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住所地館陶縣壽山寺鄉(xiāng)法寺村。
法定代表人:郝志勇,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俊杰,河北締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連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大名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憲考,河北宏揚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與被告連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月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8年2月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張俊杰到庭、被告連某某的委托代理人陳憲考到庭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被告償還原告混凝土款440140元及相應滯納金;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2年,被告從原告處購買預拌混凝土為大名縣北京路人事局家屬院家屬樓第五、六號樓施工建設供貨,雙方于2012年5月21日簽訂了《預拌混凝土購銷合同》,合同約定:原告為該家屬樓的建設提供預拌混凝土,并約定了混凝土的價格、交付方式、付款方式及付款期限,明確約定了雙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其中第三條明確約定:每澆筑完一次付該次商砼款的50%,最后一次澆筑之前把墊層和基礎的余款結清,主體封頂后一個月內結清全部余款,逾期不結算的按商砼貨款的千分之三每月收取滯納金。2013年4月份,完成最后一次澆筑,其應于當年5月份之前付清全部貨款,當時所欠款項為570140元,后被告陸續(xù)于2013年11月25日償還5萬元、2014年6月20日償還5萬元、2016年5月31日償還3萬元,截止目前尚欠貨款440140元沒有償還,應支付滯納金78712.92元。后原告將該債權轉讓給大名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被告以各種理由未付,大名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但因債權轉讓的行為未生效,法院駁回了訴訟請求,現(xiàn)原告已通知大名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不再轉讓債權,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特起訴至法院。
連某某辯稱,被告不拖欠原告的混凝土款,原告的起訴沒有事實依據(jù)及法律依據(jù),依法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經審理查明,2012年5月21日,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與連某某簽訂一份《預拌混凝土購銷合同》,該合同約定,連某某從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處購買預拌混凝土為大名縣北京路人事局家屬院家屬樓第五、六號樓施工建設供貨,合同還約定了混凝土的價格、交付方式、付款方式及付款期限,明確約定了雙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其中第三條明確約定:每澆筑完一次付該次商砼款的50%,最后一次澆筑之前把墊層和基礎的余款結清,主體封頂后一個月內結清全部余款,逾期不結算的按商砼貨款的千分之三每月收取滯納金。2013年4月份,完成最后一次澆筑,其應于當年5月份之前付清全部貨款。后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將該債權轉讓給大名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連某某未付貨款,大名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但因債權轉讓的行為未生效,法院駁回了其訴訟請求,現(xiàn)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已通知大名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不再轉讓債權,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特起訴至法院。
另查明,原告提供的供貨清單上顯示被告連某某簽字的單據(jù)共計64張,金額為200235元。
上述事實由《預拌混凝土購銷合同》、(2017)冀0425民初894號卷宗材料及當事人陳述等在卷佐證。
本院認為,根據(jù)(2017)冀0425民初894號案件庭審筆錄中案外人大名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所述“送貨單還是用的原磐爍,開頭不一是印刷的問題,實際都是大名金隅出具”的內容,再結合2012年5月21日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與連某某簽訂《預拌混凝土購銷合同》的封皮顯示的“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磐爍站)”及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提供的送貨單,則本案買賣合同關系的合同相對方為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與被告連某某。因被告連某某對非其簽字的送貨單不予認可,且原告館陶縣混凝土有限公司未提供其他證據(jù)證明其訴稱,則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實際通過大名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共計向連某某供貨200235元。因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自認連某某于2013年11月25日償還5萬元、2014年6月20日償還5萬元、2016年5月31日償還3萬元,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二條第一款“一方當事人在法庭審理中,或者在起訴狀、答辯狀、代理詞等書面材料中,對于己不利的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的規(guī)定,則被告連某某尚欠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混凝土款70235元(200235元-5萬元-5萬元-3萬元=70235元)。又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的規(guī)定,則被告連某某應該償還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混凝土款70235元,故對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要求被告連某某償還混凝土款70235元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超出部分,不予支持。
關于滯納金,根據(jù)雙方簽訂的《預拌混凝土購銷合同》第三條的關于滯納金的約定,結合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提交的64張供貨單顯示的最后一次供貨時間(2013年4月6日),及原告承認被告在2013年11月25日償還5萬元、2014年6月20日償還5萬元、2016年5月31日償還3萬元,則自2013年5月7日至2013年11月24日(6個月17天)的滯納金為3944.63元(200235元×0.3%×6個月+200235×0.3%÷30天×17天=3944.63元),自2013年11月25日至2014年6月19日(6個月25天)的滯納金為3079.82元{(200235元-5萬元)×0.3%×6個月+(200235-5萬元)×0.3%÷30天×25天=3079.82元},自2014年6月20日至2016年5月30日(1年11個月9天)的滯納金為7006.43元{(200235元-5萬元-5萬元)×3.6%×1年+(200235元-5萬元-5萬元)×0.3%×11個月+(200235元-5萬元-5萬元)×0.3%÷30天×9天=7006.43元},則2016年5月31日的滯納金為7.0235元(70235元×0.3%÷30天×1天=7.02元),則自2016年5月31日被告連某某共計應向原告支付滯納金14037.90元(3944.63元+3079.82元+7006.43元+7.02元=14037.90元),被告連某某還應支付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滯納金自2016年6月1日起至償清之日止以70235元為基數(shù)按照月利率0.3%計算的滯納金。綜上,被告連某某應該支付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混凝土款70235元、滯納金14037.90元及自2016年6月1日起至償清之日止以70235元為基數(shù)按照月利率0.3%計算的滯納金。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二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連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還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混凝土款70235元、滯納金14037.90元及自2016年6月1日起至償清之日止以70235元為基數(shù)按照月利率0.3%計算的滯納金;
二、駁回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7902元,由原告館陶縣金隅太行混凝土有限公司負擔6389元,被告連某某負擔1513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張明川
審判員 尤章印
人民陪審員 張曉路
書記員: 丁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