年1月通過其配偶申曉寒支付10萬元外,未再有過其他付款。原告數次向被告催款,但被告始終以各種理由推諉,拒不支付。原告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故涉訟。
被告魏東某辯稱,不同意原告的全部訴請。被告系第三人泰姬鎮(zhèn)公司的員工,雙方簽訂的《股份轉讓協議》無效且未實際履行,被告不應向原告支付股權轉讓款。理由:1、轉讓標的不明確,塔頂泰國時尚餐廳并非法人組織;2、擬轉讓的股份比例不明確,協議沒有明確轉讓股權的比例,三個門店的10%,沒有說明是各10%還是合計10%,簽約時被告的意思表示是各10%,由于雙方當事人不懂法,導致相關內容存在歧義;3、三個門店都是分公司,沒有股份,談不上股權轉讓,第一個門店大寧路店系第三人泰姬鎮(zhèn)公司的分公司,天鑰橋路店和東明路店都是第三人泰優(yōu)鎮(zhèn)公司的分公司,兩個門店都寫進去是否意味著同一家公司的股份轉讓了兩次?與法律規(guī)定不相符。4、協議約定的押金并非擬轉讓股份的對價;5、未約定辦理工商登記事宜,現在的實際股東不是被告;6、股權轉讓協議中出讓方的義務應是完成工商變更登記,而不是支付股權轉讓款,被告也不認為支付的金額就是股權轉讓款。被告配偶申曉寒向原告支付10萬元屬實,但與本案無關,申曉寒與原告一直在做酒店用品生意,陸續(xù)向原告轉賬支付過60余萬元。7、東明路店和天鑰橋路店已經關門歇業(yè),但并未清算,也未按照協議第4條約定實施。8、不認可原告進行分紅的說法,原告支付的款項是被告的工資,被告和第三人泰姬鎮(zhèn)公司之間存在勞動合同關系,工資標準為每月3萬元。
第三人泰姬鎮(zhèn)公司、泰優(yōu)鎮(zhèn)公司述稱,同原告意見一致。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有爭議的證據,本院認定如下:1、原告提供的付款報銷單及分紅統計表系其單方制作,被告雖提出異議但未能提供相應反駁證據,故本院將結合相應的付款憑證作為參考;2、原、被告各提供勞動合同一份,均為4頁,原告提供的為正反打印,工資處印制為5,000元/月,被告提供的為單頁打印,但加蓋騎縫章,工資處手寫為3萬元/月,未加蓋印章,該兩份合同的真?zhèn)我蛏婕捌渌申P系,本案中不作判斷,本院中僅做參考。
本院經審理查明,2016年11月18日,甲方馬衛(wèi)某與乙方魏東某簽訂《股份轉讓協議》一份,約定如下:甲乙雙方經友好協商,一致同意甲方轉讓塔頂泰國時尚餐廳如下三家門店10%的股份給乙方。1、門店具體信息。(1)大寧店,具體地址:上海市閘北區(qū)(注:現已變更為靜安區(qū))萬榮路XXX號XXX幢XXX室。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略);(2)天鑰橋店,具體地址:上海市徐匯區(qū)天鑰橋路XXX號地下一層11室A。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略);(3)東明店,具體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東明路XXX號XXX、XXX單元。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略)。2、三家門店押金(大寧店180,235元,天鑰橋店134,249元,東明店115,150元)的10%合計42,963元。3、轉讓價格為45萬元,以及三家門店押金的10%即42,963元,合計492,963元。乙方須在2016年11月30日之前將全部款項轉入甲方如下賬號(略)。4、乙方于2016年12月1日起按其持有的股份比例,享有門店的收益,同時也承擔門店的虧損。如果將來門店清算,乙方按其股份比例分享清算后的殘值或者承擔相應的負債。5、本協議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持一份。
就上述協議約定的三家門店,馬衛(wèi)某向魏東某支付款項情況如下:一、大寧店。2017年1月18日,1,390.04元,內部付款報銷單及付款附言均記載為“2016年第四季度股東分紅”;2017年4月14日,30,252.98元,內部付款報銷單及付款附言均記載為“2017年第一季度魏東某分紅款”;2017年6月22日,23,231.35元,內部付款報銷單及付款附言均記載為“魏東某4月-5月股東分紅”;2018年1月18日,18,381.57元,內部付款報銷單記載為“第四季度股東魏東某分紅”。二、天鑰橋店。2017年1月18日,5,968.59元,內部付款報銷單及付款附言均記載為“第四季度股東魏東某分紅”;2017年4月13日,9,918.76元,內部付款報銷單及付款附言均記載為“第一季度股東魏東某分紅”;2017年6月22日,9,680.92元,內部付款報銷單及付款附言均記載為“4月、5月魏東某股東分紅”;2017年7月20日,3,544.80元,內部付款報銷單及付款附言均記載為“6月份魏東某分紅”。三、東明店。2017年1月18日,1,435.40元,內部付款報銷單及付款附言均記載為“第四季度股東魏東某分紅”;2017年4月14日,4,858.42元,內部付款報銷單及付款附言均記載為“一季度股東分紅”;2017年6月22日,9,406.86元,內部付款報銷單及付款附言均記載為“魏東某4月-5月股東分紅”;2017年10月25日,4,438.99元(注:付款人為馬章梁),內部付款報銷單記載為“第三季度魏東某股東分紅”。
上述付款所對應的付款報銷單及分紅統計表[按照季度或月份統計,包括大寧店、徐家匯店(即天鑰橋店)、五玠坊(即東明路店)、四行店(即北蘇州店),包括馬衛(wèi)某、夏國童、魏東某、夏國風、孫倩等人的分紅,以2017年第一季度為例,天鑰橋店分配比例為:馬衛(wèi)某40%、夏國童15%、魏東某10%、夏國風35%;東明店分配比例為:馬衛(wèi)某20%、夏國童10%、魏東某10%、夏國風40%、孫倩10%、沈丹鳳10%]另載明以下幾筆記載為魏東某分紅,但支付至馬衛(wèi)某銀行賬戶的款項:2017年10月23日,2,470.75元,記載為天鑰橋店2017年第三季度分紅,備注“彌補北蘇州店虧損”;2017年10月20日,3,142.81元,記載為東明店2017年第三季度分紅,備注“彌補北蘇州店虧損”;2017年7月20日,5,082.61元,記載為東明路店2017年6月份分紅,備注“轉北蘇州店”;2018年1月30日,231,190.06元(注:付款報銷單記載該筆款項包括馬衛(wèi)某、夏國童、魏東某、韓戎的分紅,其中魏東某的為23,119.01元),備注“作為股東投資”。
2017年1月2日及4日,魏東某配偶申曉寒通過銀行ATM機向馬衛(wèi)某的銀行賬戶轉賬各5萬元,合計10萬元。
2017年3月1日,甲方(用人單位)泰姬鎮(zhèn)公司與乙方(勞動者)魏東某簽訂勞動合同,合同共四頁,合同期限為2017年3月1日起至2019年2月28日止?,F甲方持有的合同為正反印制(注:未加蓋騎縫章),載明乙方的工作崗位為主管,乙方工資為稅前5,000元/月(注:數額為印制);乙方持有的合同為單頁印制并加蓋騎縫章,載明乙方的工作崗位為行政主廚,乙方工資為稅前3萬元(注:數額為手寫,未加蓋印章)。
上述勞動合同期間,泰姬鎮(zhèn)公司向魏東某支付4,475.75元/月,付款附言為“工資”。
經查明,泰姬鎮(zhèn)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21日,注冊資本25萬元。2017年5月25日,股東由馬衛(wèi)某、夏國風變更為馬衛(wèi)某、韓戎、夏國童;2019年11月6日,股東由馬衛(wèi)某、夏國童、韓戎變更為馬衛(wèi)某、夏國風、夏國童;2019年12月3日,法定代表人兼董事由馬衛(wèi)某變更為韓戎。現股東為馬衛(wèi)某(持股比例50%)、夏國風(持股比例40%)、夏國童(持股比例10%)。該企業(yè)分公司為泰姬鎮(zhèn)公司北蘇州路店,負責人為馬衛(wèi)某,注冊地址上海市靜安區(qū)北蘇州路XXX號XXX室,現已注銷。
泰優(yōu)鎮(zhèn)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7日,注冊資本200萬元。2016年11月28日,企業(yè)名稱由上海泰雅鎮(zhèn)餐飲有限公司變更為泰優(yōu)鎮(zhèn)公司,股東由朱小斌、夏國萍變更為夏國萍(持股比例40%)、馬衛(wèi)某(持股比例60%),法定代表人由朱小斌變更為馬衛(wèi)某;2018年4月2日,公司地址及章程發(fā)生變更。該企業(yè)分公司之一為泰優(yōu)鎮(zhèn)公司東明路分公司,負責人為朱小斌,注冊地址為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東明路XXX號XXX、XXX單元,現已注銷。分公司之二為泰優(yōu)鎮(zhèn)公司天鑰橋路分公司,負責人為孫倩,注冊地址為上海市徐匯區(qū)天鑰橋路XXX號地下一層11室A,現已注銷。
另,馬衛(wèi)某(持股比例55%)與魏東某(持股比例45%)作為股東于2018年3月12日成立上海泰邦鎮(zhèn)餐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邦鎮(zhèn)公司),注冊資本20萬元,注冊地址上海市普陀區(qū)大渡河路XXX號406-01、406-02商鋪。2019年4月8日,泰邦鎮(zhèn)公司作為原告以魏東某為被告訴至上海市普陀區(qū)人民法院[(2019)滬0107民初6184號股東出資糾紛],主張其按章程約定履行出資義務。因魏東某未提供證據證明其履行了出資義務,2019年7月8日,法院依法判令其繳納出資款9萬元。魏東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2019)滬02民終9457號],二審法院于2019年10月23日依法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訴訟中,馬衛(wèi)某確認天鑰橋店及東明路店已分別于2018年5月16日及2018年3月21日停止營業(yè)。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簽訂的《股份轉讓協議》雖然名為股份轉讓,但實際并非是對第三人泰姬鎮(zhèn)公司、泰優(yōu)鎮(zhèn)公司相應股權的轉讓,而是針對塔頂泰國時尚餐廳的大寧店、天鑰橋店、東明店三家門店,由被告按照每家門店各10%的比例向實際控制人,即原告支付相應價款,并按照該比例享有門店的收益,承擔門店的虧損,符合合伙的特征,形式上利用三家門店對外開展業(yè)務,實質上還是個人合伙的性質。系爭協議系合同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不違背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也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的無效合同的其他要件,當屬有效,合同的條款對合同當事人具有拘束力。被告關于系爭協議無效的說法,缺乏依據,本院不予采信。雙方均應按約履行各自的權利和義務。
現原告確認被告通過其配偶于2017年1月支付的10萬元為系爭協議項下之付款,被告雖辯稱付款人與原告之間存在其他經濟往來,該筆付款與本案無關,但并未提供相應證據予以佐證。另,本院注意到,原告將部分應支付給被告的分紅轉入其個人賬戶,備注為對北蘇州店的虧損彌補或股東投資,鑒于雙方之間還存在其他經營主體的合作,被告應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中關于“股東投資”的部分與本案之間的關聯性。系爭協議約定的對價系被告就合伙主體參與盈余分配和債務承擔之基礎,在案事實表明,原告已按約定的比例向被告交付了三家門店的相應分紅(被告辯稱為工資,但未能舉證反駁,本院不予采信),而被告未能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已經支付了約定的對價,原告主張其支付剩余對價并基于其逾期履行的違約行為主張相應利息損失之訴訟請求于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魏東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馬衛(wèi)某392,963元;
二、被告魏東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原告馬衛(wèi)某以392,963元為基數,自2016年12月1日起至實際支付之日止的利息損失(2019年8月19日之前按同期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計付;2019年8月20日之后按同期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計付)。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7,194元,由被告魏東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吳佩華
書記員:湯曉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