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韓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北省沽源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志平,河北思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北省沽源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成亮,河北金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韓某因與被上訴人張某返還原物糾紛一案,由河北省沽源縣人民法院作出(2014)沽民初字第595號民事判決。原審原告韓某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作出(2016)冀07民終1243號民事裁定書,裁定發(fā)回沽源縣人民法院重審。沽源縣人民法院作出(2016)冀0724民初1029號民事判決后,原審原告韓某仍不服,再次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11月1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韓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胡志平,被上訴人張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成亮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韓某的上訴請求,一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撤銷一審判決,改判張某返還韓某的房屋。事實與理由:一審法院核實的部分村民也都是稱聽說是張某買了韓某的房屋。聽誰說的,筆錄中沒有記載。爭議雙方不是口頭議價、交房付款的通常方式,不是習慣交易。張某翻蓋房屋的事實也不能證明雙方存在房屋買賣關(guān)系。
張某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當予以維持一審判決。關(guān)于韓某提供的村委會會計的錄音,張某對該證據(jù)已進行了質(zhì)證。韓某出售給張某的房屋是土房,如今的房屋是張某翻蓋的磚房。
韓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張某歸還其房屋,并承擔訴訟費用。
一審法院審理查明:原告在沽源縣××梁××行政村××自然村有房屋一處,該處房屋的宅基地使用權(quán)登記在原告丈夫呂連魁(已去世)名下。在1993年左右,被告因無房屋居住,經(jīng)與原告丈夫呂連魁協(xié)商,被告購買了上述房屋。在2007年,被告對房屋進行了翻修并修建了院墻。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原、被告爭議的焦點是雙方之間對訴爭房屋是無償借住還是買賣關(guān)系。原告提交了宅基地有償使用臺帳及村委會證明一份予以證實其主張,對原告提交的村委會證明,經(jīng)本院核實,該證明非村委會人員出具的,不具有真實性。被告以雙方之間是買賣關(guān)系作為抗辯理由,并提交相關(guān)證據(jù)予以證實,對被告提交的梁西村委會及24位村民聯(lián)合證明一份,經(jīng)本院向村委會及部分村民核實,該證明系村委會會計出具,部分村民證實被告向呂連魁購買了訴爭的房屋。重審時原告未提交充足的證據(jù)證實訴爭房屋是借用,對原告的主張,本院不予采信。在農(nóng)村,對于房屋的買賣,交易雙方采用的通常方式系口頭協(xié)議即在商定了價款后,交付房屋,給付價款,交易完成。綜合雙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jù),農(nóng)村房屋的交易習慣及被告對房屋翻蓋的事實,可以認定原、被告雙方之間對訴爭房屋的是買賣關(guān)系,故對原告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第七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quán)法》第三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駁回原告韓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0元,由原告韓某負擔。
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供新證據(jù),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無異。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關(guān)于韓某主張一審法院核實的部分村民也都是聽說是張某買了韓某的房屋。但聽誰說的,筆錄中沒有記載的問題。一審法院已就張某提供的該項證據(jù)向村委會及部分村民核實,且有被調(diào)查人員的簽字。因此,韓某的該項主張與事實不符,不予支持。關(guān)于韓某主張爭議雙方不是口頭議價、不符合通常交房付款的方式,不是習慣交易,張某翻蓋房屋的事實也不能證明雙方存在房屋買賣關(guān)系的問題。一審法院根據(jù)雙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jù)認為,在農(nóng)村,對于房屋的買賣,交易雙方采用的通常方式系口頭協(xié)議,即在商定了價款后,交付房屋,給付價款,交易完成。結(jié)合農(nóng)村房屋的交易習慣及張某對房屋翻蓋的事實,認定韓某、張某雙方之間對訴爭的房屋系買賣關(guān)系,并無不當。因此,對韓某的該項主張,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韓某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韓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海延林 審判員 王萬軍 審判員 薛團梅
法官助理成誠 書記員張璐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