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顧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白俊玲,上海瀛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潘某1(曾用名:潘國翠),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潘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上列兩被告共同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鄭昌偉,上海市現(xiàn)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蔡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潘某1(系被告蔡某1的母親),住同被告蔡某1。
被告:蔡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潘某1(系被告蔡某2的母親),住同被告蔡某2。
被告:蔡某3,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理人:蔡某2(系被告蔡某3的父親),住同被告蔡某3。
被告:潘某3,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嘉定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某某(系被告潘某3的母親),住同被告潘某3。
被告:毛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嘉定區(qū)。
法定代理人:潘某3(系被告毛某1的母親),住同被告毛某1。
法定代理人:毛2(系被告毛某1的父親),住同被告毛某1。
被告:毛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嘉定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某某(系被告毛2的岳母),住同被告毛2。
被告:潘某4,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嘉定區(qū)。
法定代理人:潘某3(系被告潘某4的母親),住同被告潘某4。
法定代理人:毛2(系被告潘某4的父親),住同被告潘某4。
被告:倪1(曾用名:倪裳),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理人:倪某2(系被告倪1的父親),住同被告倪1。
法定代理人:朱某2(系被告倪1的母親),住同被告倪1。
被告:陳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嘉定區(qū)。
被告:朱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溧陽市,現(xiàn)住不詳。
被告:單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興化市,現(xiàn)住不詳。
原告顧某某訴被告潘某1、潘某2、蔡某1、蔡某2、蔡某3、潘某3、毛某1、毛2、潘某4、倪1、陳某某、朱某1、單某某分家析產、法定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2月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原告申請對涉案房屋進行評估,本院依法予以準許。后于2018年8月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顧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白俊玲,潘某1作為被告及被告蔡某1、蔡某2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被告潘某2,鄭昌偉作為被告潘某1、潘某2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某某作為被告及被告潘某3、毛2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被告倪1的法定代理人倪某2、朱某2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朱某1、單某某經本院公告?zhèn)鲉?,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2018年9月20日,經本院院長同意,延長審限三個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顧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對動遷安置的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滬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滬南路201室房屋)、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滬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滬南路301室房屋)、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滬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滬南路601室房屋)、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滬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滬南路602室房屋)、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浦三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浦三路103室房屋)、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芳華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芳華路402室房屋)、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芳華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芳華路502室房屋)、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北艾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北艾路1005室房屋)、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北艾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北艾路1805室房屋)進行析產,要求確認滬南路301室房屋由原告及被繼承人潘琪彬各享有1/2的產權;對被繼承人潘琪彬享有的滬南路301室房屋中1/2的產權進行繼承,原告要求取得上述房屋的折價款;在遺產繼承時,判令原告多分,被告潘某1、潘某2少分。事實與理由:原告與被繼承人潘琪彬于2003年2月8日結婚,雙方均系再婚,婚后未生育。被繼承人潘琪彬與前妻有一女即被告潘某1和一子即被告潘某2。原告與潘琪彬再婚時,被告潘某1、潘某2均已成年并結婚。原告與潘琪彬再婚后,兩人共同生活在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花木街道龍溝村十五隊瞿家宅XXX號房屋(以下簡稱瞿家宅XXX號房屋),原告與前夫所生之子倪某2、兒媳朱某2、孫女倪1經常過來看望及照顧原告和潘琪彬。2015年11月14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花木街道龍溝村十五隊瞿家宅XXX-XXX號房屋拆遷,原告、潘琪彬及被告均為被安置人員。根據拆遷協(xié)議,因拆遷獲得安置房屋共九套。根據被安置人員之間協(xié)定,滬南路301室房屋歸原告及被繼承人潘琪彬共同所有。2015年11月21日,被繼承人潘琪彬取得入戶通知書并接收房屋,因原告及潘琪彬在瞿家宅XXX號房屋拆遷后搬到倪某2處居住,原告隨后將滬南路301室房屋出租給他人。2016年10月6日,被繼承人潘琪彬去世,喪葬事宜由原告及倪某2辦理。潘琪彬去世后,被告潘某1、潘某2未經原告同意,擅自將滬南路301室房屋租客趕走并入住。原告認為,滬南路301室房屋系原告及潘琪彬在婚后拆遷安置取得,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原告享有1/2產權,屬于潘琪彬的1/2產權為遺產,應由原告及被告潘某1、潘某2依法繼承。被繼承人潘琪彬一直與原告及倪某2一家共同生活,日常生活均由原告照料,原告盡了較多的扶養(yǎng)義務,原告應當適當多分遺產。被告潘某1、潘某2對被繼承人潘琪彬沒有盡贍養(yǎng)義務,還多次打罵被繼承人潘琪彬,應當少分或者不分遺產。因滬南路301室房屋被被告潘某1、潘某2占有,雙方無法共同生活,故原告要求取得滬南路301室房屋的折價款。剩余的八套安置房按照當時的約定判歸各自所有。后原告表示要求取得滬南路301室房屋,支付被告潘某1、潘某2相應的折價款。
被告潘某1、潘某2共同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對原告的第一項訴請,不認可原告享有滬南路301室房屋1/2的產權。原告與被繼承人潘琪彬再婚時間短,在被告潘某1、潘某2的母親去世后僅四個月原告就與潘琪彬再婚了,給被告潘某1、潘某2造成極大的打擊。潘琪彬與原告2003年登記結婚時,潘琪彬的子女均不知情。不否認原告與潘琪彬的婚姻關系,但是原告不應該享有潘琪彬及前妻奮斗的財產。對原告的第二項訴請,被告潘某1、潘某2同意適當的給原告折價款。不同意原告第三項訴請,原告稱被告潘某1、潘某2沒有盡到贍養(yǎng)義務不是事實,應該少分的理由不成立。
被告潘某1、蔡某1、蔡某2、蔡某3共同辯稱,動遷房屋當時有四個戶口簿,當時被告潘某1的戶口簿上包括潘某1、蔡某1、蔡某2和蔡某3。進戶單確認分配給我們芳華路402室房屋和芳華路502室房屋,被拆遷的房屋中有潘某1的房屋。我們要求取得芳華路402室房屋和芳華路502室房屋,由被告蔡某2和蔡某3按份取得芳華路502室房屋,其中蔡某2占30%、蔡某3占70%;被告蔡某1取得芳華路402室房屋,被告潘某1放棄在芳華路402室房屋中的份額。
被告潘某2辯稱,動遷時我的戶口簿上有五個人,即被告潘某2、潘某3、毛某1、毛2、潘某4,我當時的妻子朱某1沒有戶口,是引進安置人員。我的前妻即被告陳某某單獨一個戶口簿,她當時的丈夫單某某也沒有戶口,是引進安置人員。我們安置了浦三路103室房屋、滬南路601室房屋、滬南路602室房屋、北艾路1005室房屋和北艾路1805室房屋,但所有安置人之間沒有協(xié)議,沒有分割過。潘琪彬在世時,明確北面一棟房屋由潘某2所有。被告潘某2要求取得滬南路301室房屋,要求浦三路103室房屋由潘某2、朱某1共同取得。動遷時,因陳某某、潘某3戶份額不夠,潘某2戶同意將多余的動遷利益及繼承的動遷利益給陳某某、潘某3戶。
被告潘某3、毛某1、毛2、潘某4、陳某某共同辯稱,被告陳某某與潘某2離婚時,瞿家宅XXX號房屋中有半間是陳某某的,宅基地建造時有陳某某的名字,潘某3又是獨生子女。被動遷房屋中有118.57平方米是在陳某某與潘某2離婚后由陳某某建造的。動遷時我除了給動遷組支付了2萬元,還支付給被告潘某230萬元向其購買多余的平方。要求確認滬南路601室房屋、滬南路602室房屋、北艾路1005室房屋和北艾路1805室房屋歸我們所有,上述四套房屋中不需要寫陳某某和毛2的名字,滬南路601室房屋和北艾路1005室房屋歸潘某3、潘某4所有;滬南路602室房屋和北艾路1805室房屋歸潘某3、毛某1所有。
被告倪1辯稱,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拆遷的時候是按照四戶人家去簽協(xié)議的,因為被告倪1的戶口在被繼承人潘琪彬的戶口本上,要求按照現(xiàn)在的使用狀況確定由倪1取得滬南路201室房屋。
被告朱某1、單某某未作答辯。被告單某某庭后至法院,稱屬于其的拆遷利益均贈與被告陳某某。
對雙方當事人沒有爭議的證據:結婚證、上海市公安局證明、戶口本、居民死亡醫(yī)學證明書、遺體火化證明、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進戶單、房地產估價報告、評估費發(fā)票、上海市不動產登記簿房屋狀況及產權人信息、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相關費用結算協(xié)議、可申請建房基本情況說明、上海農商銀行現(xiàn)金解款單、招商銀行跨行實時轉賬業(yè)務回單、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居住房屋拆遷估價分戶報告單、上海市農村宅基地使用證、特殊情況補償方案申報審批表、個體工商戶營業(yè)執(zhí)照、(1996)浦民初字第3446號民事調解書、上海市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申請表、上海市小城鎮(zhèn)社會保險個人賬戶終止核定表(養(yǎng)老)、生活補貼費(原鎮(zhèn)保補充養(yǎng)老保險)申領變更核定表等,本院予以確認。
基于上述證據材料及原、被告的庭審陳述,本院確認如下事實:
原告顧某某與被繼承人潘琪彬于2003年2月8日登記結婚,兩人均系再婚,婚后未生育。被告潘某1、潘某2系潘琪彬的子女。案外人倪某2、朱某2系原告顧某某的兒子、兒媳,被告倪1系倪某2、朱某2的女兒。被告蔡某2、蔡某1系被告潘某1的子女,被告蔡某3系被告蔡某2的女兒。被告潘某2、陳某某原系夫妻關系,被告潘某3系被告潘某2、陳某某的女兒;被告潘某3、毛2系夫妻關系,被告毛某1、潘某4系被告潘某3、毛2的子女。動遷時,被告潘某2、朱某1系夫妻關系;被告陳某某、單某某系夫妻關系,后于2016年4月21日離婚。被繼承人潘琪彬于2016年10月6日去世。
《上海市農村宅基地使用證》確認,花木龍溝47丘(23),使用面積為176平方米的房屋土地使用者為潘琪彬;1996年陳某某、潘某2調解離婚時確認,花木龍溝村15隊瞿家宅XXX號乙二上二下樓房中底層西間的西半間產權歸陳某某所有,底層西間東半間產權歸潘某2所有等內容。
2015年11月14日,上海市土地儲備中心作為甲方(拆遷人)、上海浦東新區(qū)城市動拆遷有限公司作為代理人(房屋拆遷實施單位)與潘琪彬作為乙方(被拆遷人)簽訂《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可申請建房人員:潘琪彬、顧某某、倪1、潘某2、潘某3、毛2、毛某1、潘某4、朱某1、潘某1、蔡某1、蔡某2、蔡某3、陳某某和單某某,乙方所有的房屋坐落在花木龍溝十五隊瞿家宅XXX-XXX號,已建有證建筑面積175.01平方米,可建建筑面積464.99平方米;其中貨幣補償款3,310,154.19元、附屬設施費補償款52,119元、棚舍補償款7,252.74元、搬家補助費12,800元、家用設施移裝費8,440元、舊材料回收費4,754.77元、房屋裝修費108,149元、其他244,000元(營業(yè)執(zhí)照補償2萬元、營業(yè)搬遷補償640平方米×350元=22.4萬元);甲方為乙方安置的產權房為9套,即本案九套系爭房屋;乙方應向甲方支付差價款450,339.30元。乙方處有潘琪彬、潘某1、潘某2和陳某某的簽名?!秱€體工商戶營業(yè)執(zhí)照》確認,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花木鎮(zhèn)琪彬苗圃的經營者為潘琪彬,場所為浦東新區(qū)花木鎮(zhèn)龍溝村十五隊瞿家宅,執(zhí)照有效期自1998年7月28日至2010年12月31日。
2015年11月14日,上海市土地儲備中心作為甲方(拆遷人)、上海浦東新區(qū)城市動拆遷有限公司作為代理人(房屋拆遷實施單位)與潘琪彬作為乙方(被拆遷人)簽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相關費用結算協(xié)議》,可申請建房人員:潘琪彬、顧某某、倪1、潘某2、潘某3、毛2、毛某1、潘某4、朱某1、潘某1、蔡某1、蔡某2、蔡某3、陳某某和單某某,甲方另支付乙方2個月的裝修過渡費16,000元和其他費用149,400元(其中信鴿補償139,400元、花草補償10,000元)。乙方處有潘琪彬、潘某1、潘某2和陳某某的簽名?!犊缮暾埥ǚ炕厩闆r說明》確認,潘琪彬戶可申請建房總人口15+5人(其中獨生5人,即蔡某1、蔡某3、毛某1、潘某4、倪1),可申請建房總建筑面積640平方米,實際有證建筑面積175.01平方米,可補應建未建建筑面積464.99平方米。
2015年11月16日,被告潘某1向上海浦東新區(qū)城市建設動拆遷有限公司支付動遷款190,000元;2015年11月21日,倪某2向上海浦東新區(qū)城市建設動拆遷有限公司支付24,939.30元和50,000元;2015年12月4日,被告毛2向上海浦東新區(qū)城市建設動拆遷有限公司支付現(xiàn)金20,000元。
經至上海浦東新區(qū)城市建設動拆遷有限公司調查,確認潘琪彬戶動遷安置人有15人,其中蔡某1、蔡某3、毛某1、潘某4、倪1為獨生子女,計算雙份面積,按每人32平方米計算,該戶的補償面積為640平方米;按政策每人可以安置價購買40平方米的房屋,超出部分應以市場優(yōu)惠價購買。被繼承人潘琪彬去世后,由原告顧某某辦理喪葬事宜。原告領取喪葬補助費16,355元和生活補貼費18,116.62元。
2018年3月1日,原告顧某某申請對涉案九套房屋的市場價值進行評估,本院委托上海百盛房地產估價有限責任公司對涉案的九套房屋進行評估。2018年3月28日,上海百盛房地產估價有限責任公司出具《房地產估價報告》,確認:滬南路201室房屋的市場價值為606萬元,滬南路301室房屋的市場價值為468萬元,滬南路601室房屋的市場價值為458萬元,滬南路602室房屋的市場價值為474萬元,浦三路103室房屋的市場價值為392萬元,芳華路402室房屋的市場價值為667萬元,芳華路502室房屋的市場價值為669萬元,北艾路1005室房屋的市場價值為668萬元,北艾路1805室房屋的市場價值為691萬元。為此,原告顧某某墊付評估費10萬元。
另查明,滬南路201室房屋的權利人為上海馭翔置業(yè)有限公司,由被告倪1出租并收取租金;滬南路301室房屋的權利人為上海馭翔置業(yè)有限公司,原由原告出租,現(xiàn)由被告潘某2居??;滬南路601室房屋和滬南路602室房屋的權利人均為上海馭翔置業(yè)有限公司,均由被告陳某某、潘某3戶出租;浦三路103室房屋的權利人為上海興佑置業(yè)有限公司,由被告潘某2占有、使用;芳華路402室房屋和芳華路502室房屋的權利人均為上海鑫榮房地產綜合開發(fā)有限公司,均由被告潘某1戶占有、使用;北艾路1005室房屋和北艾路1805室房屋的權利人均為上海錦繡華城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均由陳某某、潘某3戶占有、使用。
庭審中,原告、被告潘某1、潘某2確認信鴿是被繼承人潘琪彬飼養(yǎng)的。原告顧某某表示其剩余的動遷利益及繼承的動遷利益均贈與被告倪1。被告潘某2確認于2016年6月3日收到沈連祥10萬元,2016年11月6日收到沈連祥20萬元,上述30萬元系沈連祥替被告陳某某支付給潘某2的,用于購買潘某2的動遷利益。被告潘某2表示,屬于潘某2戶剩余的動遷利益及繼承的動遷利益均贈與陳某某、潘某3戶。
本院認為,不動產或者動產可以由兩個以上單位、個人共有。共有人約定不得分割共有的財產或者動產,以維持共有關系的,應當按照約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請求分割;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礎喪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時可以請求分割。共有人可以協(xié)商確定分割方式。達不成協(xié)議,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可以分割并且不會因分割減損價值的,應當對實物予以分割;難以分割或者因分割會減損價值的,應當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取得的價款予以分割。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的,按照協(xié)議辦理。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yǎng)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花木龍溝十五隊瞿家宅XXX-XXX號房屋動遷后所取得的動遷利益應如何分割?經查,該戶有證的面積僅為175.01平方米,因該戶可申請建房總人口15+5人,按照每人可建面積為32平方米計算,該戶可以建造的面積為640平方米,故原告認為除部分房屋外均由其與被繼承人潘琪彬建造的意見本院不予采納。對拆遷補償中的貨幣補償款、搬家補助費、過渡費、營業(yè)執(zhí)照搬遷補助費確認按照可申請建房總人口計算;對拆遷補償中的棚舍補償款、其他附屬設施補償款、家用設施移裝費、舊材料回收費和房屋裝修費確認由實際居住人享有;對營業(yè)執(zhí)照補償款確認系潘琪彬婚前財產,在依法分割后按法定繼承處理;對信鴿和花草補償確認系潘琪彬與顧某某的共同財產。
經核算每個人的動遷利益及潘某1、倪1、毛2支付至動遷部門的款項后,顧某某、潘琪彬在取得滬南路301室房屋后尚有剩余的動遷利益,潘某1、蔡某1、蔡某2、蔡某3在取得芳華路402室房屋和芳華路502室房屋后尚有剩余的動遷利益,潘某2、朱某1在取得浦三路103室房屋后尚有剩余的動遷利益,倪1在取得滬南路201室房屋后仍需支付部分款項,潘某3、毛某1、毛2、潘某4、陳某某、單某某在取得滬南路601室房屋、滬南路602室房屋、北艾路1005室房屋和北艾路1805室房屋后仍需支付部分款項。被繼承人潘琪彬生前未留有遺囑,故屬于其的遺產應按法定繼承進行處理。屬于被繼承人潘琪彬的剩余動遷利益應由顧某某、潘某1、潘某2繼承。原告顧某某同意將其剩余的動遷利益及繼承的動遷利益贈與被告倪1;被告潘某2同意將其戶剩余的動遷利益及繼承的動遷利益贈與被告陳某某、潘某3戶;被告單某某同意將屬于其的動遷利益給被告陳某某,上述均系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于法不悖,本院予以認可。根據當事人的庭審陳述,確認滬南路201室房屋歸被告倪1所有;滬南路601室房屋歸被告潘某3、潘某4共同所有;滬南路602室房屋歸被告潘某3、毛某1共同所有;浦三路103室房屋歸被告潘某2、朱某1共同所有;芳華路402室房屋歸被告蔡某1所有;芳華路502室房屋歸被告蔡某2、蔡某3按份共有,其中被告蔡某2占30%的產權份額、被告蔡某3占70%的產權份額;北艾路1005室房屋歸被告潘某3、潘某4共同所有;北艾路1805室房屋歸被告潘某3、毛某1共同所有。按照九套房屋動遷時的價格,綜合考慮九套房屋現(xiàn)在的市場價格,被告倪1尚需支付被告潘某187萬元,被告潘某3尚需支付被告潘某149萬元。
至于滬南路301室房屋,屬于原告顧某某與被繼承人潘琪彬的夫妻共同財產。因上述房屋尚未辦理產證,滬南路301室房屋中屬于潘琪彬的1/2產權應由顧某某、潘某2、潘某1按照法定繼承處理??紤]到原告顧某某年老缺乏勞動能力,且長期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故在分割被繼承人潘琪彬在滬南路301室房屋的遺產時對原告適當多分,具體的金額本院綜合考慮本案的實際情況,予以酌情確認??紤]到原告在滬南路301室房屋占有較大的份額,被告潘某2明確表示沒有付款的履行能力,故確認由原告顧某某取得滬南路301室房屋,并支付被告潘某1、潘某2上述房屋的折價款。
被告朱某1、單海龍在本院向其送達起訴狀副本及開庭傳票的情況下,未到庭應訴,應視為其放棄了對原告所主張之事實和提供的證據進行辯駁的權利,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被告朱某1、單海龍自行承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九條、第一百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滬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歸被告倪1所有;
二、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滬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歸原告顧某某所有;
三、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滬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歸被告潘某3、潘某4共同所有;
四、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滬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歸被告潘某3、毛某1共同所有;
五、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浦三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歸被告潘某2、朱某1共同所有;
六、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芳華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歸被告蔡某1所有;
七、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芳華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歸被告蔡某2、蔡某3按份共有,其中被告蔡某2占30%產權份額,被告蔡某3占70%產權份額;
八、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北艾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歸被告潘某3、潘某4共同所有;
九、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北艾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歸被告潘某3、毛某1共同所有;
十、被告倪1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支付被告潘某187萬元;
十一、被告潘某3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支付被告潘某149萬元;
十二、原告顧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支付被告潘某1、潘某2各70萬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91,800元,評估費100,000元,共計391,800元,由原告顧某某負擔25,000元,被告潘某1負擔9,800元,被告潘某2、朱某1共同負擔35,000元,被告蔡某1負擔50,000元,被告蔡某2負擔50,000元,被告潘某3負擔176,000元,被告倪1負擔46,000元;公告費560元,由被告潘某2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錢??燕
書記員:萬秀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