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馬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城鎮(zhèn)居民,住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勇,河北環(huán)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周某,男,50歲,住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
被告:周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
被告:周某。
法定代理人:董愛玲(周某母親),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張北鎮(zhèn)東關新民居3號樓3單元501室。
被告:董愛玲,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
原告馬某某與被告周某、周某某、周某、董愛玲健康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6月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勇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周某、周某某、周某、董愛玲經(jīng)合法傳喚未到庭。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馬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判令四被告承擔連帶責任賠償原告各項損失65000元。訴訟過程中,馬某某變更65000元的訴訟請求為:要求四被告承擔連帶責任賠償原告各項損失共計21042.4元;2、本案訴訟費用由四被告負擔。事實和理由:2014年11月3日8時左右,我發(fā)現(xiàn)有人砸自家商鋪(經(jīng)營古董)地下室玻璃,我急忙制止并下樓查看。不料有人抬手就打,旁邊還有幾個學生模樣的孩子。隨后又來了兩輛車,下來八九個人,其中一個上來就打了我臉上一拳。當時我心里害怕,撒腿就跑,不料,那些人追了我三百米左右后把我圍住,用磚頭和砍刀毆打我,我被打倒在地,我的親戚趕到后報警,毆打我的人才散去。張北縣公安局興華路派出所出警處理,經(jīng)查,參與追趕、毆打我的有周某某、周某、周某等人,周某、董愛玲系周某某、周某的父母。我被毆打后送至張北縣醫(yī)院治療,經(jīng)醫(yī)生診斷結果為:1、顱腦外傷后神經(jīng)綜合癥,2、頭皮及顏面部軟組織挫傷,3、胸部及肩頸部軟組織損傷。住院37天,于2015年12月10日出院,花醫(yī)療費12291.39元。經(jīng)張北縣公安局法醫(yī)損傷檢驗鑒定室鑒定,我的傷情為輕微傷。三被告光天化日之下持械毆打我,嚴重侵害了我的合法權益。周某系未成年人,其母董愛玲系法定監(jiān)護人,依法應承擔賠償責任,2015年5月27日,我訴至貴院,貴院立案并受理,因客觀原因,我撤訴,被告至今未予賠償,為維護我的合法權益,再次提起訴訟,請求貴院判令被告周某某、周某、董愛玲承擔連帶責任賠償我各項損失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周某、周某某、周某、董愛玲未作答辯。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申請本院向張北縣公安局興華路派出所調(diào)取相關詢問筆錄并提交了馬某某在張北縣醫(yī)院治療期間的診斷證明書、醫(yī)療費票據(jù)、住院病歷、費用結算單及鑒定文書等證據(jù),周某、周某某、周某、董愛玲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視為其放棄庭審中的訴訟權利。對張北縣公安局興華路派出所的詢問筆錄及張北縣醫(yī)院的診斷證明書、醫(yī)療費票據(jù)、住院病歷、費用結算單,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本院認為,公民的身體健康權受法律保護,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承擔賠償責任。原、被告因瑣事發(fā)生糾紛并引發(fā)相互毆打,在廝打過程中致原告馬某某輕微傷,被告方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被告董愛玲作為周某的監(jiān)護人應承擔民事責任。由于原告對損害的發(fā)生也有過錯,可依法減輕被告的民事責任。結合本案案情,依法確認被告承擔60%的民事賠償責任,原告馬某某自行承擔40%的責任。原告馬某某的損失除醫(yī)療費12291.39元,還包括住院伙食補助費,以原告住院期間為準,住院伙食補助費為1110元(30元/日×37日)。原告主張的護理費、營養(yǎng)費、交通費及誤工費無證據(jù)證實,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十三條、第十六條、第二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第二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59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周某、周某某、董愛玲賠償馬某某醫(y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共計13401.39元的60%計8040元(取至整數(shù)),此款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付清。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26元,原告馬某某負擔130元,被告周某、周某某、周某、董愛玲負擔196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孫惠云 審 判 員 趙福星 人民陪審員 劉志貴
書記員:王愛云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