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韓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高然翔,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br/> 被告:凌某商務國際旅行社(上海)有限公司,注冊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法定代表人:楊萍。
第三人:金菁,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址上海市徐匯區(qū)永嘉路XXX弄XXX號XXX室。
第三人:王建明,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址上海市長寧區(qū)芙蓉江路XXX弄XXX號XXX室。
原告韓某某與被告凌某商務國際旅行社(上海)有限公司、第三人金菁、第三人王建明股東資格確認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9月2日立案受理后,先適用簡易程序,并于2019年9月20日組織各方談話,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高翔然、第三人金菁、第三人王建明到庭參加談話。后本案依法轉(zhuǎn)為適用普通程序,并于2019年12月1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高然翔、第三人金菁到庭參加訴訟,被告、第三人王建明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進行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韓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1.確認第三人金菁名下被告的62.50%股權(quán)(出資額250萬元)為原告持有;2.被告與第三人金菁、第三人王建明配合原告辦理工商變更登記事宜。事實和理由:2011年9月8日,原告向第三人金菁轉(zhuǎn)賬50萬元,該筆款項約定用于第三人金菁作為名義股東設立被告用途,而原告是實際出資人,原告與第三人金菁建立委托代持股關(guān)系。當日,第三人金菁將上述款項匯入被告賬戶,完成了注冊資本的繳納。2011年12月8日,原告通過銀行轉(zhuǎn)賬的方式向第三人金菁匯款200萬元,該筆款項約定用于被告增資用途,增資的名義股東是第三人金菁,而原告仍然是實際出資人。案外人上海鑫星會計師事務所和上海新沃會計師事務所已先后對上述出資及增資行為出具了驗資報告。截至原告提起本案訴訟之日止,原告共計通過第三人金菁向被告實際出資250萬元,占被告股權(quán)比例為62.50%,第三人金菁代原告持有上述股權(quán)至今。此外,第三人金菁曾在第三人王建明確認股東資格糾紛一案中多次承認其與原告的委托代持股關(guān)系,以及原告實際出資250萬元的事實。現(xiàn)第三人王建明已根據(jù)(2018)滬02民終10399號民事判決書確認了股東資格,并變更登記成為被告股東。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第二十四條第三款“實際出資人未經(jīng)公司其他股東半數(shù)以上同意,請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fā)出資證明書、記載于股東名冊、記載于公司章程并辦理公司登記機關(guān)登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現(xiàn)原告要求確認股東資格需被告公司股東王建明參與訴訟并征求其意見,故原告將王建明列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原告為維護合法權(quán)益,故訴至法院。
被告凌某商務國際旅行社(上海)有限公司經(jīng)本院公告送達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開庭傳票等,未到庭參加訴訟及提出抗辯。
第三人金菁述稱,不同意原告訴訟請求。確認原告向第三人金菁支付250萬元。其中50萬元是被告成立時的出資款,當時被告注冊資本為200萬元,但隨后該200萬元被抽逃。第三人金菁質(zhì)疑該200萬元最終回到原告名下,并由原告用該抽逃的出資款200萬元作為被告增資款向第三人金菁支付,用于被告增資。第三人金菁僅認可原告出資50萬元所對應的12.50%的被告股權(quán)歸原告所有,其他股權(quán)不應歸原告所有。
第三人王建明述稱,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根據(jù)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及當事人陳述,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2011年9月8日,原告向第三人金菁轉(zhuǎn)賬50萬元。
2011年10月12日,被告公司成立。當時工商登記股東為第三人金菁一人。2011年9月13日,上海鑫星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驗資報告,確認被告注冊資本200萬元,由第三人金菁于公司登記之前一次繳足,截至2011年9月9日,被告已收到第三人金菁繳納的注冊資本200萬元。
2011年12月8日,原告向第三人金菁轉(zhuǎn)賬200萬元。
2011年12月13日,上海新沃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出具驗資報告,確認截至2011年12月8日被告已收到第三人金菁繳納的新增注冊資本200萬元。
另查明,一、2015年10月8日,本案第三人王建明訴本案第三人金菁民間借貸糾紛一案由上海市徐匯區(qū)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并于2016年3月23日作出(2015)徐民一(民)初字第7455號民事判決書,駁回第三人王建明的全部訴訟請求。在該案中第三人金菁辯稱,第三人金菁與第三人王建明系委托代理關(guān)系。
二、現(xiàn)被告工商登記的股東為第三人金菁(持股比例為75%)、第三人王建明(持股比例為25%)。
本案審理中,原告和第三人金菁均確認涉案250萬元系原告對被告的出資,并由第三人金菁為原告代持股權(quán),但第三人金菁表示因涉及抽逃出資,故第三人金菁僅認可代原告持有被告股權(quán)金額不超過50萬元。第三人金菁另表示,如果在能夠查明原告實際應持有被告股權(quán)比例的情況下,第三人金菁同意確認其持有的被告相應股權(quán)為原告所有,并配合原告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xù)。
本院認為,原告與第三人金菁之間就由原告出資250萬元、第三人金菁為原告代持被告股權(quán)事宜事實上已達成合意,該約定合法有效。原告已實際履行250萬元的出資義務,該出資額占被告注冊資本400萬元的62.50%,現(xiàn)沒有證據(jù)證明股東就持股比例有特別約定,故應按照實繳出資額確定原告持有被告股權(quán)的比例為62.50%;同時,第三人金菁表示在查明原告持股比例的情況下,同意確認其持有的被告相應股權(quán)為原告所有,并配合原告辦理工商變更手續(xù)。綜上,結(jié)合第三人王建明同意原告訴訟請求的意見,原告要求確認股東資格并辦理工商變更登記的主張,應予以支持。關(guān)于第三人金菁所稱原告存在抽逃出資的行為,其未提供證據(jù)證明,且該行為存在與否不影響本案中原告股東資格的確認,就抽逃出資一節(jié)應另案解決。被告經(jīng)本院公告送達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及開庭傳票后,未到庭答辯,應視為放棄抗辯等民事權(quán)利,由此導致的不利法律后果應自行承擔。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第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確認第三人金菁名下被告凌某商務國際旅行社(上海)有限公司62.50%股權(quán)(出資額250萬元)為原告韓某某所有;
二、被告凌某商務國際旅行社(上海)有限公司和第三人金菁、第三人王建明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配合原告韓某某辦理工商變更登記事宜。
本案案件受理費80元(原告韓某某已預繳),由被告凌某商務國際旅行社(上海)有限公司承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童??磊
書記員:陳慰蘋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